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3750)
- 2022(3029)
- 2021(2376)
- 2020(1914)
- 2019(4391)
- 2018(4220)
- 2017(7203)
- 2016(3813)
- 2015(4037)
- 2014(4105)
- 2013(4184)
- 2012(3919)
- 2011(3604)
- 2010(3469)
- 2009(2591)
- 2008(2387)
- 2007(2136)
- 2006(1922)
- 2005(1658)
- 学科
- 济(15947)
- 经济(15930)
- 管理(12640)
- 环境(9428)
- 业(7917)
- 企(6648)
- 企业(6648)
- 学(6216)
- 方法(5638)
- 数学(4762)
- 数学方法(4634)
- 划(4557)
- 中国(4483)
- 地方(4052)
- 业经(3835)
- 规划(3742)
- 和(3719)
- 资源(3711)
- 环境规划(3666)
- 农(3229)
- 理论(3178)
- 经济学(3146)
- 发(3089)
- 生态(3034)
- 财(2506)
- 融(2301)
- 金融(2301)
- 农业(2294)
- 制(2261)
- 地方经济(2206)
- 机构
- 大学(56927)
- 学院(55926)
- 济(20992)
- 研究(20727)
- 经济(20515)
- 管理(19727)
- 理学(17348)
- 理学院(17102)
- 管理学(16446)
- 管理学院(16336)
- 科学(15309)
- 中国(14576)
- 农(12338)
- 京(12337)
- 业大(11139)
- 所(10666)
- 研究所(9988)
- 农业(9855)
- 中心(9524)
- 财(8431)
- 江(8063)
- 院(7799)
- 北京(7474)
- 范(7410)
- 工程(7245)
- 技术(7202)
- 师范(7145)
- 室(7029)
- 财经(6771)
- 实验(6716)
- 基金
- 项目(42859)
- 科学(33214)
- 基金(31079)
- 家(28642)
- 国家(28474)
- 研究(27898)
- 科学基金(24297)
- 省(18160)
- 自然(17205)
- 社会(16897)
- 自然科(16814)
- 自然科学(16809)
- 基金项目(16655)
- 自然科学基金(16479)
- 社会科(16126)
- 社会科学(16122)
- 划(14916)
- 教育(12876)
- 资助(12259)
- 重点(10184)
- 发(9795)
- 编号(9539)
- 计划(9419)
- 创(8881)
- 科研(8733)
- 科技(8558)
- 部(8432)
- 创新(8430)
- 大学(8150)
- 课题(7450)
共检索到79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祝晓琳 王国玮 刘会娥 金鑫 李军 李春义 杨朝合
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设计了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综合实验,主要包括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和高分子产物表征分析两部分。首先,通过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核心反应参数的考察优化,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分析,成功合成了分子量为5.2kg·mol~(–1)且分布较窄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随后,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表明目标产物聚碳酸酯二元醇上同时含有聚碳酸酯和聚醚链节,其链段上CO_2摩尔分数为28.6%,而环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含量仅为7.3%,实现了CO_2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共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节能减排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客观测度各地区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为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SBM模型研究了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我国省域2005年~2012年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并与在未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的结果以及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是否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各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差异较大,这反映出能源禀赋对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有很大影响;整体上基于SBM模型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低于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影子价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鹏 周迅 周德群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测算分析是制定和落实碳减排政策的科学基础,其研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碳减排成本的理论界定及测算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分为长期减排成本和短期减排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归纳不同成本内涵界定下的测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现有研究的测算结果,探讨未来研究的可拓展领域,并指出应对之前未受充分关注的碳排放实体的减排成本展开研究。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减排成本 气候变化 综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十三五"全文中提出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本文通过构建环境SBM模型,基于对偶理论给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测算公式,并定义了竞争性、发展性和发展竞争性影子价格,以此对我国2005-2014年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影子价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各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省的碳边际减排成本不同,多数省减排技术没有实现稳步提升,减排效果尚不稳定。本文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强度 结构因素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国浩 于贵芳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低碳利用之间关系,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远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探讨实现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可能的路径,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减排 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英楠
2019年5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监测到一个惊人的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了415 ppm,创造了过去300万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责任在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大自然的惊人索取,使得二氧化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碳排放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炫榆 宋海清 李碧珍
基于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空间集聚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关系和空间交互影响,并考虑了不同环境规制措施在这一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集聚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则具有"自净"作用,现阶段碳排放不是地区集聚的离心力,相邻地区存在交互影响机制;环境规制对地区集聚具有离心力作用,区域间联合治理有助于实现碳减排,区域间共同执行严格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碳排放,缓解"污染避难所"效应。从长远来看,经济活动的集中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有利于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地区间共同制定强制性环境规制措施,形成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沈可挺 徐嵩龄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CGE模型。用其静态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该模型与前人的同类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我们把生产税区分为产值税、增值税、碳税三部分;前人把产值税和增值税统一作为间接税处理。
关键词:
CGE模型 碳税 CO_2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颖 韩青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许婷 钟立新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金融总量来看,传统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新兴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倒U型关系;从金融结构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中小银行的行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而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之比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金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都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些结果说明,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金融总量增长,也要重视从不同维度优化金融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