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4)
2023(6949)
2022(5283)
2021(5090)
2020(3948)
2019(9015)
2018(8918)
2017(17390)
2016(9344)
2015(10348)
2014(10240)
2013(10176)
2012(9345)
2011(8403)
2010(8565)
2009(8275)
2008(8082)
2007(7598)
2006(6880)
2005(6233)
作者
(26304)
(22908)
(22053)
(21126)
(13897)
(10824)
(10037)
(8689)
(8661)
(8098)
(7682)
(7570)
(7033)
(6938)
(6861)
(6641)
(6635)
(6500)
(6372)
(6190)
(5608)
(5522)
(5436)
(5282)
(5246)
(5189)
(5156)
(4794)
(4537)
(4516)
学科
(48002)
(40159)
经济(40124)
(35682)
农业(32114)
管理(22085)
业经(17796)
(15405)
企业(15405)
农业经济(12279)
方法(11325)
数学(9952)
中国(9901)
数学方法(9820)
(9585)
(9372)
(9353)
农村(9335)
(9027)
地方(8724)
发展(8230)
(8224)
(7659)
建设(7472)
土地(7200)
及其(7112)
收入(7003)
(6803)
(6794)
劳动(6794)
机构
学院(134368)
大学(128932)
(55098)
经济(53936)
管理(53306)
(46044)
理学(45716)
理学院(45317)
管理学(44592)
管理学院(44335)
研究(43207)
中国(38479)
农业(34682)
业大(27976)
(26529)
科学(25522)
(23788)
中心(23553)
(21289)
(21253)
农业大学(21179)
研究所(18983)
财经(18484)
经济管理(17346)
(17268)
(17022)
师范(16853)
(16850)
(16803)
(16005)
基金
项目(88359)
科学(69438)
研究(68374)
基金(63786)
(54954)
国家(54339)
科学基金(46926)
社会(43700)
社会科(40870)
社会科学(40859)
(36083)
基金项目(34127)
编号(30655)
教育(28967)
自然(28413)
(28090)
自然科(27753)
自然科学(27748)
(27650)
自然科学基金(27273)
成果(24975)
资助(24528)
(20016)
(19362)
课题(18759)
重点(18720)
国家社会(18315)
(17966)
(17772)
(17651)
期刊
(68094)
经济(68094)
(54402)
农业(36626)
研究(35582)
中国(30100)
学报(22539)
(21312)
金融(21312)
科学(19673)
业经(19073)
大学(17991)
(17577)
学学(17073)
(15788)
农村(14352)
(14352)
农业经济(14299)
管理(14177)
技术(11245)
教育(10611)
问题(10051)
(9850)
图书(9590)
农村经济(9037)
世界(8848)
财经(8426)
经济问题(8169)
社会(8025)
业大(7999)
共检索到208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伍凤华  张晓倩  
文章在标准的借贷合约委托-代理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二元转型所引起的信息流动变异,构建了一个农村借贷合约的拓展模型,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说: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借贷合约的激励结构设计随二元转型过程而变化;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借贷合约的激励结构设计对金融机构类型具有敏感性。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泊松受限因变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第一,反映二元转型与金融机构类型的系数均显著不为0,这为两个研究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并没有降低农户的违约成本,合约的声誉自执行机制仍是有效的;第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农户借贷须提供抵押品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王飞  
针对如何解决由农村金融市场特殊性所导致的农户融资难问题,文章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完全合约理论为基础,从二元转型过程中农村正规金融借贷合约的激励设计这一新视角,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微观经济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元转型是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但仅会引起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的显著变化,而对非正规金融供给不具有显著影响;(2)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的增加,但并没有形成对非正规金融强有力的替代;(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农村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天芸  李杰  
自从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存的现象,并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基础。本文基于理论的开放性,采用农户借贷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中国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并根据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解析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行特点。基于经验结果,本文试图证明,与中国农村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元金融结构具有制度安排上的合理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云  
本文利用对重庆三峡库区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借贷行为在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混合金融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毛收入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而选择消费性借款用途的农户却不利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家庭经营性资产越多,农户越偏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借贷,而对非正规金融借贷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也会对农户获取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家庭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深度(质量)远比社会资本的广度(数量)更为重要,在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中尤为突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海燕  毛瑞华  朱军  
社会资本引入借贷合约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团体贷款,然而团体贷款没有解决根据财富筛选借款人的问题。本文专注于个人贷款合约,通过社会资本函数的设定以及抵押贷款模型构建,分析在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可执行合同环境下,引入社会资本抵押时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银行贷款策略最优解。研究表明:(1)缺乏经济抵押担保从而在传统贷款方式下无法获得贷款的穷人,社会资本的功能对他们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基于此,贷款机构可设定严格的纪律缩小借款者行动空间,解决激励不相容。(2)在使用社会资本发放贷款时,贷款机构应改变已有的单一使用结构性社会资本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性社会资本的权重,让农村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发展,让守信的贫困农户能够获得发展机会,真正解决穷人贷款难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玉梅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民间借贷市场的作用及产生的经济效应。笔者认为,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矫正了农村金融市场价格歧视,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打破了消费约束和有限的企业自有资金,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且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借贷市场的竞争,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利率趋于均等,增进了农村金融市场帕累托效率;文中指出由于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的自我维持合约的功能,政府不必使之纳入正规金融市场进行规制,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改革的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西玉  崔传义  赵阳  马忠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建群  吕忠伟  秦建国  
采用Probit模型对中国12个省(市)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其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解析了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农户分层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发现,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有着不同影响,高收入农户的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选择行为相互独立,而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的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选择行为相互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郭家  
1988年,江西省农村民间借贷总额已达5.76亿元,比1987年增长50%;民间借贷份额占农民借贷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55.56%提高到59%(据江西省农业银行对全省640户农民家庭经济定点调查推算的结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武云灏   陈广新  
长期以来,一提起自由借贷,不少人就谈虎色变。在他们头脑里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观念,自由借贷就是高利贷,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自由借贷在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中和社员群众经济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积极作用?在目前农村信用中应该不应该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最近到南阳县、方城县部分公社,调查统计了几十个生产队的情况,我们的答案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广东遂溪县支行农村金融研究小组  
当前,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资金的需要越来越多,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金构成之间的积累、分配以及投入、产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摸清当前农村资金构成的现状和民间借贷的活动规律,我们对遂溪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些问题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建进  
一、民间借贷的形式与特点 1.自由借贷。 这是农村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它指的是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事业单位或农户与城镇居民户之间直接发生的无息或有息借贷活动。按照偿还的价值的不同,自由借贷可分为有偿无息借贷、有偿低息借贷和有偿高息借贷。若按照偿还的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借货币还货币、借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俊丽  
人类社会最早的借贷形式是实物借贷。实物借贷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货币借贷成为社会普遍的借贷形式,也没有彻底灭绝实物借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实物借贷仍能兴盛一时。20世纪60年代初期,不少农村地区又流行起实物借贷,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在治理农村实物借贷为特征的高利贷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坚决取缔高利贷活动,积极帮助困难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户的收入,整顿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实物借贷高利贷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钖梁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借贷关系大大活跃起来。当前农村中普遍地存在着自由借贷,在自由借贷总额中,社队和社队企业向社员个人借贷已占主要地位,改变了过去自由借贷主要是发生在社员个人之间的现象,这是当前农村自由借贷关系发生的新变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左志刚  谭荣华  罗精辉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银行信贷合约的最优条件进行了分析。文章将信贷合约抽象为由分配函数、审计域、担保率等要件组成,然后运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中的分布函数参数化模型方法,依次对最优分配函数、最佳审计域、最优担保率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分配函数应当满足"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件等系列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