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2)
- 2023(6596)
- 2022(5619)
- 2021(5493)
- 2020(4537)
- 2019(10911)
- 2018(10371)
- 2017(18336)
- 2016(9874)
- 2015(11770)
- 2014(11123)
- 2013(11418)
- 2012(11155)
- 2011(10564)
- 2010(10280)
- 2009(9721)
- 2008(9458)
- 2007(7868)
- 2006(7241)
- 2005(6965)
- 学科
- 济(45694)
- 经济(45641)
- 管理(20958)
- 业(19232)
- 方法(19165)
- 中国(17398)
- 数学(17010)
- 数学方法(16891)
- 企(13961)
- 企业(13961)
- 贸(13519)
- 贸易(13513)
- 易(13267)
- 学(10114)
- 农(10028)
- 融(9324)
- 金融(9323)
- 财(9115)
- 制(8279)
- 银(7910)
- 银行(7887)
- 行(7743)
- 出(7704)
- 关系(7600)
- 业经(7122)
- 地方(7005)
- 和(6709)
- 农业(6341)
- 发(6310)
- 环境(6249)
- 机构
- 大学(150359)
- 学院(141723)
- 济(70836)
- 经济(69855)
- 研究(66591)
- 中国(51664)
- 管理(47830)
- 理学(40092)
- 理学院(39454)
- 管理学(38902)
- 管理学院(38602)
- 科学(38027)
- 所(35124)
- 京(35118)
- 研究所(32124)
- 财(29990)
- 中心(27737)
- 农(26862)
- 经济学(23737)
- 院(23721)
- 北京(23595)
- 财经(23483)
- 经(21935)
- 农业(21490)
- 经济学院(21237)
- 科学院(20608)
- 业大(19871)
- 范(19717)
- 江(19536)
- 师范(19467)
- 基金
- 项目(92907)
- 科学(73033)
- 基金(70681)
- 研究(65065)
- 家(64633)
- 国家(64207)
- 科学基金(52338)
- 社会(43231)
- 社会科(41129)
- 社会科学(41120)
- 基金项目(35546)
- 自然(33205)
- 自然科(32457)
- 自然科学(32442)
- 自然科学基金(31927)
- 资助(30483)
- 省(30206)
- 教育(29242)
- 划(29010)
- 编号(22854)
- 部(22818)
- 中国(22410)
- 重点(22281)
- 发(20631)
- 成果(20469)
- 国家社会(20019)
- 教育部(19317)
- 创(18625)
- 科研(18246)
- 大学(17883)
共检索到241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熊绍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倪侹
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及商业地理为主要内容,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科研教学单位及政府计划部门的7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代表总人数的40%,提交的论文22篇,为总论文数(72篇)的31%。标志着青年地理工作者正在迅速成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邦贵
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文地理学讨论会,于五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在杭州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七十多人。其中,有四十岁上下的青壮年,也有年愈八十的老年人,他(她)们,代表了地理学界老、中、青三代人。大家聚集一堂,回顾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向和代表性思潮;认真讨论了今后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设想。会议共收到有关人文地理论文三十余篇。会议中有五十多位代表联名建议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人文地理研究组,经讨论,决定由李旭旦教授等八人负责筹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炳耀 熊绍华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我国首届“城市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1日至15日在风光旖旎的太湖之滨无锡市召开。来自祖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杂志社、出版社等50余个单位的代表共114名。以曼彻斯特大学教授T.Robson为首的英国代表团一行6人和以日本人文地理学会会长、京都大学教授水津一朗为首的日本国代表团一行4人,也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分别宣读了论文。中外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105篇,其中国内95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大会领导小组由鲍觉民、宋家泰、佘之祥、钱今昔、吴传钧、虞孝感、郭来喜、瞿宁淑等同志组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首先代表大会致开幕词,指出城市化问题是我国建设中面临的新重要课题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小培,欧阳南江,许学强
我们在1985年以城市地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地理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努力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学》的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地理发展趋势,指出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及问题,提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丰富检验西方城市地理学阶段,而要发展自己独特的城市地理学。为此,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哲学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精华,加强城市地理理论方法研究,既要重视宏观的城市体系研究,也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单个城市微观研究,填补某些空白。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文明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八届遥感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5~8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遥感界的盛会。大会就近年来我国遥感理论、技术方法、传感器研制、图象处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在农业、林业、水利、能源、交通、海洋、地质、环境、灾害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S·拉姆勒 夏惠贤
1989年年末东欧和苏联的剧变,悬而未决的欧洲经济一体化、东西德的统一及日本对全世界的影响一——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九十年代,并将决定二十一世纪的进程。我们的学生应该了解:在未来世界中我们所熟悉的地缘政治边界和经济设想正在被新的现实所取代。这些都呼唤着有实质性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全球教育。
[期刊] 预测
[作者]
Spyros Makridakis 吴永保
Spyros Makridakis是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本文是他在第十一届国际预测会议上大会发言的要点,文中对现代预测科学的发展问题作了十分深刻有见解的阐述,这对我们认清预测的本质,预测在决策中的地位,以及今后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十分有益。本刊特此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昌文
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和内蒙古地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3~11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首府锡林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各高等院校、中学、出版、国土规划部门和科研机构等48个单位的6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42篇,内容主要是近年来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区域开发、国土整洁、自然资源评价、土地规划、生态建设、土地承载力、农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研究方法、中学地理教学等方面的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仲德
季秋的广州,依然阳光明媚,万木葱笼,繁花似锦。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地理系及联邦德国美因兹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中德地理学发展与地理教育学术讨论会”在这里召开。 参加研讨会的中方代表有: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教授,中大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许学强教授,地理系梁溥、唐永銮、缪鸿基、董汉飞、沈灿桑、黄进等教授,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牛文元教授,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崔功豪教授,华南师大地理系曾昭璇教授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树杰
任何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对内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做出反映,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成为职能重大调整的触机,作为最古老公共机构之一的海关也不例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学仁
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域研究与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出版单位地理界的5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敏
21世纪将作为“亚太世纪”载入史册。引人瞩目的不仅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和逐步缩小与美国在经济的和技术上的差距,而且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收入虽低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但国民生产总值将居世界第4或第5位。日本、中国、“四小”和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将远远超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欧共体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到21世纪中叶,日本的经济实力可能接近或甚至超过美国,中国的经济也将居世界第二或第三位,从而使亚太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中国离不开亚太,亚太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期待着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中国也将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的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杭生
空间:中国人去的地方将更多、更远 传统农业社会在时间上是人们活动节奏很缓慢,在空间上则是人们活动范围很狭小。人们土生土长,自给自足,一辈子都在本村本乡活动,很少出县出省,更不要说出国了。与外界的交往少,得到的信息量小,眼光无法开阔。因此,传统社会在空间上不能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