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0)
- 2023(10368)
- 2022(9279)
- 2021(8758)
- 2020(7374)
- 2019(16894)
- 2018(16858)
- 2017(32446)
- 2016(17971)
- 2015(20143)
- 2014(20094)
- 2013(19943)
- 2012(18160)
- 2011(16521)
- 2010(16258)
- 2009(14457)
- 2008(13920)
- 2007(11877)
- 2006(10173)
- 2005(8683)
- 学科
- 济(67277)
- 经济(67205)
- 管理(49171)
- 业(46566)
- 企(39059)
- 企业(39059)
- 方法(33677)
- 数学(29245)
- 数学方法(28891)
- 学(18399)
- 农(17268)
- 中国(16572)
- 财(16415)
- 业经(14705)
- 地方(13650)
- 贸(11875)
- 贸易(11871)
- 农业(11676)
- 理论(11568)
- 易(11496)
- 和(11260)
- 环境(11204)
- 技术(11058)
- 制(10837)
- 务(10600)
- 财务(10533)
- 财务管理(10518)
- 企业财务(9963)
- 划(9692)
- 教育(9259)
- 机构
- 大学(254621)
- 学院(251607)
- 管理(100099)
- 济(92942)
- 经济(90823)
- 理学(88127)
- 理学院(87061)
- 研究(85624)
- 管理学(85374)
- 管理学院(84936)
- 中国(59414)
- 科学(58471)
- 京(53765)
- 农(47635)
- 所(44520)
- 业大(43571)
- 研究所(41399)
- 财(40992)
- 农业(37831)
- 中心(37806)
- 江(35291)
- 财经(34023)
- 北京(33467)
- 范(32740)
- 师范(32329)
- 院(31327)
- 经(31050)
- 州(28689)
- 技术(28058)
- 经济学(27217)
- 基金
- 项目(183762)
- 科学(142606)
- 基金(132829)
- 研究(128328)
- 家(118123)
- 国家(117184)
- 科学基金(99402)
- 社会(78158)
- 社会科(74017)
- 社会科学(73997)
- 省(72743)
- 基金项目(71529)
- 自然(68117)
- 自然科(66529)
- 自然科学(66504)
- 自然科学基金(65299)
- 划(61631)
- 教育(58491)
- 资助(55021)
- 编号(51232)
- 重点(41192)
- 成果(40900)
- 部(39639)
- 发(38547)
- 创(38127)
- 科研(36081)
- 计划(35750)
- 创新(35587)
- 课题(35466)
- 大学(33566)
共检索到349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盖春蕾 李健 刘淇 王群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PAE分别为:0·64、1·09和2·16h;0·74、1·73和2·64;0·54、1·08和2·05h。二氟沙星对这3种弧菌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并且随着二氟沙星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晖 李健 孙铭 梁俊平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药物的浓度越大,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就越强;除去药物后,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就越慢。其中,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和强度依次为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别为0.39、0.46和1.07h,0.48、0.70和1.12h,0.63、1.03和1.19h,表明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PAE,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可以参考本研究结果适当地延长给药时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晖 李健 张喆 潘鲁青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费氏弧菌(V.fischeri)及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及氟苯尼考进行比较;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4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近,高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麻保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1.87±1.70和2.45±1.3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值分别为1.05±1.84,1.38±1.25,1.56±1.35和2.29±2.04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在1/8,1/4,1/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及临床分离株的PASME值分别为3.61±1.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姝 陆兆新 吕凤霞 别小妹 房耀维 丁重阳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产广谱、高活性抗菌物质的放线菌GB-2。该菌对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4种革兰氏阴性菌及扩展青霉、黄曲霉、点青霉、犁头霉、番茄灰霉、小麦赤霉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等18种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其为弗氏链霉菌变种。菌株GB-2所产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 1和pH 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不影响其抗菌活性。结果揭示该菌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链霉菌GB-2 鉴定 抗菌活性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 刘伟 陈小军 刘自逵 肖红波 孙志良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头孢噻呋混悬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结果】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及猪兽疫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76、0.304、0.00475μg·mL-1;MBC值分别为:0.61、0.304、0.00475μg·mL-1;头孢噻呋混悬剂对放线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对链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利国 阎斌伦 张晓君 秦国民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关键词:
中草药 弧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新明 李健 刘淇
从健康的鱼虾体内以及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 2 19株海洋细菌 ,以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沙蚕弧菌 (Vibrioneresis)、飘浮弧菌 (Vibrionatriegen)等病原性弧菌为指示菌 ,在 2 2 16E平板上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点种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实验 ,从中筛选到 6株有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拮抗菌J - 10及其胞外产物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 ;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拮抗菌J- 10胞外产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拮抗菌J- 10在混合体系中 ,2 4h之后表现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琇 吴发兴 孙谧 王清印 王跃军 杨向科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了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于各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结果显示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 61 1 2 及临床分离株均具有一定的PAE ,且PAE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0 5~ 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 ,当药物浓度达 4倍MIC时 ,PAE明显延长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庄 李曾夏子 李文平 赵琴
从蚯蚓体内分离纯化30 kD以下的抗菌肽,并研究其抑菌效果.通过电击诱导蚯蚓产生抗菌肽、超滤浓缩脱盐以及截取3~30 kD的抗菌肽、用阳离子交换分离除去较多杂蛋白、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精确分离提纯得到3~30 kD的蚯蚓抗菌肽,有H1和H2两个蛋白浓度较高的峰值.测得其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6.82、7.46 mg/μL,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在5 856~7 823 kD和14 40~20 00.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1和H2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H1对草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H2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草枯杆菌也有明显的抑菌效果,H1的抑菌活性比H2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彦 李健 王群 刘淇
牙鲆随机分为3组,单剂量静注(健康)和口灌(健康对照和鳗弧菌感染)达氟沙星,进行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比较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采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牙鲆静脉注射达氟沙星(5mg.kg-1)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10mg.kg-1)健康及感染牙鲆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肝脏和肾脏中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与健康牙鲆药动学参数相比较,达氟沙星在鳗弧菌感染牙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由256.07mg.h-1.L-1降为209.18mg.h-1.L-1,最大...
关键词:
达氟沙星 牙鲆 鳗弧菌 药物代谢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丽萍 龙建友 姬志勤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黎明 李曦 伍辉军 高学文
抗菌二肽溶杆菌素(Bacilysin)由L-丙氨酸残基和L-不典型的氨基酸抗荚膜菌素(Anticapsin)残基组成,是目前已知的芽胞杆菌合成的结构最简单的肽类抗菌物质之一。Bacilysin的作用靶标6-磷酸葡萄糖胺合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壁合成关键酶,它对真菌和细菌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因此,Bacilysin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了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Bacilysin在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抗菌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Bacilysin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Bacilysin的研究趋势,以期为Bacilysin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