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52.15.253.106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8)
2023(14889)
2022(12530)
2021(11667)
2020(10058)
2019(23148)
2018(22601)
2017(43993)
2016(23093)
2015(26183)
2014(25541)
2013(24945)
2012(22852)
2011(20334)
2010(20636)
2009(19505)
2008(17963)
2007(15854)
2006(13782)
2005(12048)
作者
(64569)
(53442)
(53369)
(50823)
(34373)
(25818)
(24559)
(20808)
(20777)
(19192)
(18501)
(18268)
(16881)
(16867)
(16748)
(16690)
(15843)
(15674)
(15624)
(15537)
(13305)
(13254)
(12977)
(12496)
(12096)
(12076)
(11821)
(11789)
(10925)
(10565)
学科
(95157)
经济(94959)
管理(66320)
(65792)
(56869)
企业(56869)
方法(50693)
数学(44436)
数学方法(43745)
中国(29676)
(28857)
金融(28854)
(26123)
银行(26095)
(26064)
(25118)
(23440)
业经(21752)
(19400)
理论(17968)
地方(17825)
(17355)
(17180)
财务(17115)
财务管理(17071)
(16969)
贸易(16955)
(16543)
企业财务(16343)
农业(15665)
机构
大学(321844)
学院(319616)
(131807)
经济(129219)
管理(128173)
理学(111523)
理学院(110422)
管理学(108148)
管理学院(107572)
研究(101074)
中国(84571)
(66009)
(62174)
科学(60316)
中心(51135)
(50841)
财经(50453)
(48819)
(47026)
业大(46302)
(46030)
研究所(44428)
经济学(41946)
北京(40971)
农业(39972)
(38994)
师范(38488)
财经大学(38124)
经济学院(37966)
(37813)
基金
项目(221598)
科学(176283)
基金(164478)
研究(159399)
(143915)
国家(142491)
科学基金(123894)
社会(104011)
社会科(98119)
社会科学(98088)
(85769)
基金项目(85687)
自然(81027)
自然科(79306)
自然科学(79284)
自然科学基金(77909)
教育(75131)
(72333)
资助(69193)
编号(63817)
成果(51442)
重点(49721)
(49455)
(46977)
(46067)
创新(43782)
国家社会(43709)
教育部(43350)
科研(43271)
课题(43175)
期刊
(132404)
经济(132404)
研究(90816)
中国(61043)
学报(50192)
(48721)
管理(47511)
(45572)
金融(45572)
科学(45468)
(45099)
大学(39363)
学学(36894)
教育(32823)
农业(29473)
技术(28942)
财经(25582)
经济研究(22518)
(21804)
业经(20852)
统计(18216)
问题(16811)
图书(16786)
(16523)
(16084)
理论(16045)
技术经济(15314)
(14860)
决策(14795)
实践(14543)
共检索到47065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佳乐  李超伟  秦海林  
本文研究二元金融背景下社会网络与家庭借贷行为的作用关系,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家庭在非人格化交易环境中达成借贷契约,从而缓解信贷约束。根据无限期界的重复博弈分析可知:社会网络在家庭借贷中的惩罚机制和声誉效应能够降低借方的违约动机。通过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表明:从总体上看,社会网络能够显著提升家庭获得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概率,社会网络在非人格化特征显著的正规金融上也发挥作用;从融资偏好上看,社会网络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在非人格化交易条件下促成契约;从城乡对比来看,社会网络更有助于农户与陌生的交易对手达成借贷契约,而城市家庭则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这意味着,不仅非正规金融借贷需要社会网络来进行契约治理,而且在正规金融借贷中也应该实现关系型治理与规范型治理的充分结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会平  肖瑜君  陈政  陈慧卿  陈国生  
社会资本、金融借贷在家庭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18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金融借贷与家庭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规金融借贷的促进作用略大于非正规金融借贷,且结果具有稳健性。(2)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金融借贷在社会资本影响家庭创业行为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但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从城乡区域来看,城镇家庭社会资本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能够显著促进创业行为,但对农村家庭的作用十分有限,且不显著。由此,文章从不同地域采取差异化措施,促进家庭创业;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和正规金融市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秦海林  李超伟  万佳乐  
本文使用CFPS(2014)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资本的综合测度,检验了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户借贷的异质性影响。首先,分析指标属性并结合改进的变异系数法,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资本测度方法。其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内生性检验发现:从整体看,农户社会资本越丰富,其获得银行借贷及民间借贷概率均会显著增加;从社会资本结构类型看,结构型社会资本对非正规借贷的作用更大;随着农村制度的变迁,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均发挥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缓解农户贷款难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技术优势,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且贷方应重视社会资本结构在不同借贷主体之间作用机制的差异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席文  
金融风险财政化的长期存在将会加重农村居民税负和延缓二元财政演化的进程。动态经济分析结果显示,为了抑制金融风险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必须在金融风险财政化与二元财政演化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协整检验结果也表明,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确在长期内抑制二元财政演化。因此,为了保障经济运行平稳,政府不但应该消除预算软约束和抑制金融风险财政化,而且还需要基于制度耦合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防止二元财政恶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华泉  刘杰  吴平  
社会网络作为我国传统的社会资本形式,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的重要内容。基于CFPS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五个年度28620个样本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显著促进了农户参与非正规借贷而抑制正规借贷的行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了研究结论;进一步进行门槛效应检验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典型的“U”型关系,当正规借贷规模门槛达到30000元、非正规借贷规模达到3800元后出现拐点,此阶段后社会网络将会促进农户参与正规借贷而抑制非正规借贷行为。鉴于此,发挥社会网络优势利于缓解正规借贷供需矛盾,对于厘清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边界并应用于政策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枫  陈玉宇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借贷的可能性以及借贷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确实有助于农村家庭获得借贷。有意思的是,与非正规渠道借贷行为相比,社会网络似乎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大。户主年龄对农户获得各类借贷可能性以及借贷额的影响为倒U形,而家庭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所承包耕地数量以及"本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均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此外,那些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以及户主为女性的农户不太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且贷款额较小,而较为富裕的农户则更可能从正规金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昭  蒋佳伶  杨阳  宋晓巍  
本文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方法,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资源越广的家庭,其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概率会提高,其配置于风险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的比例会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及风险资产持有比例的正向影响,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再华  李伟男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加剧了城乡割裂和社会分化,而且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Probit和Tobit模型,考察了户籍对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家庭借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户籍是导致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户口类型、不同区域相同户籍的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户籍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借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确实存在。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和区域壁垒,提高农村家庭与贫困地区家庭的收入水平,破除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的障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正平  陈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对微观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显著提升了家庭金融脆弱性;人口老龄化可通过增强风险厌恶、降低信贷可得性和强化数字鸿沟等渠道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的家庭或城乡之间存在差异。上述结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的相关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倪江飞  王婷婷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网络信息渠道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渠道可以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这种作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其他信息渠道的替代。网络信息渠道的作用发挥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对网络信息渠道作用的发挥产生正向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对主效应产生负向影响,并且该负向影响只存在于参与金融市场可能性较低的家庭中。此外,网络信息渠道的作用效果不会因为家庭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影响而有不同。因此,要重视网络建设,打破参与金融市场的信息壁垒,引领现代新型创新企业在西部地区发展,发挥产业、企业集聚效应,为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让更多居民参与到金融市场投资中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这一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助于降低借出风险,农村家庭民间借出参与率和借出款比例越高,并且使用不同代理变量结论仍保持稳健;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对其民间借出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正规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减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这一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助于降低借出风险,农村家庭民间借出参与率和借出款比例越高,并且使用不同代理变量结论仍保持稳健;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对其民间借出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正规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减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这一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助于降低借出风险,农村家庭民间借出参与率和借出款比例越高,并且使用不同代理变量结论仍保持稳健;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对其民间借出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正规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减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邢大伟  管志豪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2015年)的微观数据,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研究金融素养、家庭资产对农民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家庭资产都对农民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金融素养仍与农民的借贷行为正相关,家庭资产却与借贷行为负相关。将农村家庭分成60岁以上及60岁以下年龄段后,金融素养的显著性虽然有所下降,但系数方向仍然为正,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的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几乎没变。同时,在除去家庭资产的因素后金融素养对农民的这两种借贷行为仍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年龄、性别、是否是村干部等因素却不会显著影响农民的借贷行为;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能够显著促进农民的借贷行为;婚姻状况、是否是党员对农民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后者对农民在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与农民借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