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8)
- 2023(9015)
- 2022(7760)
- 2021(7066)
- 2020(6062)
- 2019(14257)
- 2018(13963)
- 2017(27518)
- 2016(14966)
- 2015(17232)
- 2014(17836)
- 2013(17995)
- 2012(17284)
- 2011(15906)
- 2010(16484)
- 2009(15733)
- 2008(15880)
- 2007(14711)
- 2006(13238)
- 2005(12336)
- 学科
- 济(88308)
- 经济(88225)
- 管理(41736)
- 业(38567)
- 方法(33528)
- 企(30561)
- 企业(30561)
- 数学(29018)
- 数学方法(28693)
- 中国(21056)
- 地方(20418)
- 农(19527)
- 学(17824)
- 财(17477)
- 业经(16040)
- 制(14407)
- 地方经济(13550)
- 农业(13107)
- 贸(12776)
- 贸易(12770)
- 易(12262)
- 融(11817)
- 金融(11815)
- 银(11790)
- 银行(11768)
- 和(11764)
- 理论(11758)
- 行(11219)
- 环境(10777)
- 体(9960)
- 机构
- 大学(238862)
- 学院(236319)
- 济(110115)
- 经济(107823)
- 管理(86865)
- 研究(85326)
- 理学(73393)
- 理学院(72488)
- 管理学(71249)
- 管理学院(70769)
- 中国(65492)
- 京(50612)
- 财(50028)
- 科学(49653)
- 所(44962)
- 研究所(40160)
- 财经(39246)
- 中心(38492)
- 农(38214)
- 江(37023)
- 经济学(35721)
- 经(35263)
- 北京(32821)
- 业大(32004)
- 经济学院(31906)
- 范(31585)
- 师范(31356)
- 农业(29744)
- 州(29307)
- 院(29058)
- 基金
- 项目(142228)
- 科学(111159)
- 研究(105082)
- 基金(102701)
- 家(88314)
- 国家(87567)
- 科学基金(74016)
- 社会(67805)
- 社会科(64134)
- 社会科学(64115)
- 省(54798)
- 基金项目(53487)
- 教育(47927)
- 划(45932)
- 自然(45450)
- 自然科(44349)
- 自然科学(44333)
- 自然科学基金(43546)
- 资助(43398)
- 编号(42733)
- 成果(36581)
- 重点(32262)
- 部(32202)
- 发(32042)
- 课题(29760)
- 创(28282)
- 国家社会(28005)
- 教育部(27791)
- 性(27075)
- 大学(26924)
- 期刊
- 济(131989)
- 经济(131989)
- 研究(78228)
- 中国(45243)
- 财(39607)
- 农(35276)
- 学报(34518)
- 科学(32467)
- 管理(31789)
- 大学(25994)
- 学学(24445)
- 融(24209)
- 金融(24209)
- 农业(22936)
- 教育(22206)
- 经济研究(21531)
- 财经(21066)
- 技术(20564)
- 业经(18855)
- 经(18338)
- 问题(17882)
- 技术经济(14108)
- 贸(13836)
- 统计(13396)
- 世界(12001)
- 理论(11870)
- 国际(11610)
- 业(11535)
- 商业(11374)
- 经济问题(11300)
共检索到371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平
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流动。刘易斯模型在分析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两部门交易条件的变化、输入地有效就业和传统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问题时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实用性。用区域生产总值(GRP)的概念,以向量内积的形式建立简单模型求证人口转移数量。实证揭示了人口流动的主方向是人均GRP较低的区域向较高区域的移动,但也存在反向移动。
关键词:
刘易斯 二元经济理论 人口流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炳源 万安培
作为美国1971年最高经济学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乔根森对经济学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资本服务的租佃价格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新古典投资增长理论;二是在分析批判刘易斯模式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学说。本文拟对乔根森的二元经济理论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跃进
纵观十年来有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不难看到二元经济理论在其中的深刻影响。但对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经验和教训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中国今天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经济,但若是不加批判地直接运用二元经济理论来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其结局将事与愿违。本文试结合我国今天的现实,对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的几个方面作点剖析,以期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经济的稳定成长。一、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剩余劳动力的非均质构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劳动力迁移为主的人口流动日益显著。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更有加剧之势。它不仅涉及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已成为促进或阻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认真分析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成因,研究这一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陈华 柳思维
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和模型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二元市场提供了分析基础和工具。基于Harris-Todaro模型的思想,可以建立一个更为简化的二元经济模型,使农民工进城、城市失业、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不平等(基尼系数)等问题能够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利用洛伦兹分析方法,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政策选择和政策效应都可以得到清楚的阐述,特别是可以清楚地揭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逻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彬 孙海鸣
迄今为止 ,二元经济理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它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曾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支的迅猛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实证分析中也随处可见上述理论运用的踪迹。本文在对此进行重点评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城乡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特点做出分析
关键词:
二元经济理论 要素配置 部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刘易斯等创立的二元经济理论一直被推崇为是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典模式,但这一理论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却遇到了"民工荒"现实的严峻挑战。因此,在"民工荒"的现实条件下修正和完善二元经济理论,就成为经济理论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先国 来君
近年来,国内各地区不断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已经凸现出中国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工资决定过程的理论探讨,得到关于劳动力在二元结构中的流动条件、均衡条件等理论结果。
关键词:
民工荒 二元社会 人口流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邢艳霞 张德红
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演进的分析入手,采用比较动态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工具,通过比较东北地区与全国“经济二元结构”变迁的趋势差异,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路径并没有像刘易斯所描述的那样呈线性演变过程,而是呈现出一种波段“振荡”的运行趋势。同时,东北经济二元结构的演进又表现为显著的“异化”特征。可以把刘易斯模型的结论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称为“悖论”。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开启这一“悖论”的理想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月忠
二元经济错位对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挑战与选择姜月忠一、民族地区二元经济错位二元经济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落后的传统经济同先进的现代经济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表现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等等呈现高低悬殊的发展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静锋 周江
本文基于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经营规模的内生变化机制。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时的农业劳动生产弹性为负数,到达刘易斯第1转折点的劳动生产弹性为0,此后劳动生产弹性将变为正数。通过数理模型分析获得,跨越刘易斯第2转折点前后的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经营规模变化率方程。运用长江中下游9省市1998年到2016年农业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除江苏外,各省的农业劳动生产弹性在分析时期内均为负数,并且逐渐增大接近0,江苏在2004年跨越刘易斯第1转折点。在分析时期内,江苏的实际农业经营规模变化率趋势与方程估计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研究显示在2015年前后,江苏的农业经营规模趋于稳定收敛,显现跨越刘易斯第2转折点的迹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吉
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将非正规部门视为一种边缘现象,认为其就业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缩减。而在中国,非正规部门已成为四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但尚无经验研究探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非正规就业存在何种关联,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认识。本文以"经济活动人口-失业人口-正规部门就业人员"的思路估算31个省区市1990、1995、2000、2005、2010年城镇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规模,研究表明:2000-2010年中国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维持在1.2亿人左右,2010年占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32.3%,是吸纳城镇就业的最大部门。以估算结果为基础,拟合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就中国而言,古典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小明 郭剑雄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