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5)
- 2023(18912)
- 2022(16257)
- 2021(15053)
- 2020(12686)
- 2019(28845)
- 2018(28444)
- 2017(55489)
- 2016(30002)
- 2015(33068)
- 2014(32865)
- 2013(32077)
- 2012(29509)
- 2011(26623)
- 2010(26615)
- 2009(24454)
- 2008(23580)
- 2007(20573)
- 2006(18124)
- 2005(15655)
- 学科
- 济(130741)
- 经济(130612)
- 管理(85271)
- 业(80036)
- 企(65172)
- 企业(65172)
- 方法(55333)
- 数学(48554)
- 数学方法(47936)
- 农(33421)
- 中国(32060)
- 财(30111)
- 学(27698)
- 地方(27234)
- 业经(26931)
- 农业(22649)
- 贸(22095)
- 贸易(22087)
- 易(21419)
- 制(21347)
- 理论(19131)
- 环境(19088)
- 务(18489)
- 财务(18411)
- 和(18400)
- 财务管理(18376)
- 技术(18144)
- 银(17458)
- 银行(17394)
- 企业财务(17393)
- 机构
- 学院(422514)
- 大学(422378)
- 济(176092)
- 经济(172525)
- 管理(165474)
- 理学(144209)
- 研究(143753)
- 理学院(142642)
- 管理学(139970)
- 管理学院(139232)
- 中国(104963)
- 科学(89479)
- 京(88147)
- 财(77791)
- 农(71993)
- 所(71908)
- 研究所(65966)
- 业大(65740)
- 中心(64611)
- 财经(62990)
- 江(60880)
- 经(57411)
- 农业(56628)
- 北京(55025)
- 范(54729)
- 师范(54124)
- 经济学(53774)
- 院(52179)
- 州(48610)
- 经济学院(48263)
- 基金
- 项目(292991)
- 科学(229882)
- 基金(213009)
- 研究(209797)
- 家(187316)
- 国家(185760)
- 科学基金(159124)
- 社会(133617)
- 社会科(126619)
- 社会科学(126587)
- 省(114032)
- 基金项目(112714)
- 自然(104681)
- 自然科(102248)
- 自然科学(102218)
- 自然科学基金(100372)
- 教育(96442)
- 划(96286)
- 资助(87941)
- 编号(84374)
- 成果(67347)
- 重点(65639)
- 部(64155)
- 发(62717)
- 创(60483)
- 课题(57982)
- 创新(56515)
- 科研(56223)
- 国家社会(55136)
- 教育部(54958)
- 期刊
- 济(191943)
- 经济(191943)
- 研究(122661)
- 中国(75433)
- 学报(70382)
- 农(64977)
- 科学(63015)
- 管理(60320)
- 财(58125)
- 大学(53231)
- 学学(50735)
- 农业(44409)
- 教育(42018)
- 技术(36363)
- 融(34936)
- 金融(34936)
- 经济研究(32001)
- 业经(30926)
- 财经(30886)
- 经(26612)
- 问题(24736)
- 业(21888)
- 技术经济(21090)
- 科技(20449)
- 版(20144)
- 统计(19174)
- 理论(18905)
- 商业(18892)
- 图书(18566)
- 贸(18505)
共检索到609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利方 李铭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深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严峻,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全面二孩"政策和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利用嵌入"全面二孩"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得产出和劳动时间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而消费的正向波动有所减小,反向波动有所增加。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来做出不同的决策,促进人口老龄化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把中国从一个富起来的中国变成一个强起来的中国,进一步实现两步走的伟大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中国1990~2011年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花卉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念的界定,并构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贡献的计算办法,分析过程结合了34年间陕西省相关经济数据,同时,结合该项目调研进展,得出结论如下:(1)2003~2007年由于劳动力转移贡献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上升占到的比率为14.4%,而2008~2012年这一指标上升到44.9%。由于2007~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陕西省颁布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导致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向陕西省内流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移动加剧,进而导致其贡献大幅上升;(2)2008~2012年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贡献百分比最高为42.2%,增长幅度也最大,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结合问卷调查结论,待机而出的比例最高约为52.25%,说明陕西省长期对农村劳动力吸引力不足。鉴于此,从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发挥政府力量、改变企业观念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两个方面。随着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当前新的重大挑战。我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在新的增长模式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仁船
为了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迅速下降的深层原因,本文综合利用各人口、制度、宏观经济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等模型,从同期和滞后两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率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是中国劳动参与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浩名 祝灵敏
本文以二孩政策下出生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宏观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为主要研究目标,以队列模型和VAR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预测了20162020年间中国出生人口变化及其对宏观经济变量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二孩政策有利于出生人口的提高,并对长期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各自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从完善人口政策及相关政策提供佐证、避免出生人口堆积、为二孩生育提供相应保障措施和避免人口单一因素决定论等方面出发,体现了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利锋
文章考虑了我国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构建包含非正规就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就长期效应而言,以降低正规部门雇佣成本为内容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为内容的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产出的增加以及就业的正规化(即长期收益);(2)就短期效应而言,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显著下降和失业的显著上升(即短期疼痛),而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则并未引起失业的增加。进一步,文章发现货币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就基准政策看,旨在降低雇佣成本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显著的"以短期疼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在Evans规则下,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这一特征则不复存在。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改革方式,Evans规则均可以作为配套性货币政策;并且就改革的效果而言,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可能更为可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利锋
文章考虑了我国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构建包含非正规就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就长期效应而言,以降低正规部门雇佣成本为内容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为内容的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产出的增加以及就业的正规化(即长期收益);(2)就短期效应而言,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显著下降和失业的显著上升(即短期疼痛),而第二种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辅礽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地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镇,这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正产生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其重要,在我国已有不少著作对它进行了研究。曹阳同志的这本著作独辟路径,专门研究农业劳动力的这种转移对宏观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辉尚 胡晨沛 季勇 李美琪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将逐渐由转移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双轮驱动"转化为生产率效应的"单轮驱动";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在样本经济体中位列第一,但现阶段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效应日益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仍具有较大潜力。应综合施策,确保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发挥的同时,着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邹备战 唐靖廷 王光伟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背景是大萧条,凯恩斯经济学政策主张政府全面干预市场经济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背景则是滞涨,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激励企业家投资创业热情的供给改革理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什么?如何在农业经济运行中推进供给侧改革措施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论解析,才能为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