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8)
- 2023(17650)
- 2022(15106)
- 2021(14113)
- 2020(11872)
- 2019(26781)
- 2018(27034)
- 2017(51972)
- 2016(28323)
- 2015(31866)
- 2014(31984)
- 2013(31678)
- 2012(29222)
- 2011(26691)
- 2010(27159)
- 2009(25493)
- 2008(24595)
- 2007(22105)
- 2006(20087)
- 2005(17824)
- 学科
- 济(130172)
- 经济(130037)
- 业(78915)
- 管理(76286)
- 企(56554)
- 企业(56554)
- 农(51969)
- 方法(49075)
- 数学(42712)
- 数学方法(42284)
- 中国(34613)
- 农业(34429)
- 业经(30261)
- 地方(29147)
- 财(28260)
- 学(27245)
- 制(25479)
- 贸(20383)
- 贸易(20371)
- 银(20127)
- 银行(20073)
- 易(19747)
- 行(19312)
- 融(19079)
- 金融(19070)
- 体(18874)
- 理论(18688)
- 环境(17653)
- 和(17494)
- 发(17449)
- 机构
- 学院(411586)
- 大学(409916)
- 济(172686)
- 经济(169007)
- 管理(157995)
- 研究(142799)
- 理学(136013)
- 理学院(134514)
- 管理学(132184)
- 管理学院(131451)
- 中国(108656)
- 京(87168)
- 科学(86940)
- 农(80759)
- 财(78415)
- 所(72656)
- 研究所(65812)
- 业大(64568)
- 中心(64363)
- 农业(62210)
- 财经(61923)
- 江(61792)
- 经(56073)
- 北京(55089)
- 范(54393)
- 师范(53871)
- 经济学(51813)
- 院(50889)
- 州(49337)
- 经济学院(46362)
- 基金
- 项目(270827)
- 科学(211755)
- 研究(201011)
- 基金(194416)
- 家(168999)
- 国家(167517)
- 科学基金(142592)
- 社会(126704)
- 社会科(119615)
- 社会科学(119583)
- 省(106596)
- 基金项目(102803)
- 教育(91263)
- 自然(90383)
- 划(88463)
- 自然科(88169)
- 自然科学(88145)
- 自然科学基金(86585)
- 编号(83841)
- 资助(79933)
- 成果(68964)
- 重点(60413)
- 部(59764)
- 发(59304)
- 课题(57581)
- 创(55416)
- 创新(51718)
- 国家社会(51694)
- 科研(51014)
- 教育部(50855)
- 期刊
- 济(202699)
- 经济(202699)
- 研究(125859)
- 中国(81463)
- 农(79836)
- 学报(66328)
- 科学(60582)
- 财(57555)
- 管理(56830)
- 农业(53811)
- 大学(50587)
- 学学(48009)
- 教育(44672)
- 融(41185)
- 金融(41185)
- 业经(35615)
- 技术(35567)
- 经济研究(31650)
- 财经(30652)
- 问题(27228)
- 经(26302)
- 业(25311)
- 技术经济(21040)
- 版(20636)
- 理论(19696)
- 图书(19500)
- 世界(19448)
- 现代(18996)
- 科技(18862)
- 商业(18580)
共检索到622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晓东 谢元态 吕莉萍
长期以来,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元资本结构,农村资本通过各种渠道不合理地流向城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趋利性使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剧,在农村形成了巨大的资本缺口,致使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在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资本支持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体系、价格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集体和农户支持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支持体系等部分有机组成。通过构建农村资本支持体系,最终消除城乡二元资本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本支持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小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维芝
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制约城乡双向流通商贸体系建设的因素有:商贸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农村商贸发展受重视程度不足,城乡市场规模有很大差距;现代流通方式和零售业态比较滞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主体规模较小。要积极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农副产品、消费工业品及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速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商贸布局一体化。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商贸流通 城乡双向流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学中
文章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框架下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机理,分析城乡二元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要素、基本形式和保障条件,从农副产品、消费工业品和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探索商贸流通体系交互流动的最优路径。文章建议政府按照"大流通、大贸易和大市场"的改革思路,有效发挥行政管理职能,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将城市和农村的商贸流通规划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交互流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若痴
当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点应在于如何刺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但由于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与城镇消费需求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找出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消费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石建平 方菊香 何丽君
农村信用体系是由信用主体、信用关系、信用制度以及信用组织管理体系等复合而成的有机系统,其有效运行的基本功能是维护农村金融市场交易秩序。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为基础,以征信系统为支撑平台,着力打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人口多、差异大,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关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柳亮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当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改革配套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投入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 转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肖龙沧
本文从分析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的特点入手,充分考虑农村现实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认为二元结构下农村经济、信用形式,存在着明显的有别于城市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本文从理论上设计了区别于一般信用体系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模式,并结合山东的实践案例,为进一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信用体系 二元结构 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迪平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却有自身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迅速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的发展之路,用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小城镇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国燕萍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均衡健康发展是改善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视角对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进行研究,在阐述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形成的内在逻辑后,本文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障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 城乡互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剑平
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实证分析表明,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工业品与农产品理论价格的价值构成、工业与农业地租,均存在着基本的质的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佑林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二元经济理论 ,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 ,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 ,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 ,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预期收益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志胜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生产 股份合作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树安
本文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紧迫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借鉴国外次级城市化的合理内核,采取“中小结合,中为主导,突出特色”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