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8)
- 2023(5262)
- 2022(4195)
- 2021(3879)
- 2020(3042)
- 2019(7362)
- 2018(7041)
- 2017(13157)
- 2016(7072)
- 2015(8075)
- 2014(7863)
- 2013(8074)
- 2012(7742)
- 2011(7290)
- 2010(6878)
- 2009(6012)
- 2008(5741)
- 2007(4767)
- 2006(4186)
- 2005(3939)
- 学科
- 济(34976)
- 经济(34949)
- 管理(19348)
- 方法(16156)
- 数学(15303)
- 数学方法(15209)
- 业(13852)
- 中国(12518)
- 环境(11019)
- 企(9828)
- 企业(9828)
- 贸(9307)
- 贸易(9302)
- 易(9209)
- 学(7851)
- 农(7332)
- 财(6415)
- 制(6149)
- 划(5858)
- 银(5641)
- 银行(5624)
- 关系(5618)
- 出(5580)
- 行(5541)
- 发(5421)
- 和(5259)
- 融(5224)
- 金融(5224)
- 业经(5172)
- 资源(4694)
- 机构
- 大学(106344)
- 学院(101993)
- 济(54141)
- 经济(53516)
- 研究(42791)
- 管理(36598)
- 中国(34003)
- 理学(31543)
- 理学院(31182)
- 管理学(30723)
- 管理学院(30538)
- 科学(24210)
- 京(23219)
- 财(21661)
- 所(21324)
- 研究所(19728)
- 经济学(19149)
- 中心(18581)
- 财经(17961)
- 经济学院(17303)
- 农(16773)
- 经(16754)
- 院(15345)
- 北京(15238)
- 业大(14029)
- 科学院(13779)
- 财经大学(13612)
- 农业(13390)
- 研究中心(12576)
- 江(12529)
- 基金
- 项目(71382)
- 科学(57237)
- 基金(56134)
- 家(50490)
- 国家(50222)
- 研究(50118)
- 科学基金(42215)
- 社会(35339)
- 社会科(33804)
- 社会科学(33801)
- 基金项目(28382)
- 自然(26163)
- 自然科(25614)
- 自然科学(25608)
- 自然科学基金(25188)
- 资助(24023)
- 省(23086)
- 教育(21915)
- 划(21329)
- 中国(18239)
- 部(17751)
- 国家社会(16912)
- 编号(16764)
- 重点(16486)
- 发(15783)
- 教育部(15302)
- 创(14272)
- 科研(14104)
- 人文(13766)
- 大学(13746)
共检索到154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文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常是用来描述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1980~2011年中国环境质量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构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呈现"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消费 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寿富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伯强 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拐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识和中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十分重要。迄今国内还没有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和预测的研究。本文利用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模拟与在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的基础上预测两种方法,对中国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做了对比研究和预测,发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解析差异原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2)除了人均收入外,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都对二氧化碳...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能源强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1952—2007年的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支持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位于1319元。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协整检验表明,排放总量与人均收入呈单调递增关系,单位GDP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单调递减关系。而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分别位于3304元和44049元。目前除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他各省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位于上升阶段。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氧化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本文基于随机收敛的视角,采用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两类碳排放指标,运用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单变量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两类碳排放指标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均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未呈现出全局性随机收敛趋势。同时,单变量单位根检验也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相对碳强度和相对人均碳排放序列呈现确定性收敛趋势。此外,两类碳排放指标在三大地区和八大地区内部均未呈现俱乐部随机收敛。本研究与结论为我国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强调了我国碳减排政策制定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碳排放 随机收敛 单位根检验 俱乐部收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本文选用1996-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东、中部地区存在人均碳排放EKC,而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第二,东、中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拐点到达的时间不同,东部地区较晚而中部地区较早,并且碳排放强度下降会促使拐点提前到达。第三,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均存在较强的排放惯性,当期经济增长会对未来几年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首先,通过数理模型推导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其次,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3年CO_2排放量数据,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对我国财政分权与人均CO_2排放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不管是用财政收入分权指标还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都例证了财政分权是CO_2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推手,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人均收入、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能够显著地促进CO_2排放,并且上一期CO_2排放量与当期CO_2排放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二氧化碳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德 张媛
文章运用Hansen(1999)面板门槛模型,在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情况下,考察了1994—2016年33个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基于金融发展的显著双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可再生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为正;当金融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或者较高水平时,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弹性不断增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丹
本文以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将能源强度、空间相关性引入二氧化碳的EKC曲线当中,构建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存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基本满足EKC曲线假定的倒U型关系。(2)一个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因,还受到邻近区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3)空间滞后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优于空间误差模型,相对于经济距离,地理距离对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地区间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本文首次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Tn非参检验方法,对中国、印度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由"二氧化碳排放"到"经济增长"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与此同时,动态分析表明随着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对能源的刚性需求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而使得由"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因果关系日益凸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辉煌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证实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在我国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我国离拐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姬世东 吴昊 王铮
分析城市化进程、贸易开放程度对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特征,对于中国调整城市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中国32个城市1999~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市能源消耗增加100%,将导致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17.1%;二氧化碳排放的贸易开放度弹性为-0.151,表明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0%,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5.1%。但从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到,城市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强度 结构因素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