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3)
2023(3726)
2022(2972)
2021(2492)
2019(4398)
2018(4253)
2017(8177)
2016(4000)
2015(4566)
2014(4608)
2013(4867)
2012(4834)
2011(4737)
2010(5059)
2009(4905)
2008(4501)
2007(4143)
2006(4071)
2005(3933)
2004(3562)
作者
(13268)
(11266)
(11179)
(10824)
(7306)
(5152)
(5041)
(4276)
(4267)
(4138)
(3980)
(3795)
(3697)
(3570)
(3547)
(3431)
(3283)
(3185)
(3165)
(2988)
(2780)
(2694)
(2668)
(2643)
(2596)
(2586)
(2329)
(2274)
(2202)
(2186)
学科
(47643)
经济(47622)
地方(14260)
地方经济(11485)
管理(11192)
方法(11091)
数学(9813)
数学方法(9790)
中国(8360)
(7501)
(7336)
业经(7228)
经济学(6175)
(5678)
企业(5678)
环境(5270)
(5249)
(4857)
金融(4857)
(4854)
产业(4660)
(4523)
(4444)
(4429)
资源(4091)
总论(4018)
(3936)
信息(3864)
农业(3856)
世界(3792)
机构
大学(73723)
学院(72875)
(45124)
经济(44450)
研究(30591)
管理(24858)
中国(22529)
理学(20654)
理学院(20406)
管理学(20195)
管理学院(20049)
(17885)
经济学(15957)
(15558)
科学(15363)
(14986)
财经(14095)
经济学院(13984)
研究所(13850)
(12680)
中心(12290)
(11168)
(10322)
财经大学(10222)
北京(9919)
社会(9771)
科学院(9715)
(9432)
师范(9400)
经济研究(9348)
基金
项目(40776)
科学(32634)
研究(30776)
基金(30485)
(25710)
国家(25519)
社会(22996)
社会科(21918)
社会科学(21913)
科学基金(21774)
基金项目(15238)
(14941)
教育(12992)
资助(12621)
(11976)
(11516)
经济(11426)
自然(11365)
自然科(11065)
自然科学(11063)
编号(10857)
自然科学基金(10853)
(10660)
国家社会(10382)
发展(9479)
(9361)
(9287)
重点(9282)
成果(9226)
教育部(8393)
期刊
(59967)
经济(59967)
研究(29435)
中国(13985)
(13111)
管理(11517)
经济研究(10990)
科学(8626)
财经(8468)
学报(8332)
(7556)
(7554)
(7528)
金融(7528)
问题(7394)
技术(6952)
大学(6799)
业经(6659)
学学(6411)
技术经济(5994)
世界(5681)
(5318)
统计(5205)
国际(4950)
农业(4926)
经济学(4842)
经济问题(4820)
改革(4460)
(4460)
经济管理(4388)
共检索到125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20世纪西方经济学说的基本状况是流派林立、群雄纷争,各种新学说、新观点不断涌现。本文仅对其中一些主要流派的理论进展进行大致回顾,并试图展望世纪之交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趋势。一、从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20世纪后,垄断的形成和加强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4.公共选择学派自从庇古建立了福利经济学、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之后,市场完善无缺的信念开始崩溃。针对市场失灵现象,人们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以弥补市场所造成的缺陷。这其实是假定政府能够代表社会,并能够按照社会利益去纠正市场所产生的缺陷,而同时政府纠正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肖鼎  
上海财经大学胡寄窗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说史》一书(该书由胡寄窗、胡永刚、朱钟棣编著,张立年编辑),已由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正式出版。这部37万余字的著作,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一、内容翔实。《西方经济学说史》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本世纪70年代中期的西方经济学说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殷才  
最近,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该书具有一系列特点或优点,可以说,是一本别开生面的著作。我国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陈岱孙教授为该书写了序言,热情赞扬该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近年来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极其重要的意见。陈岱老的序言和丁冰主编的这本著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龚鉴尧  
二十世纪统计学的新发展(上)龚鉴尧统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国家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又反过来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国家管理的发展。统计作为一门科学,从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算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统计学的日趋完善和广泛应用则始于20世纪;迄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巫克飞  
本文首先概述了20世纪以来世界上的5次重大税制改革,然后对西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增值税四大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将来改革的可能方向和思路进行分折,勾勒出本世纪税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蒂莫西·吉南  王宇  
在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欠下了巨额债务。为在恢复并发展经济的同时偿还债务,德国及其债权国做出了大量努力。1990年德国统一后,偿付了伦敦债务协定中涉及的债务,但其对犹太人和以色列所欠下的道义上的债务永远无法偿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付磊  
二十世纪中期指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具体是指新中国成立(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前的十七年。这段时期奠定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中国以后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会计也走上了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我国当前的会计是新中国成立之时所采取的会计模式的延续,当时的会计模式对目前的会计发展仍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和认识二十世纪中期的会计,对于准确把握中国现代会计的演变,理解当今会计很有帮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霖  张申  陈旭东  
西方经济学说中国化始于近代,是中国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大国在汲取舶来经济理论后,转而关注自身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的自然反馈。开展西方经济学说中国化的近代考察,不仅有助于整理历史上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也将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历史参照。西方经济学说中国化的过程,大致呈现选择、变通、发展、创新四个层次。此过程伴随着传播的发展、学习的积累、实践的演进与认识的提高,在目标确立、学术思想与成果取得上,都体现出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逻辑轨迹。本文以广泛的史料搜集和案例分析,系统探讨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学说中国化的探索过程、主要成果及达到的程度和高度,最终指出,西方经济学说的借鉴应汇入到经济学中国学派构建这一更高层次的学术目标,立足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建构系统总结中国经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积极寻求基础理论的突破,从而推进经济学中国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永明  
自1776年以来,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但其中能称之为“库恩式革命”的,却为数极少。相反,经济学的发展,大量地得益于常规研究,其中“综合”正是这种常规研究的集中体现。 “综合”在经济学上虽不如“革命”那样引人注目,但是就这门学科的发展与成熟而言,“综合”比“革命”远为重要。几乎每一位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婧  
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正面临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毋庸置疑,西方经济学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根本不同,对西方经济学绝不能照抄照搬。由丁冰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一书不仅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从凯恩斯以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理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评价和批判。读完之后,受益匪浅。笔者认为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经济学者瞄准时代需要,立足国内实情,发挥理论专长,提出了较为丰富的币制改革思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普遍认为纸本位是大势所趋,但金属本位更适宜当时中国实际,为实施"废两改元"提供了参考。1934年,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该如何应对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引起的银价上涨进行了热烈探讨。一些学者主张实行与国际银价脱钩的金属本位,一些学者则指出纸本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这些观点都与1935年法币政策相左。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学者从币制改革层面,对治理恶性通货膨胀建言献策,并指出在财政状况未见改善的情况下,币制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