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9)
2023(8869)
2022(7377)
2021(6640)
2020(5555)
2019(12227)
2018(12038)
2017(21963)
2016(12425)
2015(13679)
2014(13371)
2013(12896)
2012(11930)
2011(10688)
2010(10566)
2009(9582)
2008(9179)
2007(8199)
2006(7168)
2005(6278)
作者
(40138)
(33455)
(33319)
(31264)
(21173)
(16266)
(15021)
(13220)
(13026)
(11713)
(11512)
(11174)
(10999)
(10794)
(10548)
(10347)
(10324)
(10005)
(9795)
(9581)
(8722)
(8272)
(8162)
(7786)
(7712)
(7471)
(7368)
(7159)
(6935)
(6849)
学科
(43421)
经济(43353)
管理(33555)
(30628)
(23900)
企业(23900)
方法(18982)
数学(16648)
数学方法(16448)
(13626)
(13572)
中国(12839)
(12323)
(10404)
业经(9873)
(9416)
贸易(9415)
(9161)
农业(9089)
(8465)
(7785)
地方(7752)
银行(7726)
(7568)
金融(7561)
理论(7412)
(7380)
技术(7363)
环境(7134)
(6998)
机构
大学(175278)
学院(173580)
研究(66303)
(66033)
经济(64641)
管理(61183)
理学(53439)
理学院(52726)
管理学(51394)
管理学院(51114)
中国(47986)
科学(45935)
(45249)
(38017)
农业(36454)
(36131)
业大(35228)
研究所(33571)
中心(29323)
(29283)
(26606)
(24216)
农业大学(23918)
北京(23420)
财经(23351)
(22431)
(21733)
(21381)
技术(21378)
师范(21232)
基金
项目(125981)
科学(96884)
基金(91252)
(85132)
国家(84426)
研究(81846)
科学基金(69520)
社会(51172)
(50031)
自然(48615)
社会科(48341)
社会科学(48328)
基金项目(48105)
自然科(47526)
自然科学(47504)
自然科学基金(46674)
(43245)
教育(37506)
资助(37014)
编号(30612)
重点(29237)
计划(27320)
(26618)
(26517)
(26393)
科研(25360)
创新(24769)
科技(24726)
成果(24085)
(23567)
期刊
(69406)
经济(69406)
研究(46978)
学报(43119)
(40499)
中国(37351)
科学(34425)
大学(30667)
学学(29467)
农业(27093)
(22098)
管理(22063)
教育(17970)
(14515)
(13875)
金融(13875)
技术(13044)
业大(13036)
经济研究(12448)
业经(11922)
(11558)
财经(11394)
农业大学(11152)
科技(9826)
(9826)
问题(9223)
林业(8349)
商业(7584)
中国农业(7559)
(7516)
共检索到255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光明  顾党恩  罗渡  牟希东  罗建仁  胡隐昌  
为探明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特异性毒性机理,以尼罗罗非鱼和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研究暴露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0.05、0.1 mg/L)和不同时间下2种鱼的生存状况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及清水恢复的整个过程中,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尼罗罗非鱼和鲮的脑及肝脏中的ACh E酶活性呈现出随药物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但尼罗罗非鱼体内ACh E酶活性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鲮(P<0.05),且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喜保  温万东  祁志军  胡兆农  杨润亚  
【目的】合成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系列半抗原,制备此类农药的通用人工抗原。【方法】以烷氧基硫代磷酸盐和卤代羧酸为原料合成半抗原,采用1 HNMR、13 CNMR及EIS-MS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半抗原分别通过活性酯法、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人工抗原和包被人工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定性分析人工抗原的偶联情况,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间接测定其偶联比。【结果】合成了H1~H6 6种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半抗原,其中H1、H2为包被半抗原,H3~H6为免疫半抗原。制备了H1-OVA、H2-OVA、H3-BSA、H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梦春  何海  舒耀皋  王帆林  舒少华  王沫  
应用超分子印迹微球与逆基质固相分散加速溶剂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测定菊薯中3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喹硫磷和甲基立枯磷)残留量。以甲基立枯磷为模板分子制备对3种农药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然后作为固相分散剂进行加速溶剂萃取,再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菊薯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50μg/mL,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6;3种农药的检出限范围为0.174~0.52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3%~9.9%,回收率为79.8%~104.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娟  尚蕾  肖雅元  
用急性染毒法研究6种浓度(0、0.4、0.6、0.8、1.0、1.5μg/L)的甲氰菊酯对(34.89±9.99)g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分别处理6、12、24、48、96 h后,其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胱甘肽(GS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ChE活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点有极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甲氰菊酯对尼罗罗非鱼肝脏GPT活性影响很小。GSH活性在各浓度间和不同浸毒时间间均有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立红  肖波  王晓洁  侯月利  王佳  孙静  
以草鱼肝脏为材料提取一种酸性磷酸酯酶(ACPase,EC.3.1.3.2),进一步用(NH4)2SO4沉淀分离,Sephadex G-200柱纯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度鉴定呈现单一酶蛋白带,该酶紫外吸收峰为240nm和280nm,等电点为4.8,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46.1。该酶水解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的最适pH值为4.4,最适温度为45℃,并有热激活现象,热激活温度为60℃。耐热实验表明,该酶在最适温度下耐热时间为33min,最适温度下20min时表现出最大活性。在60℃下耐热时间为25min,15min时表现最大活性。酶促反应初速度为0.0475μmol/min,最大反应速度...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秦志华  李健  王群  刘淇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3种酶活力都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但是酶活力并不是持续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有所回落;盐度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HPLC法测定对虾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虾体内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中国对虾稚虾饲料LAPP的适宜添加量为3000m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武淑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杰  徐跑  董在杰  朱健  张守领  张成锋  杨弘  农肖颖  梁政远  缪凌鸿  
研究所用60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简称吉富罗非鱼)样本均为由世界渔业中心所在地马来西亚引进的原种。采用传统形态学测量方法,测量每尾鱼的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群体内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002)。在体长与体质量对应的点状分布中,总群体、雌雄群体和每个家系群体中均呈现出2条带状,分布于2条带的个体间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应的个体数量之比接近常数0.7;体高、体宽、头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龙江  吕利华  谢梅琼  何余容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感染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SOD和CAT的活性除在接种后12 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处理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POD的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接种后的36 h其活性为12.33 U3,显著高于对照(10.13 U3),随后呈下降趋势;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碧钗  樊海平  林丽聪  余培建  
在试验水温为(25±2)℃时,以150 mg.kg-1的剂量给奥尼罗非鱼单次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硫酸新霉素在奥尼罗非鱼体内代谢及消除的规律.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1.05、2.05、11.94 h,最大血药浓度为7.013μg.mL-1,达峰时间为2.85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1.22μg.h.mL-1.选取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以欧盟残留限量500μg.kg-1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7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红岩  关小川  李岩  李金燃  邱丽妍  
目的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酯类、氨基酸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中芳香物质影响的初步机制,并阐明氨基酸与酯类物质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相色谱法(GC)结合定量检测4种主要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测定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酯类合成关键酶醇脱氢酶(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结果嫁接提高了果皮和果肉中乙酸乙酯含量,降低了乙酸己酯和乙酸苯甲酯含量;提高了果皮中乙酸-2-甲基-1-丁酯含量,但降低了其在果肉中含量。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且嫁接果实氨基酸含量在前期高于自根,而在发育中后期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全  许国焕  付天玺  吴月嫦  王小玉  朱毅菲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1.5 g/kg、2.0 g/kg、2.5 g/kg的云芝多糖,饲喂(9.0±1.0)g奥尼罗非鱼(rom is niloticus×O.aureus)56 d后,测定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ACH50)活力。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 g/kg时,试验组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添加量为1.0 g/kg时,血清溶菌酶和ACH50活性达到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添加量为2.5 g/kg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洁  王贤玉  王伟利  姜兰  罗理  
在实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5mg·kg-1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farmed tilapia,GIFT)单次口灌给药后,采用UPLC-MS/MS法测定吉富罗非鱼组织中的药物水平,研究硫酸新霉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药物在血浆中达峰时间Tmax、血药浓度高峰Cmax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9h、16.138μg·mL-1和25.7764h。药物消除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肌肉、肝脏、肾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802h、34.917h、45.175h。选取吉富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野  陈昆慈  单奇  郑光明  尹怡  刘书贵  
通过肌内注射、口灌两种给药方式,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成2组,控制水温在30℃,以15 mg/kg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口灌给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慢,消除较快,达峰时间(T_(max))=4 h,峰浓度(C_(max))=4.64μg/mL,消除半衰期(T_(1/2λ)z L)=10.4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刚  王明学  吕敢堂  李大鹏  周友森  
本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规格Ⅰ(平均体重8.21g)、规格Ⅱ(平均体重66.6g)草鱼鱼种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分别为2.16μg/L、4.26μ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3~2.42μg/L、3.82~4.75μg/L,离体条件下对草鱼种脑Mg2+-ATP酶活性抑制显著,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回归方程y=5.89+0.32x(r=0.92);对离体、活体脑AchE、离体脑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