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0)
- 2023(11724)
- 2022(9320)
- 2021(8052)
- 2020(6313)
- 2019(14133)
- 2018(14030)
- 2017(27047)
- 2016(14478)
- 2015(16023)
- 2014(16441)
- 2013(16273)
- 2012(15349)
- 2011(14098)
- 2010(14496)
- 2009(13697)
- 2008(13208)
- 2007(11747)
- 2006(11144)
- 2005(10712)
- 学科
- 济(89105)
- 经济(89030)
- 管理(35171)
- 业(33095)
- 中国(27997)
- 地方(27719)
- 企(22352)
- 企业(22352)
- 方法(21679)
- 农(21678)
- 业经(18732)
- 数学(18623)
- 数学方法(18504)
- 学(17111)
- 地方经济(16204)
- 农业(15541)
- 发(14798)
- 融(12729)
- 金融(12729)
- 制(12706)
- 环境(12481)
- 银(12207)
- 银行(12187)
- 财(12037)
- 行(11918)
- 产业(11169)
- 贸(11027)
- 贸易(11015)
- 发展(10924)
- 展(10897)
- 机构
- 学院(214338)
- 大学(212195)
- 济(100488)
- 经济(98385)
- 研究(86052)
- 管理(74434)
- 中国(65869)
- 理学(61531)
- 理学院(60674)
- 管理学(59669)
- 管理学院(59259)
- 科学(49868)
- 京(47785)
- 所(43919)
- 财(43710)
- 研究所(39240)
- 中心(37585)
- 农(36141)
- 江(35070)
- 财经(33464)
- 经济学(32574)
- 院(31288)
- 北京(31017)
- 范(30742)
- 师范(30478)
- 经(30201)
- 经济学院(28840)
- 业大(28656)
- 州(27897)
- 农业(27576)
- 基金
- 项目(132594)
- 科学(104770)
- 研究(98877)
- 基金(94816)
- 家(82455)
- 国家(81747)
- 科学基金(69401)
- 社会(65908)
- 社会科(62536)
- 社会科学(62521)
- 省(52151)
- 基金项目(49216)
- 划(43374)
- 教育(42904)
- 自然(41026)
- 自然科(40017)
- 自然科学(40009)
- 自然科学基金(39258)
- 编号(39017)
- 资助(37608)
- 发(36235)
- 成果(32065)
- 重点(30509)
- 发展(29995)
- 展(29518)
- 课题(28916)
- 部(28309)
- 国家社会(28173)
- 创(26529)
- 创新(25052)
- 期刊
- 济(129840)
- 经济(129840)
- 研究(75940)
- 中国(53065)
- 农(35751)
- 财(31817)
- 科学(30751)
- 管理(30486)
- 学报(30124)
- 融(24418)
- 金融(24418)
- 农业(24019)
- 大学(23279)
- 教育(22876)
- 学学(21894)
- 经济研究(21577)
- 业经(20302)
- 技术(19428)
- 问题(18077)
- 财经(17410)
- 经(15314)
- 世界(12234)
- 业(12180)
- 技术经济(12119)
- 贸(12078)
- 国际(11228)
- 现代(11157)
- 发(11147)
- 资源(10843)
- 经济问题(10768)
共检索到35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平 肖文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二次城市化 土地开发 落户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 张自然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工资成本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负向效应,住房成本对服务竞争力产生了负向效应。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减少城市化成本的过快上升,转变城市化模式,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积聚效应 产业竞争力 可持续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士斌 刘秀秀
老龄化时代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有赖于人口红利的释放。高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变革是延续数量型人口红利、创造质量型人口红利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高龄人力资本存在存量较低、投资效率不高、动力不足、资源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快变革高龄人力资本投资体系,调整劳动就业和退休政策,推动政府、用人单位和高龄劳动者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合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姜仁荣
引言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用地历程,基本规律是随着新增建设用地外延扩张到一定阶段,都会进行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城市发展,基本上是外延扩张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土地后备资源逐渐不足、发展空间紧约束、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倒逼城市土地利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向以内涵挖潜为主转变。另一方面,很多旧城区的空间格局差、土地低效利用、基础设施落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1961~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大城市化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大城市化均是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发展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且城市化为大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必要准备,但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视角,提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路 王斯亮 周敏
土地二次开发是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土地二次开发的制度核心。本研究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土地二次开发中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考察土地二次开发中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房产价值的大小和波动程度,以及未来土地开发动态风险对于政府分享土地增值预期收益有较大影响,土地二次开发后的土地规划用途是影响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实物期权理论能够捕捉土地二次开发生命期内不确定性的动态变化,据此构建的实物期权模型对土地二次开发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廖宇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时段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之间有一个由松到紧密的相关联系过程;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也并不相同,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外生性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着眼于多要素的综合是协调好其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昕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我国特有的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化的模式下,土地收益在城市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城市土地出让金作为主要指标,以北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收益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萍
云南省从战略高度超前地提出旅游“二次创业”,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也是对旅游经济增长规律的把握,切合旅游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经济增长模式演替的要求。本文从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增长历程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应对新挑战时的种种不足,证明二次创业是云南旅游的必然选择,并对二次创业中旅游经济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组织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二次创业 旅游 经济增长 云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宏玉
人口结构转变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制度红利正在逐渐减弱。在我国经济的转型关键期,利用好"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内涵和机制,将对我国经济的转型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提出,我国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在于提高人口数量和转变人口规模;二次人口红利的内涵在于探索传统资源中的隐形人力资源和回流科技人力资源;二次人口红利的机制在于劳动力分流、人力资源匹配和产业发展。通过本文的探索,以期达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红利与获得新源泉的目标。
关键词:
二次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动力 内涵 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义乌以中国小商品城名扬中外。近十年来,该市“兴商建市”的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之际,适时地提出“二次创业”的战略方针,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