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9)
- 2023(3428)
- 2022(2913)
- 2021(2672)
- 2020(2341)
- 2019(5033)
- 2018(4859)
- 2017(8913)
- 2016(4878)
- 2015(4991)
- 2014(5079)
- 2013(5111)
- 2012(4805)
- 2011(4234)
- 2010(4206)
- 2009(3714)
- 2008(3782)
- 2007(3257)
- 2006(2718)
- 2005(2466)
- 学科
- 济(15987)
- 经济(15961)
- 管理(12492)
- 业(12450)
- 企(10108)
- 企业(10108)
- 方法(8298)
- 数学(7365)
- 数学方法(7234)
- 学(6806)
- 财(5159)
- 中国(4191)
- 制(3753)
- 农(3710)
- 务(3552)
- 财务(3538)
- 财务管理(3531)
- 企业财务(3463)
- 银(3289)
- 银行(3278)
- 技术(3231)
- 融(3221)
- 金融(3220)
- 理论(3193)
- 行(3139)
- 业经(3107)
- 贸(2687)
- 贸易(2687)
- 易(2636)
- 农业(2526)
- 机构
- 大学(71271)
- 学院(69509)
- 研究(27065)
- 济(24643)
- 经济(24071)
- 管理(22609)
- 科学(20065)
- 理学(19841)
- 理学院(19525)
- 中国(19094)
- 管理学(18854)
- 管理学院(18725)
- 农(18044)
- 所(15238)
- 京(14777)
- 农业(14730)
- 研究所(14286)
- 业大(13934)
- 财(12196)
- 中心(12071)
- 江(10545)
- 室(10275)
- 院(10125)
- 财经(10035)
- 实验(9887)
- 省(9389)
- 经(9274)
- 农业大学(9241)
- 实验室(9202)
- 技术(8769)
- 基金
- 项目(52584)
- 科学(40429)
- 基金(39013)
- 家(36911)
- 国家(36669)
- 研究(32106)
- 科学基金(30301)
- 自然(22313)
- 自然科(21876)
- 自然科学(21867)
- 自然科学基金(21499)
- 省(20687)
- 基金项目(20288)
- 社会(19500)
- 社会科(18522)
- 社会科学(18516)
- 划(18019)
- 资助(16716)
- 教育(15248)
- 重点(12535)
- 计划(12156)
- 部(11239)
- 科研(11032)
- 发(10736)
- 创(10699)
- 科技(10666)
- 创新(10133)
- 编号(10061)
- 大学(9953)
- 性(9759)
共检索到98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李宝 万夕和 朱彬 彭友岐 沈辉
利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8个浓度进行二硫氰基甲烷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对该地区养殖的脊尾白虾24、48、72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364、0.200、0.032和0.022mg/L,并计算出二硫氰基甲烷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Sc为0.002mg/L。试验结果提示,在脊尾白虾的养殖过程中,二硫氰基甲烷需慎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王建新 叶钟音
用生化的方法研究二硫氰基甲烷对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药剂对啤酒酵母的EC50 为 0 38mg·L-1 ,且对啤酒酵母孢子的形态没有影响 ;2 5mg·L-1 二硫氰基甲烷处理活化的啤酒酵母 5min ,对啤酒酵母的呼吸抑制率为 72 % ,处理 6 0min时 ,呼吸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用 1mg·L-1 二硫氰基甲烷处理啤酒酵母线粒体 ,对呼吸控制速率 (RCR)有 2 7 6 7%的抑制 ,磷氧比 (P/O)比对照 (水 )低 9 3% ;0 76mg·L-1 二硫氰基甲烷对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NADH细...
关键词:
二硫氰基甲烷 啤酒酵母 呼吸作用 酶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郭先武 林峰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是一种很好的食蚊鱼类,能有效地控制了了种群。它广泛分布在沟渠、池塘等小水体中,而这些水体也是了了的繁殖场所。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进行,有些水体受到了农药的污染,而圆尾斗鱼能否栖息在此环境中,这是令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选用常见的两种有机磷农药乐果和马拉硫磷对圆尾斗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查明不同发育阶段对这两种农药的敏感性。同时也为水质保护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圆尾斗鱼 半致死浓度 农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根 刘超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对虾保鲜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雌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值)>10g/kg体重,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利用4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TA98、TA100、TA102),采用平板渗入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 mammals microsomal enzyme test,Ames),研究对虾保鲜剂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的回变菌落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超过阴性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晓丽 李咏梅 曾地刚 雷爱莹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有机氯消毒剂,可用于水体消毒。本试验测定了该药对鱼(虾)的安全浓度和半致死浓度及对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辨非
甲氰菊酯是一种广谱、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驱避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苹果、甘蓝等作物的多种病害。尽管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但仍然会对环境和生态构成危害。本文用甲氰菊酯对泥鳅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找出其安全浓度,为保护渔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福林 向建国
以常温静水实验法用甲氰菊酯对鳗鲡 (体长 4 1~ 5 0cm)进行急性攻毒试验 ,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对鳗鲡的半致死浓度 (96hLC50 )为 6 5 5 μg/L ,安全浓度 (SC)为 0 6 6 μg/L。甲氰菊酯对鳗鲡有剧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江宽 黄文坤 彭焕 孔令安 李惠霞 彭德良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测试2种主要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的新型种衣剂及其与常规种衣剂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处理。分别调查播种前、抽穗期和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及单孢囊卵量的变化,同时对小麦抽穗期的株高和收获时的千粒重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种衣剂对小麦进行包衣处理后均对该处理小区的孢囊及单孢囊卵量有抑制作用,其中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处理小区的单孢囊卵量减退率最高,防效分别达到37.59%和32.86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亚飞 李健 李吉涛 张喆 刘萍
为了研究致病性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对健康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粪肠球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血细胞和肝胰腺中酚氧化酶原(proPO)、C型凝集素(CT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蛋白酶D(Cat D)和组织蛋白酶L(Cat 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粪肠球菌后,血细胞和肝胰腺中pro PO基因表达量均于6 h达到最大值(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平 陈昌福 胡琼予 徐进 艾晓辉
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研究在不同水温、pH值和鱼规格下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对鲫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值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鱼规格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渔业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环境因子和鱼的大小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伟华 何辉 袁勇超 赵忠波 张云龙 樊启学
采用静水实验法在p H值为8.2±0.1、水温(25±2)℃,溶解氧大于5 mg/L条件下,以5日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仔鱼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为材料,研究了敌百虫和溴氰菊酯2种常用药物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对5日龄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00 0 mg/L、0.048 9 mg/L;溴氰菊酯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60 0μg/L、0.004 2μg/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陆宏达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然 史文军 王李宝 黎慧 于志君 胡润豪 吴旭干 沈辉 乔毅 成婕 蒋葛 万夕和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在5%~30%,死亡率在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岗 张倩 饶小珍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洋 刘萍 李健 高保全
随机选取莱州湾、海洲湾和象山湾3个采样地点各75只共计225只脊尾白虾对其11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10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