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5)
- 2023(7742)
- 2022(6737)
- 2021(6334)
- 2020(5511)
- 2019(12984)
- 2018(13016)
- 2017(23594)
- 2016(14097)
- 2015(16369)
- 2014(16848)
- 2013(16198)
- 2012(15315)
- 2011(13847)
- 2010(14204)
- 2009(12905)
- 2008(13001)
- 2007(12032)
- 2006(10356)
- 2005(9431)
- 学科
- 济(50368)
- 经济(50325)
- 管理(31741)
- 业(30371)
- 方法(25885)
- 企(24518)
- 企业(24518)
- 数学(22208)
- 数学方法(21953)
- 教育(21065)
- 中国(19091)
- 农(13970)
- 学(12982)
- 财(12239)
- 理论(12203)
- 业经(10588)
- 贸(9976)
- 贸易(9975)
- 地方(9944)
- 易(9677)
- 农业(9083)
- 制(8654)
- 和(8557)
- 技术(7856)
- 教学(7700)
- 发(7308)
- 务(6983)
- 财务(6963)
- 银(6958)
- 财务管理(6941)
- 机构
- 大学(201461)
- 学院(195702)
- 济(73602)
- 经济(71763)
- 研究(70294)
- 管理(67616)
- 理学(58282)
- 理学院(57421)
- 管理学(56146)
- 管理学院(55726)
- 中国(45855)
- 京(43979)
- 科学(42419)
- 范(36970)
- 师范(36730)
- 所(36075)
- 教育(33904)
- 财(33098)
- 研究所(32886)
- 农(31744)
- 江(31376)
- 中心(31004)
- 师范大学(29934)
- 北京(28578)
- 业大(27805)
- 财经(26460)
- 农业(25180)
- 院(24733)
- 州(24634)
- 技术(24291)
- 基金
- 项目(124004)
- 科学(97617)
- 研究(97460)
- 基金(85379)
- 家(73239)
- 国家(72451)
- 科学基金(60392)
- 社会(58681)
- 社会科(55248)
- 社会科学(55230)
- 教育(52975)
- 省(50127)
- 基金项目(44462)
- 划(44102)
- 编号(42837)
- 成果(38283)
- 自然(36755)
- 自然科(35879)
- 自然科学(35866)
- 自然科学基金(35247)
- 资助(34973)
- 课题(32415)
- 重点(29515)
- 部(29493)
- 发(28253)
- 年(26937)
- 教育部(25756)
- 项目编号(25734)
- 创(25676)
- 性(25649)
共检索到299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论文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对二战时期日本皇国民性格的养成进行分析,概括提出:日本民族教育塑造皇国民的性格结构及其目标体系是:以"尽忠"确立皇国民的国家信仰,以"义士"涵养皇国民的文化性情,以"勤王"陶冶皇国民的意志品质,以"奉公"磨练皇国民的灭私行为,以"殉国"激励皇国民"为国捐躯"。解析其民族教育的文化机理是:在"诚——至诚"位于日本"善"的德目中第一位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机,即"杀害他人"存在于"诚的伦理"的极限之中,它被视为"尽忠"天皇的最高体现。揭示二战时期日本民族教育的实质是:将日本"立于万邦之上"可以在其他国家为所欲为的幻想植入国民的头脑之中。这种幻想曾经诱惑成千上万舍弃生命战斗的日本...
关键词:
二战时期 民族教育 皇国民性格 文化心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晖 张勇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生发展,逐步形成了国人"自我中心"的世界观、"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国民性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立均 杨兆山 高鹏
教育对国民性的养成应"扎根本土,放眼全球",基于以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构为主要维度的文化自觉立场。为培养提高国民的国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民族的自立与自强,我们应加强以历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内容的国家认同教育,并在对理性爱国精神、国民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强意识的培养中不断优化国民性,提高民族素质。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国民性 国家认同教育 现代转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国民性是国民主体基于所处的独特的天地系统、国际环境和国家内部结构,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体现于每个国民个体的心理特征。人的世界历史性是在人类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人的发展状态,是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彻底扬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现时代的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民性存在,无论是片面强调"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观点,还是片面强调"人的国民性存在"的观点,都没有真正从"现实的人"出发。应该严格区分"处于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世界历史性存在的人"。现阶段,仍然应该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特性,这并非"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坚持"教劳结合",重视现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圣爱
在国际大趋势与国内群众运动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多元文化理念。然而,日本多元文化理念的真正意图是借助多元文化之名强化国内不同民族群体对日本文化的认同。受此影响,日本时至今日既不赋予民族学校正规学校之名,也不承认民族教育。本文通过考察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的在日朝鲜人教育政策,探讨多元文化理念在日本民族教育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影响,进而分析日本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问题所在。
关键词:
日本 多元文化 民族教育政策 在日朝鲜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玲
"国民性"关注国民大众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能够给国民大众的行为以指导和约束。文章认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国民性的书写主要表现为新一代农民勤劳耐苦,积极奋发,女性对传统伦理道德固执的坚持,农民对土地的的执着与偏恋,以及在苦难与逆境中抗争精神。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国民性 书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玲
"国民性"关注国民大众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能够给国民大众的行为以指导和约束。文章认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国民性的书写主要表现为新一代农民勤劳耐苦,积极奋发,女性对传统伦理道德固执的坚持,农民对土地的的执着与偏恋,以及在苦难与逆境中抗争精神。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国民性 书写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小平
启蒙主义及其文学是把道家文化放在国民性改造的启蒙语境中来理解的 ,并按照启蒙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要求来阐释道家文化。对待道家文化有三种方式 :选择性认识或误读 ;发掘它与现代文化的会通点并发挥其文化建设潜能 ;批判和否定道家文化。尽管对待道家文化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国民性改造和人的现代化。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国民性改造 启蒙语境 文化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别敦荣(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应该说,对外开放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开发合作办学和研究,与国外高教界保持广泛、直接和频繁的接触,对于借鉴其它国家发展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鹏君 李太平
国民性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国民身上的特性体现,在意识、心理和行为中以稳定形态展现出来,是国民意识、国民精神等的总和,具体表现在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之中。自觉培养以现代国民精神为核心的国民性必要而迫切,当前的教育实践丢失了国民性,体现为国民性在教育方针中被淡化、在课程中受排挤、在校园文化中遭忽视诸方面。学校教育应具有清晰的国民性培养目标,凸显课程与教学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为国民性培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民性 民族精神 教育方针 校园文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颖 杨金石
影响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民间力量主要是指日本民间经济团体。民间力量是影响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二战"后,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民间经济团体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适时积极进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民间力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燕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教育较为落后,不利于西北开发的顺利推行。时人主张发展西北各族教育,以促进开发西北实现抗战救国战略,具有融合民族感情,培养国家认同,培养开发西北的建设人才,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以达共同基准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功利化和忽视西北各族的主体性等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东方 傅安洲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二战后 德国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 变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阳
日本二战史观的形成,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决定的。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正是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才造就了日本偏执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二战史观。要想使日本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反省战争罪责方向发展,就必须对日本政治文化进行改造,其途径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日本内部的转变。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日本 二战史观 侵略罪行 反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继和
本文从二战后日本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以及不同时期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对日本环境教育的影响和推动 ,宏观地概述了日本的环境教育发展史
关键词:
日本 环境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