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5)
2023(8133)
2022(6083)
2021(5559)
2020(4770)
2019(10089)
2018(10073)
2017(19225)
2016(10977)
2015(11899)
2014(12150)
2013(11584)
2012(10429)
2011(9221)
2010(9153)
2009(8529)
2008(8643)
2007(7816)
2006(6687)
2005(6392)
作者
(33812)
(28333)
(27976)
(27098)
(18381)
(13677)
(12869)
(10977)
(10903)
(10346)
(9888)
(9420)
(9347)
(9253)
(8944)
(8832)
(8471)
(8446)
(8413)
(8042)
(7254)
(7138)
(6979)
(6521)
(6515)
(6386)
(6311)
(6223)
(5944)
(5752)
学科
(39634)
经济(39593)
(30502)
管理(26575)
(22050)
企业(22050)
方法(17156)
中国(15197)
数学(15085)
数学方法(14906)
(11915)
(11089)
(10853)
保险(10760)
(10410)
(10084)
(9893)
银行(9867)
业经(9500)
(9331)
(8610)
金融(8606)
农业(7927)
(7617)
财务(7596)
财务管理(7575)
企业财务(7306)
地方(7270)
(6510)
理论(6503)
机构
大学(153168)
学院(151731)
(58173)
经济(56902)
研究(56145)
管理(52193)
理学(44470)
中国(44228)
理学院(43861)
管理学(42707)
管理学院(42434)
科学(37896)
(35716)
(32542)
(30469)
(30148)
农业(28867)
研究所(28089)
业大(27134)
中心(25666)
财经(23959)
(23820)
(21914)
北京(19871)
(19805)
经济学(18939)
(18909)
(18820)
(18674)
师范(18347)
基金
项目(105698)
科学(82714)
基金(78692)
(71922)
国家(71409)
研究(69760)
科学基金(59728)
社会(44486)
社会科(42111)
社会科学(42101)
(41464)
自然(41184)
基金项目(40870)
自然科(40361)
自然科学(40347)
自然科学基金(39630)
(35767)
资助(32168)
教育(31512)
编号(25695)
重点(24781)
(22612)
(22206)
计划(22118)
(21538)
科研(21162)
成果(21136)
创新(20377)
(19661)
(19412)
期刊
(61208)
经济(61208)
研究(45430)
(34174)
学报(33884)
中国(31641)
科学(27441)
大学(24096)
学学(23172)
农业(23018)
(23010)
(20202)
金融(20202)
管理(18908)
教育(12759)
(12443)
财经(11787)
技术(10655)
经济研究(10414)
(9988)
业大(9837)
(9306)
业经(9262)
农业大学(8615)
问题(8278)
统计(7502)
科技(7030)
(6801)
现代(6657)
技术经济(6496)
共检索到22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宇  胡奇勇  李本金  张小俊  李玥仁  
本文以转CpTI基因(单基因)的水稻明恢86(MH86CpTI)为对象,以明恢86(MH86)为对照,通过室内汰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二化螟对MH86CpTI的抗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7代汰选的二化螟对MH86CpTI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特征,表现在喂食MH86CpTI稻秆的二化螟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由F0的(89.27±5.63)%到F16只有(58.34±9.0)%;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如幼虫体重、体长、蛹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也逐代减小.表明经汰选后的二化螟对MH86CpTI的适合性逐代增强,进入早期抗性阶段.可预测出二化螟对转基因水稻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明静  韩召军  许新军  邵晓玲  田学志  符明龙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林根  张念环  张景飞  屈惠良  
通过一系列田间试验 ,明确了二化螟发生与水稻播、栽期及品种间的关系 ,发现在常熟地区将水稻播、栽期分别推迟到 5月 2 0日和 6月 2 0日后 ,可以有效地减轻螟害的发生。在目前使用的和推荐使用的 10种治螟药剂中 ,防治抗性二化螟的单剂以三唑磷、乐斯本和锐劲特防效 (>85 % )较好 ,复配剂以三唑磷与其它有机磷或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防效为最好 ,防效均在 90 %以上 ,其中稻虫胺 ,克螟劲的防效达 10 0 %。频振诱杀灯对二化螟成虫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在此基础上 ,制定并验证了一套治理抗性二化螟的综防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亮  陈其志  张舒  杨小林  常向前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雪亮  姚英娟  陈大洲  肖叶青  胡兰香  
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东  吴敏  韩召军  
采用Potter喷雾塔法和饲料涂药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二化螟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两种生测方法测定的9种药剂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顺序基本一致,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毒力最高,氟铃脲、醚菊酯、毒死蜱和稻丰散次之,杀虫单、三唑磷和丙溴磷相对较差。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为代表,采用不同剂量喷雾处理稻苗,分期接种蚁螟进行持效性观察发现,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000倍液,可以维持在14 d内接种蚁螟无侵入危害,而用高剂量1∶1 000倍液处理稻苗后,28 d内接种二化螟的死亡率仍达到100%,不能侵入危害;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1∶1 000倍液仅在7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进  苏建伟  黎家文  陈秋芳  
以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29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从2~15条不等,其片段大小为200~3 000 bp,5个地理种群共扩增出条带220条,其中为多态片段的97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7.59条.通过公式计算多态性位点、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5个地理种群遗传变异较高,其中以广西省全州市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52.73%),吉林省柳河县多态位点百分率最低(34.55%);(2)5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551 88~0.84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雨芳  王锋  尤民生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赵士熙  
用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 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大田抗性。结果显示,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转cry1Ac+SCK 基因的两个株系MSA 与MSB 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 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 与II-32A/MSB 都获得了高抗稻纵卷叶螟性状。MSA、MSB、21S/MSB 与II-32A/MSB 上的稻纵卷叶螟数量、卷叶率、卷叶株率与带虫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峰  韩召军  陈长琨  李国清  王荫长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 ,根据用药水平差异 ,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 3地区田间种群 ,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 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1)浙江慈溪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 (RR =5 4 6 ) ,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 (RR =13 9) ,对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2 )安徽安庆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 (RR =10 8) ,对杀螟松、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3)江苏兴化二化螟 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 ,对杀虫单中抗 (RR =12 6 ) ,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文明  胡君  何月平  刘叙杆  周威君  沈晋良  王彦华  
【目的】2007年测定江苏、浙江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阿维菌素及拟除虫菊酯类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以及6类20种杀虫剂对东海二化螟的毒力,为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结果】(1)瑞安、苍南、高淳种群对杀虫单具有极高水平抗性(164.8~248.1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具有中等水平抗性(18.1和25.1倍)。(2)5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变化很大,其中瑞安、苍南、高淳种群为极高水平抗性(204.8~1395.2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未检测到明显的抗性(1.8和3.1倍)。(3)瑞安、苍南种群对氟虫腈为中等水平抗性(12.3和26.8倍),其它3个种群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琨  李秀峰  韩召军  李国清  王荫长  
选用安徽太湖县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 ,用 6种药剂对 6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品系的LD50 值比较 ,在证实了该种群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后 ,经室内纯化和连续饲养近 2 0代 ,育成相对敏感品系(TH S)。为提高试验准确性 ,简化操作 ,使用 4龄幼虫进行抗药性研究。用于测试的 4龄幼虫形态特征为头宽 (0 86±0 0 4)mm ,体重 (8 5± 1 5 )mg ,前胸与头宽之比 1 19± 0 0 4,体长 (10 0± 0 8)mm。在详细观察 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形态特征后 ,选用该龄幼虫 ,建立了包括沙蚕毒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扬  王保菊  韩平  韩召军  
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较好的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并用该法对7个地区的二化螟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研究结果在验证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的同时,为田间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和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仅发现不同药剂对南昌种群的毒力略低于敏感品系(RR 1.3~2.1倍);但用人工饲料药膜法检测发现,南昌种群对三唑磷(54.2倍)和丙溴磷(63.9倍)已经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对杀虫单(13.4倍)表现为中等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5.3倍)和毒死蜱(3.6倍)仅为敏感性下降。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虫单、丙溴磷和三唑磷的抗性较为普遍。对于杀虫单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袁彩勇  曹奎荣  孙祥良  李军  王健  程保山  罗伯祥  徐卫军  唐九友  储成才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卫华  韩召军  张国华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 ,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 ,幼虫期延长 ;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 ,亚致死剂量处理后 ,敏感种群的酯酶 (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 ,敏感、抗性种群的Km 值均增大 ,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