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9)
- 2023(6595)
- 2022(5508)
- 2021(4808)
- 2020(4019)
- 2019(8826)
- 2018(8272)
- 2017(15086)
- 2016(8628)
- 2015(9037)
- 2014(8745)
- 2013(8533)
- 2012(7814)
- 2011(6888)
- 2010(6690)
- 2009(5946)
- 2008(5884)
- 2007(5079)
- 2006(4284)
- 2005(3473)
- 学科
- 济(31265)
- 经济(31232)
- 管理(23591)
- 业(22962)
- 企(17678)
- 企业(17678)
- 方法(15792)
- 数学(14384)
- 数学方法(14228)
- 学(9700)
- 农(9407)
- 财(8100)
- 贸(7830)
- 贸易(7830)
- 易(7657)
- 中国(7652)
- 业经(7153)
- 农业(6583)
- 技术(5818)
- 环境(5772)
- 务(5200)
- 财务(5195)
- 财务管理(5188)
- 划(5019)
- 企业财务(4957)
- 制(4789)
- 产业(4769)
- 地方(4706)
- 出(4353)
- 银(4299)
- 机构
- 大学(123730)
- 学院(122508)
- 济(47625)
- 经济(46835)
- 研究(45578)
- 管理(44666)
- 理学(40230)
- 理学院(39756)
- 管理学(38831)
- 管理学院(38649)
- 农(35501)
- 科学(33795)
- 中国(31308)
- 农业(29044)
- 业大(28418)
- 京(25702)
- 所(25416)
- 研究所(24158)
- 中心(19927)
- 农业大学(19666)
- 财(18686)
- 江(17991)
- 院(16754)
- 室(16201)
- 省(16029)
- 财经(16009)
- 实验(15345)
- 北京(15209)
- 业(15152)
- 经(14756)
- 基金
- 项目(95459)
- 科学(73196)
- 基金(69900)
- 家(66856)
- 国家(66316)
- 研究(58214)
- 科学基金(54199)
- 自然(38799)
- 省(38138)
- 自然科(37970)
- 自然科学(37953)
- 社会(37740)
- 自然科学基金(37326)
- 基金项目(37317)
- 社会科(35893)
- 社会科学(35882)
- 划(33399)
- 资助(28175)
- 教育(26262)
- 重点(22502)
- 计划(22345)
- 科技(20505)
- 创(20270)
- 发(20250)
- 部(20186)
- 编号(20005)
- 科研(19839)
- 业(19448)
- 创新(19070)
- 农(17327)
共检索到164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印双红 张先姝 朱志 张孟琴 张俊波 毛宏 易萌 易彩霞 蔡春连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二氢杨梅素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i♂)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肌肉常规及氨基酸组成、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实验将平均体重为(33.02±1.39)g/尾的180尾杂交鲟,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二氢杨梅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15%、0.3%、0.6%的实验饲料60 d。结果显示:0.6%组杂交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15%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白蛋白和葡萄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3%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3%组血清中白蛋白和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5%和0.3%组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肌肉中常规组分、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二氢杨梅素可提高杂交鲟幼鱼的免疫力,建议添加量为0.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金平 杜浩 陈细华 褚志鹏 阮瑞 金佳利 乔新美 刘伟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 baer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肌肉质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30 mg/kg、120 mg/kg、1200 mg/kg的烟酸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54.41±0.79)g的杂交鲟幼鱼84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鲟幼鱼增重率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不受饲料烟酸的影响(P>0.05)。120 mg/kg烟酸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0 mg/kg、30 mg/kg、1200 mg/kg烟酸组, 0 mg/kg、30mg/kg、1200mg/kg烟酸组之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120mg/kg烟酸组的脏体比显著低于0mg/kg和1200 mg/kg烟酸组(P0.05)。肌肉硬度和弹性随烟酸添加水平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1200 mg/kg烟酸组的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烟酸添加组(P0.05)。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烟酸影响(P>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SOD活力显著高于0 mg/kg和120 mg/kg烟酸组(P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AOC活力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烟酸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肉质和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鲟鱼饲料中烟酸的建议添加量为30 mg/k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印双红 罗雪莲 马兴右 刘阳 张孟琴 易彩霞 毛宏 李寅翠 张俊波
将180尾、体质量为(32.81±1.28) g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投喂藤茶粉添加水平为0.00%(A0),0.50%(A1)、1.00%(A2)、2.00%(A3)的试验饲料,试验共进行60 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试验结束后,检测杂交鲟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肠道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肌肉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与A0相比,A1和A2杂交鲟的终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变化,A3的终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A1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和A3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A1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A1和A2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升高;A2的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各试验组的肌肉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变化;A2和A3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升高。可见,本研究条件下,适量添加藤茶粉可提高杂交鲟的免疫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添加量以1.00%为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印双红 罗雪莲 马兴右 刘阳 张孟琴 易彩霞 毛宏 李寅翠 张俊波
将180尾、体质量为(32.81±1.28) g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投喂藤茶粉添加水平为0.00%(A0),0.50%(A1)、1.00%(A2)、2.00%(A3)的试验饲料,试验共进行60 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试验结束后,检测杂交鲟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肠道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肌肉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与A0相比,A1和A2杂交鲟的终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变化,A3的终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A1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和A3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A1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A1和A2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升高;A2的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各试验组的肌肉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变化;A2和A3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升高。可见,本研究条件下,适量添加藤茶粉可提高杂交鲟的免疫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添加量以1.00%为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佳佳 李吉方 温海深 倪蒙 任源远 丁厚猛 宋志飞 刘明源 来长青 刘传忠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褚志鹏 吴金平 金佳利 刘伟 陈细华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组,分别为B、F、G和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饲料实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13%、45.85%、43.33%和43.6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14.58%、14.26%和13.56%。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鲟饲料均可满足杂交鲟幼鱼的生长需要(增重率110.62%~125.98%),但在养殖效果上仍存在差异。B组实验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组和H组。同样使实验鱼增重1 kg, B组饲料成本最低,其中B组、F组和G组显著低于H组。B组、F组和G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组。B组和F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组和H组。B组和F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G组和H组。G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组和H组,同时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综合结果表明,B组和F组鲟饲料在养殖效果上具更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更低的饲料成本,同时提高了鱼体蛋白蓄积率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禛 杨航 梁高杨 高擘为 李小勤 冷向军
为研究黄芩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0.4和0.6 g/kg黄芩素,配制成5组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75.8±0.24) g的草鱼60 d。结果显示,鱼体增重率与黄芩素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添加0.2 g/kg黄芩素时,鱼体增重率最大(210.1%),较对照组提高了8.63%,而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0.14;添加0.2、0.4和0.6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添加0.4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CAT活性。各组在AKP活性和LZM含量上无显著差异。0.4和0.6 g/kg黄芩素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6 g/kg黄芩素组的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胶原蛋白含量、肌肉失水率以及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上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显示,黄芩素可促进草鱼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草鱼饲料中黄芩素的添加量推荐为0.2 g/kg。
关键词:
草鱼 黄芩素 生长性能 抗氧化 肌肉品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苑艺 Paul B.Brown 裴卓 刘慧 樊可 黄勇
为研究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黄颡鱼幼鱼[(2.0±0.13) g]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蟋蟀粉替代0 (对照组)、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T0、T15、T30、T45和T60组。实验幼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蟋蟀粉替代量的增加,黄颡鱼幼鱼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30组的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T0组;T30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T0和T15组;T30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T0和T15,而与T45和T60组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各替代组的脏体比(VSI)、摄食量(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黄颡鱼幼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中,T60组肌肉中精氨酸(Arg)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高于T0组;且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的总呈味氨基酸(TFAA)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T30、T45和T60组血清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T0组;相反,其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0组。在本研究条件下,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且能增加血清GLU和降低TCHO含量,以30%的蟋蟀粉替代鱼粉比例能生长最佳,且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揭示蟋蟀粉在黄颡鱼饲料中替代鱼粉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昆虫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雷 张学振 王力 刘琪 李建 张殿福 田大才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_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以酵母硒的形式添加6.73 mg/kg的硒可以显著地促进史氏鲟幼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安丽 朱树人 董学飒 王超 张志山 张龙岗 朱永安 孟庆磊
为探讨盐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淡水、3、6、9、12的盐度梯度下养殖体长为(6.24±0.39) cm、体质量为(5.42±0.58) g的大口黑鲈幼鱼49 d,统计其存活、生长及摄食情况,测定各盐度下大口黑鲈幼鱼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和大口黑鲈幼鱼肝脏、肾脏、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显示:(1)各盐度组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均为100%;体长、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饵料系数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盐度对大口黑鲈幼鱼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粗脂肪含量差异明显,且盐度越高粗脂肪含量越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肝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肾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盐度12组幼鱼肝脏中的CAT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肾脏和鳃组织中CAT活性很低。大口黑鲈在盐度12以下的水环境中可以存活生长,在盐度6以下的环境中不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具有在盐碱地推广养殖的良好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小群 李向飞 蔡万存 徐超 李其松 黄健 刘文斌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发酵饲料对鲤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了5组饲料:基础饲料(G1)、基础饲料中添加2.5%(G2)或5%(G3)发酵饲料、基础饲料中菜粕用5%(G4)或10%(G5)的发酵饲料等蛋白替代。300尾鲤鱼随机分5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尾,每组饲喂1种饲料。每日将鱼饱食投喂3次,投喂10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液、肝脏、肠道、肌肉样品测定免疫机能、消化酶活性和肌肉品质指标。[结果]G3、G4、G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组(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莫翠琴 黄凯 曹鑫盛 江林源 于凯 郭睿婕 王超男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4.00±1.0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L1、L2、L3、L4和L5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86%、5.11%、7.67%、10.19%和13.02%的等氮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L3组的FCR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的蒸煮损失率、粗脂肪含量、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呈上升趋势,L5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显著高于其余组,L5组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L1和L2组(P0.05),L5组的总鲜味氨基酸(∑FAA)、丙氨酸(Ala)及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显著低于L1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的营养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6.82%~10.1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庆南 司熊元 张莉 陈文帮 丁维民 李吕木 许发芝 丁小玲
【目的】研究圩猪与三元杂交猪在相同日粮和饲养期内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方法】选择体质量为(60±2.42)kg的圩猪和三元杂交猪(杜×大×长)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半。按三元杂交猪的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采用种猪自动饲喂系统饲喂35和50d后各屠宰1组,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饲养50d的圩猪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料体质量比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相同饲养期内,圩猪肉的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肌苷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其肌肉滴水损失、硬度、肌纤维直径和多不...
关键词:
圩猪 三元杂交猪 肉品质 生长性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铁伟 王强 王锋 王子玉 聂海涛 樊懿萱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营养(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体质量为(18.35±1.39)kg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设计4种日粮水平饲喂湖羊公羔,分别为对照组(代谢能8.40 MJ·kg~(-1),粗蛋白12.84%),高蛋白(HP)组(代谢能8.68 MJ·kg~(-1),粗蛋白15.33%),高能量(HE)组(代谢能9.70 MJ·kg~(-1),粗蛋白13.05%)和高能、高蛋白(HEP)组(代谢能9.66 MJ·kg~(-1),粗蛋白15.44%)。试验期60 d。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羔羊日增质量(Ad...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