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7)
- 2023(8297)
- 2022(6992)
- 2021(6626)
- 2020(5364)
- 2019(12537)
- 2018(12000)
- 2017(23269)
- 2016(12893)
- 2015(14750)
- 2014(15047)
- 2013(15086)
- 2012(14013)
- 2011(12457)
- 2010(12631)
- 2009(11818)
- 2008(12136)
- 2007(10976)
- 2006(9184)
- 2005(8122)
- 学科
- 济(53677)
- 经济(53632)
- 管理(38950)
- 业(36256)
- 企(29261)
- 企业(29261)
- 财(26686)
- 方法(25742)
- 数学(22868)
- 数学方法(22661)
- 农(16698)
- 中国(15116)
- 财政(12705)
- 地方(12674)
- 务(12544)
- 财务(12528)
- 财务管理(12477)
- 企业财务(11827)
- 制(11813)
- 业经(11403)
- 学(11182)
- 农业(10725)
- 政(10302)
- 贸(10068)
- 贸易(10067)
- 易(9766)
- 银(8350)
- 银行(8328)
- 和(8217)
- 理论(8070)
- 机构
- 学院(186769)
- 大学(185915)
- 济(76506)
- 经济(74865)
- 管理(69924)
- 研究(62409)
- 理学(60359)
- 理学院(59641)
- 管理学(58638)
- 管理学院(58276)
- 中国(47295)
- 财(43323)
- 科学(39271)
- 京(38515)
- 农(33042)
- 所(32554)
- 财经(30694)
- 研究所(29323)
- 江(28963)
- 中心(28955)
- 业大(28433)
- 经(27605)
- 农业(26167)
- 范(24318)
- 师范(24092)
- 北京(24074)
- 经济学(24021)
- 州(22314)
- 财经大学(22283)
- 院(21971)
- 基金
- 项目(122413)
- 科学(95300)
- 研究(89898)
- 基金(87548)
- 家(75989)
- 国家(75343)
- 科学基金(63805)
- 社会(56157)
- 社会科(53169)
- 社会科学(53149)
- 省(48958)
- 基金项目(46854)
- 教育(41638)
- 划(40742)
- 自然(40435)
- 自然科(39455)
- 自然科学(39440)
- 自然科学基金(38724)
- 编号(37693)
- 资助(35178)
- 成果(31237)
- 重点(27926)
- 部(27144)
- 发(26885)
- 课题(25913)
- 创(25428)
- 科研(23772)
- 创新(23740)
- 性(23414)
- 教育部(23090)
共检索到276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钟德仁
城乡二元财政格局是财政分配政策中的桎梏,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产物,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制度被锁定在低效状态。从诺斯制度变迁模型入手,分析二元财政格局形成演化的路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推动国家主导的财政制度创新,兼顾各利益集团的获利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二元财政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低效状态。
关键词:
二元财政 城乡一体化 制度变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首次提出财政分配的"三元悖论"分析框架,指出减税、增加公共福利支出、控制政府债务与赤字水平三大目标,至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由于对这种制约关系处理不当,在中等收入阶段已出现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车之鉴;这种制约关系在我国现阶段政府调控管理中,也带来了明显的棘手难题。正视"三元悖论"制约,是宏观调控当局的必然命题;缓解"三元悖论"制约,有必要特别重视与"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实事"、"少借钱、多办事"、"扩财源、优事权"紧密相联的四方面机制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颂东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给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我国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建立了城乡二元税制,并采取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使农民的税收负担比城市居民的税收负担重,而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品比城市居民少,加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进。进入工业化中期,我国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城乡二元税制不复存在;同时通过一系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体制也不复存在,但财政分配的城乡二元性还存在。二元财政制度的一元化,并不意味着长期二元财政制度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超雄
随着削藩战争的深入,唐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付财政压力。在此过程中,内官不断试图参与国家财政,内库与国库两大体系共同支撑了战时财政的需要,国家财政逐渐形成了内库与国库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二元"格局。这种财政"二元"格局是在元和两税法体制外的军费及体制内的养兵和俸禄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对两税法"量出以制入"原则的突破,是在当时赋税制度下寻求财政扩张的结果。正是这种产物,保障了元和削藩的胜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友 朱华荣
中国财政制度安排的显著特征或主要缺陷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其制度安排是“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以及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二元”财政结构下的“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林 席文
植根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二元财政制度总是执行有利于城镇部门发展,而且有损于农业部门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居民的长期贫困,而且还持续拉大城乡差距。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分析结果显示,二元财政的制度安排内含自我增强机制,其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所以,农村居民的贫困必然具有长期性,城乡差距也会持续拉大。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经济现实,对二元财政制度采取边际调整的改革措施和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改善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方可在长期内从整体上推动二元财政制度变迁,实现城乡平等的财政制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策敏 邓继光 江克忠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和约束了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行为,但也形成了"二元财政"格局,即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强烈偏好与依赖。本文研究发现,1998~2009年间,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较稳定,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轨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相对较强;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多依赖于预算外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都较大。同时,预算内财政支出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都有实质性的影响。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预算外收入 土地出让收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海林
在界定与二元经济相对应的二元财政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构造了二元财政测度,并对之进行了分解分析。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二元财政色彩,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同时,其变化可以归因于财政支出结构和产值结构变动的综合作用,但是,二者的贡献率在长期内明显受制于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海林 李志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财政政策,如果不考虑税收政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而仅仅着眼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反而在客观上可能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这是因为,虽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一国二元财政状况,能够在总体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既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税收的分配机制从农业部门转移大量农业剩余,从而在客观上拉大城乡差距,使政府的财政努力付诸东流。基于中国1957-2009年间数据的协整检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结论。
关键词:
二元经济 二元财政 经济增长 城乡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丹 王钰
1.优化土地储备计划,建立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在具有科学的土地储备计划的指导下,土地管理部门应相应完善有利于计划实施的配套方案,以提高计划实施的效率。如在土地总体储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应适当考虑在经济适用房宜建区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以保证经济适用房建设目标的实现;而在普通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宜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文宗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担负着对财政预算执行部门支配和管理公共经济资源行为的监督职责,其结果体现了政府公共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决定了其审计目标、内容、技术方法等必须在承继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慎可
财政实施究竟应该如何展开才能确保其效果最佳?对于此问题,国内研究相对不足。文章就此问题展开研究,以自主构建模型并进行对应的实证分析的方式来具体解答该问题。在理论模型构建中,将统计学、经济学、财政学、代数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理论论证分析的方式具体确定了生命周期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利用自主构建的生命周期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近20年的财政实施路径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年份的财政实施效果,从而为财政实施深入开展、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构建 财政 实施路径 最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德元 谢海燕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废弃物治理问题的普遍政策选择。中国废弃物治理问题突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EPR制度已迫在眉睫。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废弃物多是有价商品,其回收利用呈现二元市场体系运行特征,EPR制度推行目标、运行机制、费率影响因素显著区别于发达国家。中国EPR制度应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和废弃后回收处置的制度体系,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政策或做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席文
金融风险财政化的长期存在将会加重农村居民税负和延缓二元财政演化的进程。动态经济分析结果显示,为了抑制金融风险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必须在金融风险财政化与二元财政演化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协整检验结果也表明,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确在长期内抑制二元财政演化。因此,为了保障经济运行平稳,政府不但应该消除预算软约束和抑制金融风险财政化,而且还需要基于制度耦合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防止二元财政恶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