- 年份
- 2024(3373)
- 2023(4054)
- 2022(3642)
- 2021(3414)
- 2020(3096)
- 2019(7210)
- 2018(7477)
- 2017(14640)
- 2016(7954)
- 2015(9099)
- 2014(9077)
- 2013(9239)
- 2012(8727)
- 2011(8143)
- 2010(8237)
- 2009(7819)
- 2008(7811)
- 2007(6937)
- 2006(6356)
- 2005(5790)
- 学科
- 济(35531)
- 经济(35504)
- 业(20972)
- 管理(20014)
- 方法(17954)
- 数学(16864)
- 数学方法(16740)
- 企(13801)
- 企业(13801)
- 中国(11817)
- 农(10792)
- 贸(8072)
- 贸易(8067)
- 易(7920)
- 制(7916)
- 财(7543)
- 银(6926)
- 银行(6905)
- 农业(6833)
- 行(6712)
- 业经(6373)
- 学(5795)
- 融(5651)
- 金融(5651)
- 环境(5265)
- 体(4946)
- 地方(4908)
- 技术(4777)
- 出(4635)
- 税(4621)
- 机构
- 大学(124484)
- 学院(122493)
- 济(55844)
- 经济(54808)
- 管理(45807)
- 研究(42366)
- 理学(39386)
- 理学院(38960)
- 管理学(38362)
- 管理学院(38134)
- 中国(32930)
- 京(26330)
- 财(26257)
- 科学(24475)
- 农(22317)
- 所(21739)
- 财经(21043)
- 研究所(19596)
- 经(19055)
- 业大(18815)
- 中心(18565)
- 经济学(18119)
- 农业(17877)
- 江(17757)
- 北京(16825)
- 经济学院(16568)
- 财经大学(15674)
- 范(15164)
- 师范(14988)
- 院(14575)
- 基金
- 项目(76129)
- 科学(59516)
- 基金(55843)
- 研究(55327)
- 家(49064)
- 国家(48683)
- 科学基金(40486)
- 社会(36049)
- 社会科(34295)
- 社会科学(34287)
- 基金项目(29245)
- 省(28639)
- 教育(25560)
- 自然(25058)
- 划(24624)
- 自然科(24461)
- 自然科学(24452)
- 自然科学基金(24054)
- 资助(23602)
- 编号(22356)
- 成果(18667)
- 部(17919)
- 重点(17164)
- 发(16820)
- 创(15521)
- 国家社会(15401)
- 教育部(15288)
- 课题(15114)
- 人文(14700)
- 创新(14604)
共检索到183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魏巍
从规模经济效应、"干中学"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外开放并未显著提高我国的TFP,区际开放提高了TFP,两者交互项对TFP的影响不明显,"出口-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2)分区域回归表明,二重开放对我国不同区域TFP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外开放提高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TFP,区际开放有利于西部地区TFP的增长。(3)对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促进了长江经济带TFP的增长,区际开放则降低了TFP,分区域研究并不支持"出口-生产率悖论"命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钟培武
运用索罗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通过实证检验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定量分析改革开放进程中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笔者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还呈现下降趋势。今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翠 刘辉 刘克非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有关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往往只考虑合意产出而忽视非合意产出,造成测度失真。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考虑污染排放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重新测度了我国1998~2010年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寻求担当工业"先进者"角色的省市,同时与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问泽霞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品六大进口来源地区(东盟、台湾、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数据,在改造和扩展的CH模型基础上,对1999—2012年间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国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的综合作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单纯的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国内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思维 周洪洋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先导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日益成为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2004—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和局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TFP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均会对邻域省份的流通业TFP增长产生抑制效应;研发强度的加大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TFP增长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且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陈昶志 高詹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281个城市2003—2013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结构方面,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具有"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结构,TFP显著提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分布。在空间关系方面,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正向依赖关系,并且正相关性不断加强。因此,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应重点关注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等方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瀚锋 白明 陈鼎玉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内生化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对外开放、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和替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二重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外开放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小于区际开放,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共同影响。物流业TFP在空间上具有负相关性,对外开放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朝 鞠市委
产业的空间演进是产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对其空间区位进行选择及变换的过程。基于区域二重开放的经济现实,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之下构建两国三区域模型,比较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在各个区位的收益,推导出企业空间区位演变的判决条件,进而构建产业空间区位演进系统。分析表明:企业是否进行空间区位变换取决于其区位变换带来的收益与成本能否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影响该收益与成本的关键因素则是贸易自由度、区域内的要素成本等区位因素。因此,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和控制国家间以及区域间的贸易自由度来引导外商以及国内企业的区位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中叶
根据区域经济开放的二重性特点,构建了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1984—2010年区际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并与其他省份的开放度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发现,河南省的区际开放度和对外开放度虽然逐年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域经济的二重开放在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此,提出了河南省以二重开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张捷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部门选择性对外开放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考察了第二、三产业对外开放度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短期内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影响是抑制性的;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促进作用。本文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较为显著,而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不确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鹏毅 杨胜刚 袁礼
本文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沪港通提升企业全要生产率的核心机制是增加股价特质信息含量,而非提高股价信息传递效率。而蕴含在股价波动中的特质信息含量增加,不仅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矫正股票的错误定价,还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沪港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风险承担能力强、成长性高和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