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0)
2023(2362)
2022(2220)
2021(1969)
2020(1967)
2019(3463)
2018(3328)
2017(6117)
2016(3608)
2015(3882)
2014(3829)
2013(3797)
2012(3432)
2011(3155)
2010(3129)
2009(2782)
2008(2643)
2007(2287)
2006(1947)
2005(1617)
作者
(12713)
(10582)
(10551)
(9932)
(6597)
(5293)
(4748)
(4338)
(3995)
(3802)
(3625)
(3555)
(3525)
(3406)
(3385)
(3298)
(3191)
(3157)
(3038)
(2961)
(2775)
(2648)
(2576)
(2430)
(2393)
(2330)
(2271)
(2244)
(2231)
(2230)
学科
(12870)
经济(12861)
(7487)
方法(7308)
管理(7121)
数学(6758)
数学方法(6681)
(5205)
企业(5205)
(4380)
(4094)
中国(2976)
农业(2864)
业经(2568)
(2466)
贸易(2465)
(2392)
环境(2373)
地方(2089)
技术(1970)
(1939)
理论(1925)
(1904)
(1899)
玉米(1882)
(1851)
(1726)
玉蜀黍(1723)
(1723)
蜀黍(1723)
机构
大学(52213)
学院(51889)
研究(19961)
(18993)
经济(18609)
(17830)
管理(17679)
理学(15963)
理学院(15710)
管理学(15224)
管理学院(15138)
科学(15133)
农业(14711)
业大(13557)
中国(13082)
(11366)
(10976)
研究所(10778)
农业大学(10134)
中心(8800)
(7799)
(7608)
(7445)
(7404)
科学院(7082)
(6958)
实验(6917)
技术(6909)
(6649)
实验室(6630)
基金
项目(39872)
科学(30538)
基金(28917)
(27476)
国家(27263)
研究(24366)
科学基金(22168)
(16738)
自然(15864)
基金项目(15665)
自然科(15529)
自然科学(15523)
自然科学基金(15291)
社会(15047)
社会科(14342)
社会科学(14337)
(14318)
资助(11593)
教育(11481)
计划(9638)
重点(9472)
科技(8958)
(8756)
编号(8739)
(8520)
(8267)
科研(8230)
(8158)
(8105)
创新(8007)
期刊
(17899)
经济(17899)
(16116)
学报(15714)
研究(11639)
科学(11489)
中国(11293)
农业(11221)
大学(10795)
学学(10438)
(6090)
管理(5477)
业大(5358)
教育(4917)
农业大学(4779)
(4638)
技术(3990)
(3856)
中国农业(3833)
科技(3180)
经济研究(2897)
业经(2893)
财经(2720)
自然(2690)
林业(2680)
统计(2541)
问题(2494)
技术经济(2451)
资源(2429)
(2392)
共检索到71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以峰  张锡金  周燮  
本文介绍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组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研制结果。用过碘酸盐氧化法合成免疫原,获得的抗 DHZR 抗血清效价为1∶3090,该抗血清基本上只与 DHZR 组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极限为14 fmol DHZR/孔,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 pmol DHZR/孔。板内误差 C.V=1.8%,板间误差C.V.=5.8%,重复性较好。健全性试验表明样品测定值可信。并对玉米籽粒等试样中的 DHZR 组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作了测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田晓莉  白崧  吴锜  何钟佩  
以iPA-BSA为免疫抗原制备了兔抗血清,与其它iPA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5%,抗体-抗原亲和常数为6.26×106L·mol(-1)。利用此抗体与生物素-亲和素标记(ABC)系统建立了iPA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00ng·mL(-1)(2.4~5693pmol.mL(-1),板内误差CV<5%,板间误差CV<1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7.3%。经平行试验、稀释试验以及对棉花根系伤流液、侧根组织和叶片中iPA含量的测定,表明所建立的ELISA及样品提取方法是可靠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以峰  周燮  
从样品制备,ELISA类型及免疫反应时间三方面着手建立了异戊烯基腺苷(iPA)组细胞分裂素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NaIO4氧化合成免疫原iPA-N9-BSA(BSA:牛血清白蛋白)。由此获得的免抗血清效价达1:34500。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只识别iPA组细胞分裂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直接型(即固相抗体型)ELISA,并将最佳免疫反应平衡时间缩短至30min(4℃)。所建立的iPA组ELISA检测极限为4.7fmoliPA/孔,线性检测范围0.01~50pmoliPA/孔,板内、板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和5.3%。样品的稀释曲线与标准曲线平行,回收率为87.1%,表明本研究中采用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民  何钟佩  田晓莉  戴惠君  
利用 GA_4-17-BSA 作为免疫抗原,GA_4-16-OA 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自由态 GA_4的间接ELISA。检测极限为4.1ng/mL,抗血清与 GA_7,GA_3,GA_4-ME 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8.51%,9.10%。1.90%,与 IAA,ABA,ZR 交叉反应率极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国民  钱传范  过琴媛  程明  苏巧玲  
根据三氮苯类除草剂的结构特征,合成了三种不同的抗原,制备了三种高效价抗体,建立了检测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残留量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方法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ng·mL-1,0.5ng·mL-1和2ng·mL-1。三种抗体对待检农药均有很高的特异性,H1BSA抗体对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西草净和环嗪酮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00%,10%,7.1%,1.4%和0;H2BSA抗体分别为44.6%,100%,0.31%,0.25%和0;H3BSA抗体分别为50.1%,8.9%,100%,25.1%和0.08%。对五种非三氯苯类除草剂丁草胺、氟乐灵、麦草畏、甲草胺、氟磺胺草醚均无交叉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松林  邓文涛  贺路  陈细华  
根据激素—受体反应的原理,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受体测定法(RRA)的优点,应用我们纯化的草鱼生长激素(gcGH)和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及其特异抗体.采用鱼类肝细胞膜受体制剂,首次建立了测定鱼类GH生物活性的酶联免疫吸附受体测定法(ELISA—RA)。此法检测草鱼GH的灵敏度达0.063~0.125μg/ml,检测大马哈鱼GH与草鱼肝膜受体结合的灵敏度达0.25μg/ml。同时表明草鱼GH、基因重组鲤GH以及大马哈鱼GH均可不同程度地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鲤(Cyprinuscarpio)、鲶(Silurusmeridionat...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洪忠  危粹凡  吴位珩  肖芳萍  
本研究应用山羊蠕形螨病灶中的虫卵、蚴虫、成虫及其代谢物制备出复合可溶性抗原,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抗原蛋白含量为1.21 mg·mL~(-1)。以前未见报道,但还需进一步纯化分析其有效成份,测出抗原的有效保存期。经用株联法测定得出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为0.1 μg·μL~(-1)。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稀释度。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应用所制备的复合可溶性抗原与制备的阳性血清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海燕  李红心  宋宏新  
以灭活大肠杆菌(E.coli)O157为抗原免疫产蛋鸡获得抗E.coliO157卵黄抗体(IgY),建立了该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包被温度和时间及不同卵黄前处理方法对ELISA检测的影响,所获得的最佳检测条件为:以浓度为108~109/mL的灭活E.coliO157为抗原进行包被,4℃包被19h,水稀释法对卵黄进行前处理,然后检测其中的IgY效价。该方法简便可靠,适于对大肠杆菌特异性抗体IgY的动态检测和批量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山  郭福生  涂小林  陆承平  吴时友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明,某虾场发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感染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野生脊尾白虾(Esopalaemoncarainicauda)也感染NOSV,并可能经卵垂直传播;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亦可感染该病毒而发病。经PCR扩增纯化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杆状病毒(HHNBV)与NOSV的核酸结果表明,两者为同一种病毒。选取经PCR检测的9份样品,重新编号后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同。将PCR和ELISA双阳性的样品制备超薄切片,观察到NOSV感染的典型细胞病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丽兰  张娅  陆覃昱  邹承武  甘志勇  李冬桂  吴静娜  王艺霖  李鑫生  何丽珊  
【目的】制备识别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为实现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氧基)-肉桂酸为半抗原,制备完全抗原。筛选免疫小鼠,制备稳定分泌可识别DPPs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筛选出抗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建立该单抗的ic-ELISA标准曲线,并分析该单抗与6种DPPs的交叉反应率,评估ic-ELISA的广谱性。利用所得抗体与喹硫磷交叉反应最强的特性对采购的柑橘和鲜橙样品进行喹硫磷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成功合成识别DPPs的人工抗原,包括包被抗原DPPs-OVA和免疫抗原DPPs-BSA。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灵敏度高、广谱性最强的单克隆细胞株5G_(8)。以0.5 μg/mL包被抗原DPPs-OVA、1.0 μg/mL抗体5G_(8)2D_(5)为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将细胞株筛选过程中抗体识别率较高的有机磷农药——对硫磷选定为抑制标准物,建立对硫磷ic-ELISA及其标准曲线,其半抑制浓度(IC_(50)) 为41.78 ng/mL,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3.21~239.59 ng/mL;所建立的ic-ELISA与5种DPPs(蝇毒磷、喹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和倍硫磷)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其中以喹硫磷的交叉反应率最高,达19.79%。比较ic-ELISA和气相色谱法(GC)对柑橘和鲜橙样品中喹硫磷的添加回收结果发现,ic-ELISA的添加回收率为75.80%~116.12%,GC的添加回收率介于92.5%~115.00%,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建立的ic-ELISA经GC交叉验证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喹硫磷残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月  李娟英  鲁玉渭  汤春宇  邵留  
#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秀香  许超  
根据每种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酰胺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的原理,经反复试验,摸索出高梁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接蒸馏测定法(简称DD法).该法省略了凯氏法的消化过程,把每个样品的测定时间由2h缩短为4mi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与凯氏法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既节省了时间和药品,又避免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对大批量快速筛选作物育种材料十分有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齐德生  
通过体外试验,将腐殖酸钠(humic acid sodium)与不同吸附剂进行复合,并进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毒效果研究,筛选出对ZEN吸附效果最佳的复合剂,并对构成复合剂的2种吸附剂比例进行研究,选出最佳比例,在本研究中称为最佳复合剂G,进一步研究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缓冲液pH、温度、处理时间、复合剂G的添加量、玉米赤霉烯酮的初始浓度、碱解析)对复合剂G吸附ZEN的影响。结果显示,1)试验中几种吸附剂中,腐殖酸钠与活性炭(active carbon)复合之后,脱毒效果高达95.17%,解析率约为4.94%,单独使用腐殖酸钠吸附ZEN的脱毒率为79.53%,通过腐殖酸钠与活性炭复合,其脱毒效果更好,并且复合剂G与ZEN形成的复合物非常稳定;2)在37℃条件下添加0.15%的复合剂G,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溶液的pH升高,吸附率逐渐升高,pH在7~8之间时达到最高;3)ZEN初始浓度对复合剂G吸附ZEN有显著影响(P <0.05),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玲  乔玉辉  李花粉  
为探究在废水处理中针对不同重金属吸附特征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修复方案,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裂解得到2种生物炭,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生物炭在单组分溶液体系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500℃下得到的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更强;2)对于同种吸附材料,单组分与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饱和吸附量的顺序均为:Ni ~(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和友  黎蕾  陈香碧  郑小东  苏以荣  
为进一步利用广西大量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采用恒温振荡吸附方法,研究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NH4Cl溶液中铵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吸附时间、初始液浓度、添加量对生物质炭吸附铵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铵氮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 H,平衡吸附率分别为39.0%和41.3%。生物质炭对铵氮的吸附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吸附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对铵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铵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mg/g和2.88 mg/g。总体上,玉米秸秆炭对溶液中铵氮的吸附性能优于蔗渣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