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2)
2023(11170)
2022(9188)
2021(8342)
2020(7289)
2019(16639)
2018(15888)
2017(30809)
2016(16412)
2015(18713)
2014(18813)
2013(18854)
2012(17606)
2011(15569)
2010(16112)
2009(15509)
2008(14825)
2007(13394)
2006(11496)
2005(10344)
作者
(47167)
(39687)
(39351)
(38056)
(24894)
(19010)
(18244)
(15356)
(14906)
(14076)
(13284)
(13253)
(12637)
(12525)
(12331)
(12277)
(12111)
(11543)
(11446)
(11296)
(9717)
(9696)
(9560)
(9196)
(9053)
(8917)
(8766)
(8631)
(7996)
(7929)
学科
(68418)
经济(68337)
(50491)
管理(49961)
(41170)
企业(41170)
(33208)
方法(32853)
数学(29494)
数学方法(29263)
(27147)
金融(27145)
中国(25434)
(25070)
银行(25044)
(24117)
(20015)
(18063)
(17392)
财务(17365)
财务管理(17315)
企业财务(16536)
地方(16175)
业经(14736)
(13874)
贸易(13866)
财政(13508)
(13493)
农业(13480)
(12976)
机构
大学(235542)
学院(235316)
(102952)
经济(100954)
管理(89037)
研究(78081)
理学(76660)
理学院(75861)
管理学(74618)
管理学院(74193)
中国(66613)
(57277)
(47997)
科学(46118)
财经(42144)
(39837)
(39609)
中心(38626)
(38153)
研究所(35826)
(35321)
经济学(33888)
业大(33361)
财经大学(31194)
农业(31168)
经济学院(30962)
北京(30292)
(28460)
师范(28157)
(28123)
基金
项目(153488)
科学(120278)
基金(112529)
研究(111771)
(98011)
国家(96817)
科学基金(82612)
社会(72409)
社会科(68852)
社会科学(68829)
(59503)
基金项目(59391)
自然(51894)
自然科(50734)
自然科学(50717)
教育(50695)
自然科学基金(49840)
(49352)
资助(46435)
编号(44923)
成果(36676)
重点(34558)
(34552)
(32938)
(32096)
国家社会(30657)
课题(30195)
科研(30082)
创新(30036)
教育部(29938)
期刊
(110772)
经济(110772)
研究(72658)
(49270)
中国(45321)
学报(36876)
(36863)
金融(36863)
(35544)
科学(32193)
管理(30444)
大学(28050)
学学(26703)
农业(22894)
财经(21525)
经济研究(19712)
(18374)
教育(18363)
技术(18341)
业经(17425)
问题(14397)
(12427)
财会(12360)
理论(12163)
(12106)
商业(12001)
技术经济(11727)
统计(11671)
(11646)
会计(11261)
共检索到358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先进  谢家智  张明  
金融借贷不仅是一种资源的跨期配置,对居民更是产生了未来虚拟财富预期。基于此,笔者阐述了金融借贷虚拟财富产生过程及其影响消费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对金融借贷的虚拟财富水平进行量化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二元金融对城乡家庭消费的虚拟财富效应。研究发现:二元金融对消费都产生积极的虚拟财富效应,并且形成联动后的虚拟财富效应都得到充分释放;与收入等真实财富相比,虚拟财富更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论文拓展了虚拟财富理论的研究范畴,为研究信贷与消费增添了新的内容。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志英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开始发布的住户部门流量金融资产年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ECM模型分析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手持现金、存款和股票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债券、保险资产存在负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促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稳定投资者预期,并尽快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体制,才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新平  熊德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易珺  缪超男  吴月  谢巧雲  王子龙  邱士雷  
本文在对房地产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06-2015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房地产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财富效应,而股票市场并不具备明显的财富效应,且房地产市场是股票市场的格兰杰原因。促进房、股两市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兼顾两者的财富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敏  蔡定洪  张翼  和树贺  
本文对导致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差距的金融原因特别是家庭资产结构、负债率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和资产负债率越高,家庭财富增长越慢。其原因主要是住房在我国家庭总资产中占主体,居民投资风险偏好、负债能力和负债成本差异等。最后,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的财富分配效应、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居民投资组合多元化、缓解低财富阶层融资难和融资贵,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涂先进  谢家智  张明  
金融借贷对消费的真实财富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其虚拟财富效应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本文阐述了金融借贷虚拟财富产生过程及其影响消费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对金融借贷虚拟财富水平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借贷对农村不同消费群体的虚拟财富效应。结果发现,虚拟财富对不同农村消费群体均产生了积极的助推效应,随着分位点由低向高移动,虚拟财富效应呈现梯次递增分布;与收入、资产等真实财富相比,虚拟财富的引致作用更为突出。本文拓展了金融借贷财富效应的研究边界,为分析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倩  
老龄化发展对微观消费的作用分别体现在直接财富效应和间接抑制效应两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家庭的消费率产生的净效应尚不明确。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家庭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西部地区的老龄化与家庭消费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直接财富效应的作用强于间接抑制作用,该结论同样适用于深度老龄化和老龄消费支出项目,具备较强稳健性;第二,老龄化对中国西部地区家庭是否进行消费以及消费规模均有显著正效应,直接财富效应的影响同时体现于决策和规模上;第三,老龄化更有利于高收入家庭和城镇家庭提高消费率,证明资产、收入和保险覆盖率是影响老龄化的直接财富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浩  李姝凡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文章采用奥尔多研究中心发布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及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较收入不平等更为严重。通货膨胀拉大了居民的收入、财富差距。具体而言通胀每上升1%,人群收入基尼系数上升0.1%,财富基尼系数也随之上升;家庭财富抗通胀能力与其资产结构有关,富有家庭持有较多通胀保护资产,因而财富受通胀影响较小;除总资产因素外,家庭特征也会影响居民家庭应对通胀的能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家庭以及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家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浩  李姝凡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文章采用奥尔多研究中心发布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及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较收入不平等更为严重。通货膨胀拉大了居民的收入、财富差距。具体而言通胀每上升1%,人群收入基尼系数上升0.1%,财富基尼系数也随之上升;家庭财富抗通胀能力与其资产结构有关,富有家庭持有较多通胀保护资产,因而财富受通胀影响较小;除总资产因素外,家庭特征也会影响居民家庭应对通胀的能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家庭以及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家庭资产结构从单一的储蓄型资产转变为丰富多样的风险型金融资产,其配置金融资产的异质性导致了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其财富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而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资产占比、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三个变量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分组情况下,影响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而对于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低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维度的三个变量对其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晟   董春晓   张金婷  
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多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度探讨家庭金融素养对财富积累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通过改善家庭资产配置、促进谨慎融资创业、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以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显著促进财富积累,对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财富积累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家庭负债规模。(4)随着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扩大,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注重家庭收入分配合理性,从而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永  曹红  
本文基于我国首次较详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房屋价值、金融资产及其他财富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拥有自有住房、房屋价值高低和金融资产规模等对家庭消费都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房地产总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且住房价值对家庭非耐用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耐用品;金融资产中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无风险资产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而风险资产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此外,结果表明年轻的低收入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财富效应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润红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决定消费。如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是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所关注的重点议题,但鲜有文献从家庭收入差距的角度提出解释与解决策略。本文关注家庭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能力的影响,将社会信任纳入研究框架,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城镇住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内部收入差距、社会信任和消费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家庭内部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能力,且当家庭对外部环境的信任程度较低时,更为显著;第二,家庭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信任程度在该抑制过程中呈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提升家庭消费能力提供了可能路径,为"社会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相关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