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1)
2023(2738)
2022(2385)
2021(2163)
2020(1920)
2019(4192)
2018(4079)
2017(7116)
2016(4222)
2015(4804)
2014(4591)
2013(4729)
2012(4576)
2011(4240)
2010(4302)
2009(4038)
2008(4015)
2007(3648)
2006(3332)
2005(3112)
作者
(17565)
(14662)
(14591)
(13653)
(9489)
(7301)
(6553)
(5841)
(5810)
(5332)
(5177)
(5134)
(5040)
(4950)
(4793)
(4703)
(4489)
(4474)
(4303)
(4302)
(4019)
(3924)
(3740)
(3494)
(3440)
(3399)
(3360)
(3289)
(3246)
(3192)
学科
(13063)
经济(13042)
管理(9183)
(8260)
(7020)
(6535)
企业(6535)
方法(5622)
数学(4733)
数学方法(4634)
中国(4058)
(3883)
(3639)
(3513)
(3232)
及其(3139)
(2999)
(2773)
(2735)
银行(2710)
业经(2697)
(2613)
贸易(2610)
(2593)
(2550)
农业(2535)
(2516)
金融(2513)
虫害(2447)
防治(2280)
机构
大学(65002)
学院(62969)
研究(30466)
(25980)
科学(24011)
中国(21475)
农业(21237)
(19872)
经济(19279)
(19095)
研究所(17699)
业大(17352)
管理(16754)
(15686)
理学(14075)
理学院(13753)
农业大学(13359)
(13319)
管理学(13127)
管理学院(13048)
中心(12713)
(12572)
(12403)
实验(11520)
实验室(11113)
(11086)
科学院(10810)
(10727)
重点(10558)
北京(9776)
基金
项目(45426)
科学(32845)
(32613)
国家(32381)
基金(32063)
科学基金(24680)
研究(24044)
自然(19788)
自然科(19307)
自然科学(19288)
自然科学基金(18963)
(18576)
(16774)
基金项目(16157)
资助(14476)
社会(12763)
计划(12741)
科技(12619)
社会科(11906)
社会科学(11898)
重点(11340)
教育(10842)
(10272)
专项(9918)
科研(9889)
(9830)
(9678)
(9078)
(9003)
创新(8655)
期刊
学报(24729)
(24429)
(22944)
经济(22944)
科学(17678)
中国(17312)
研究(17105)
大学(16649)
农业(16554)
学学(16083)
(8995)
业大(8644)
农业大学(7580)
管理(7442)
(7005)
(5815)
金融(5815)
(5760)
教育(5671)
中国农业(5308)
林业(4909)
自然(4611)
自然科(4247)
自然科学(4247)
科技(4098)
技术(3980)
经济研究(3862)
财经(3593)
农林(3493)
(3493)
共检索到102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江宽  黄文坤  彭焕  孔令安  李惠霞  彭德良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测试2种主要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的新型种衣剂及其与常规种衣剂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处理。分别调查播种前、抽穗期和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及单孢囊卵量的变化,同时对小麦抽穗期的株高和收获时的千粒重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种衣剂对小麦进行包衣处理后均对该处理小区的孢囊及单孢囊卵量有抑制作用,其中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处理小区的单孢囊卵量减退率最高,防效分别达到37.59%和32.8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祖  颜家坤  
用湖北天门小麦病田土壤中分离的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接种,并种植小麦,待小麦收割后,于不同时间内分离孢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旬平均9~12℃孵出的幼虫总数多。在15±1℃恒温下,孢囊孵出的幼虫显著高于20℃、10℃、5℃的处理。黄棕壤土浸液、小麦根汁5倍液有抑制孢囊孵化的作用,小麦根汁10倍液对孢囊孵化无显著影响。小麦根汁20倍液对孢囊孵化有利。室外自然条件下。6~10月线虫的孵化不发生。晾干的孢囊在冰箱冷冻室内存放16个月,不影响其孵化率,在7℃下存放16个月,失去活力的卵则较多。病土晾干在室温下存放16个月(过二个夏),孢囊孵出的幼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跃  王守正  李洪连  袁红霞  
通过对病害的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查明,河南省小麦发生了一种新病害,就是由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引起的小麦泡囊线虫病.经人工接种测定,该线虫还可侵染大麦、燕麦和黑麦;在谷子、玉米、水稻和高粱上未见表现症状,根部也未查到线虫.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时沟施涕灭威或呋喃丹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鉴定了河南省12个主要小麦品种的抗性,结果均不抗抱囊线虫病,但感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娟  李秀花  于海滨  陈书龙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鉴定。经过对线虫ITS-rDNA序列分析,发现采集到的线虫ITS区序列差异很小,为同一种类,其ITS-rDNA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的ITS-rDNA序列同源性高于99%。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测量和观察,其主要形态学特征与燕麦孢囊线虫H.avenae的相近。综合其形态与分子序列特征,确定河北省小麦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民  黄文坤  孔令安  彭德良  孙建华  
禾谷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小麦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从孢囊上分离寄生真菌,扩增其ITS序列,并通过室内生测和盆栽试验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共鉴定获得31株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支顶孢属、枝孢属、曲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枝氯霉属、根霉、小球腔菌属、青霉菌属10个属,其中镰刀菌属真菌最多有8株。黑曲霉属真菌HN214与曲霉属真菌HN132的发酵液稀释4倍后,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66%和96.56%;室内盆栽活性测定表明,真菌HN132的8倍发酵液处理后,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减少率达64.1%,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经武  林茂松  方中达  
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广泛分布于世界麦类作物种植区,是麦类作物生产上的一大病原生物。中国1989年首先在湖北省小表上发现,后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青海等地也发现有分布,而且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燕麦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孵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线虫群体之间孵化温度不尽相同。二龄幼虫(又称侵染幼虫)是孢囊线虫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Meagher 曾观察温度和湿度对贮存孢囊内卵生活力的影响。温度对孵出幼虫的生活力影响还未见报道。作者观察了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孢囊内幼虫的孵化及孵出二龄幼虫生活力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沙广乐  邢彩云  胡锐  付秀莲  李月瑞  
根据小麦孢囊线虫病典型症状———根部形成瘿瘤及其密度变化 ,探讨了该病害对小麦苗期生长影响。结果表明 :瘿瘤密度与麦苗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 ;瘿瘤密度在 0 2 1~ 1 83,麦苗主茎高降低 2 7 5 %~ 4 5 4 % ,单株分蘖减少 4 3%~ 77 0 % ,叶片减少 7 9%~ 6 5 7% ,次生根条数及根长分别减少 1 3%~ 6 1 6 % ,8 0 %~ 71 9%。瘿瘤密度达 4 2 2以上时 ,麦苗不能形成分蘖和次生根 ,且弱小黄化严重而及早枯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亓晓莉  彭德良  彭焕  龙海波  黄文坤  贺文婷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崇俊  黄文坤  崔江宽  彭德良  李红梅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暄  乐秀虎  宋志强  向桂林  林宇  李红梅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雷晓中  易冲  王茂林  
“渔家欢”系列药物和“94灭菌王”防治鱼病效果好1993—1994年鱼病流行季节,我们使用湖北省江陵鱼药厂生产的“渔家欢”和“94灭菌王”防治鱼病,收到明显的效果,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一、“渔家欢”系列药物治疗鱼类寄生虫病试验试验所使用的病鱼为链鱼和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欧阳文森  杨仁斌  魏凤  蒋诗琪  卢静宜  
为评价吡虫啉在小麦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性,应用HPLC法研究了湖南地区和吉林地区小麦植株上吡虫啉消解动态和小麦中的残留动态规律。样品采用乙腈恒温震荡提取,提取液先经石油醚萃取杂质,再经二氯甲烷萃取吡虫啉,萃取液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活性炭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2、0.05和0.25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在麦粒和麦秆中添加回收率为82.17%~103.84%,83.82%~111.39%,变异系数分别为4.30%~6.82%、2.30%~5.98%。在湖南和吉林两地小麦麦秆样品中的吡虫啉均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4.53、2.99 d。以推荐使用剂量225 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光辉  何军  江志利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利用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15%吡虫啉.阿维菌素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10%啶虫脒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等5种药剂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危害柳树的光肩星天牛(Anop lophora g labrip enn is(M otschu lsky))试验,并研究了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田间防治光肩星天牛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注干药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以1.0 mL/cm树干胸径注药量对天牛幼虫的防效可达90.7%,优于对照药剂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利用14%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暄  梁中伟  裴世安  乐秀虎  李红梅  彭德良  
对采集自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4个地区的15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进行核糖体DNA-ITS区的RFLP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所有群体均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既具有与国外"B"型群体(印度群体)相同的AluⅠ和RsaⅠ酶切图谱,同时也具有中国群体独特的HinfⅠ和Tru9Ⅰ酶切图谱("C"型)。采用Neighbor-Joining法(MEGA4.0)构建的ITS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15个江苏群体均聚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组(Heterodera avenae group)下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复合种群(H.avenae complex)分支内,且多数江苏群体与草地孢囊线虫(H.praten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