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3)
2023(13498)
2022(11285)
2021(10605)
2020(8922)
2019(19957)
2018(19583)
2017(36106)
2016(19585)
2015(22033)
2014(21499)
2013(20775)
2012(19366)
2011(17684)
2010(17831)
2009(16896)
2008(16669)
2007(15182)
2006(13367)
2005(12325)
作者
(54827)
(46121)
(45752)
(43353)
(29254)
(21929)
(20550)
(17721)
(17546)
(16335)
(15889)
(15490)
(15011)
(14864)
(14684)
(13998)
(13536)
(13369)
(13167)
(12980)
(11770)
(11176)
(10926)
(10606)
(10266)
(10245)
(10149)
(10088)
(9258)
(9126)
学科
(73596)
经济(73474)
管理(62637)
(58124)
(49925)
企业(49925)
方法(28140)
中国(26302)
数学(23435)
数学方法(23177)
(21611)
(21409)
(20084)
技术(18159)
业经(17909)
(16369)
(15965)
银行(15932)
(15642)
贸易(15628)
(15410)
(15379)
(15318)
(14983)
金融(14975)
理论(13494)
技术管理(12760)
农业(12554)
(12203)
(12185)
机构
大学(280132)
学院(275446)
(119031)
经济(116719)
管理(102419)
研究(100223)
理学(86731)
理学院(85728)
管理学(84439)
管理学院(83885)
中国(78440)
(60245)
(58570)
科学(57078)
(50059)
财经(45337)
研究所(45023)
中心(44800)
(42400)
(42270)
(41302)
北京(38674)
经济学(37993)
(36720)
业大(36587)
师范(36337)
(36209)
经济学院(33846)
财经大学(33610)
(33156)
基金
项目(179892)
科学(143544)
研究(135182)
基金(132392)
(116617)
国家(115318)
科学基金(98066)
社会(88960)
社会科(84361)
社会科学(84341)
基金项目(68505)
(68041)
教育(62358)
自然(59931)
自然科(58612)
自然科学(58589)
(58211)
自然科学基金(57647)
资助(53078)
编号(52366)
成果(45127)
(42348)
(41439)
重点(41272)
创新(38825)
(38543)
(38526)
国家社会(38399)
课题(38388)
教育部(36089)
期刊
(136226)
经济(136226)
研究(91069)
中国(65920)
(47142)
学报(43869)
管理(43130)
科学(41172)
(39736)
教育(36452)
大学(34248)
学学(31842)
(28618)
金融(28618)
农业(26664)
财经(24627)
技术(23865)
经济研究(22435)
(21469)
业经(19584)
问题(17592)
(16371)
(15618)
世界(15336)
国际(14788)
科技(14621)
技术经济(13627)
(13425)
(13161)
论坛(13161)
共检索到438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 ,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体制与制度创新在建设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是其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并以企业、科技、土地、财政和户籍等 5个体制与制度创新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 ,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观念与文化落后 ,必定导致经济落后 ,要想超前发展 ,第一就是观念与文化创新。舍此就很难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 :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 ,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产生新知识 ,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入手 ,结合中国国情 ,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 :知识创新系统 +技术创新系统 +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 +观念与文华系统 +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互补联动 ,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引擎。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可以发现 ,其中关键的一环 :“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尚未建设 ,它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在 2 1世纪初 ,组织和实施“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昌平,邱允生  
探讨国家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制度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优先地位。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肖雪葵  龙群  黄健  张汉文  
笔者通过湖南省科研机构改革的调研,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阐述了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笔者认为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使科研机构能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娟  
当今,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应作为效能阀门在内容生产、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三方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转化效率,为多元创新主体开拓成果产出思路、拓宽成果转换路径提供保障。然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有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造成场域障碍;诱发数据安全风险和算法应用风险,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形成数据屏障;增大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对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打开规范缺口。基于此,为发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助力作用,应基于技术资源与创新成果连接点,从规范供给、制度运行和人才支撑等维度系统建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扫清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环境障碍、机制桎梏和规范屏障,从而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凤,何传启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阐述了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 ,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是我国21世纪初的正确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任辉  赖昭瑞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立足点必须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中心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重构是由多重制度创新相互耦合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未来的创新体系应涵盖以下几方面 :1重构农业生产微观运行载体 ;2兼顾公平与效率 ;3遵循与服从现实约束条件 ;4实现政府行为主体与农民自我创新的有机统一 ;5建立创新目标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束兰根  原二军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科技与金融内生互动、整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在科技金融创新探索"遍地开花"的背景下,通过构造制度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上下贯通、运行流畅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