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81)
2023(22591)
2022(19335)
2021(17850)
2020(15250)
2019(34876)
2018(34195)
2017(64423)
2016(35434)
2015(39927)
2014(39537)
2013(39150)
2012(35950)
2011(32564)
2010(32446)
2009(30246)
2008(29592)
2007(26224)
2006(22811)
2005(20237)
作者
(105235)
(88087)
(87386)
(83246)
(55754)
(42293)
(39693)
(34514)
(33365)
(31280)
(30000)
(29551)
(27921)
(27707)
(27336)
(27150)
(26610)
(26097)
(25282)
(25278)
(22113)
(21676)
(21402)
(19953)
(19883)
(19469)
(19465)
(19328)
(17876)
(17448)
学科
(150260)
经济(150101)
管理(98723)
(93120)
(75653)
企业(75653)
方法(65955)
数学(57667)
数学方法(56926)
中国(39541)
(39014)
(37367)
(33832)
业经(31555)
地方(29572)
(28133)
贸易(28119)
(27286)
农业(26406)
(25922)
理论(22875)
(22755)
财务(22664)
财务管理(22613)
(21994)
环境(21789)
(21744)
银行(21652)
企业财务(21365)
(21326)
机构
大学(509772)
学院(507611)
(207243)
经济(202953)
管理(192262)
研究(176722)
理学(166654)
理学院(164715)
管理学(161426)
管理学院(160529)
中国(131196)
科学(112475)
(108450)
(92712)
(91758)
(91154)
研究所(83496)
业大(80769)
中心(79387)
财经(74814)
(73915)
农业(72611)
北京(68387)
(68068)
(65946)
师范(65154)
(63556)
经济学(63509)
(59269)
经济学院(57083)
基金
项目(346582)
科学(269851)
基金(250908)
研究(244586)
(222429)
国家(220644)
科学基金(187076)
社会(153886)
社会科(145769)
社会科学(145730)
(134950)
基金项目(131844)
自然(124015)
自然科(121169)
自然科学(121128)
自然科学基金(118980)
(114479)
教育(112899)
资助(104823)
编号(98113)
成果(79462)
重点(78453)
(75461)
(73645)
(71118)
课题(68114)
科研(67324)
创新(66546)
计划(64787)
大学(64149)
期刊
(224997)
经济(224997)
研究(145491)
中国(95933)
学报(90803)
(83109)
科学(79006)
(71295)
管理(69337)
大学(67246)
学学(63614)
农业(56855)
教育(51793)
技术(43296)
(42008)
金融(42008)
经济研究(37647)
财经(36840)
业经(35395)
(31695)
(30038)
问题(28964)
(25750)
图书(25443)
统计(25097)
技术经济(24912)
(24583)
科技(24146)
业大(23122)
(22489)
共检索到744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宗振利  
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本文运用198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发现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营化都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双向的负相关关系,是"谈判力量"机制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效力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上;民营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效应与"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被扭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正向冲击有关。对劳动收入占比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财政支出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俊  廖尝君  邵汉华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由竞争而采取的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分权模式下,这种赶超行为一方面加深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先发展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了过快的资本深化。文章然后提出了理论假说,最后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显著降低了劳动报酬份额;另外,文章还发现人力资本存量也与劳动收入占比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晓芳  高榴  
本文提出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阐述了教育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机制,然后运用1994—2003年和2004—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教育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为负向关系。但近十年来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中国当前处于U型的下行区域,即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面影响在减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乾  魏下海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对国内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内需求体系属于工资领导型,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张,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和促进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并且两者并不矛盾,无论是短期和长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以及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王若愚  沈晓钟  
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并利用2004—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曲线呈显著的倒U型,在样本观察期内两者正相关,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后政策效果更加明显;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为负;第三产业占比、资本深化、劳动保护等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等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坤望  冯冰  
考虑到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在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本文重点探讨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增加在我国工业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起的作用并区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控制了劳动收入占比与贸易的联立关系之后,本文发现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则表现出弱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也是我国工业部门劳动要素分配地位弱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陈坚  郭玉清  
文章提出二元转型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点,论述了劳动收入份额随二元转型程度变动的"U"型规律。文章对199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总体及分组计量分析表明,二元转型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关系确实存在,同时低水平组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更大,随着二元转型程度的发展,工资效应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而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则逐渐减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兵  陈岩  李毅  
在将SITC贸易部门分类与工业分类体系匹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全球及分国别的制造业行业进口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行业交互项,细致对比了进口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劳动收入占比呈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即进口贸易扩张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间呈现明显差异,西欧和美国的负效应最为明显,而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影响次之,日韩两国的影响则最小。区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究也证实,进口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降低作用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了劳动收入占比的行业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本文利用1985~200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1985~1995年和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税负水平三个因素对两个时期的劳动收入份额都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影响。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样本内预测,发现1985~1995年产业结构转型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和有偏技术进步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但产业结构转型与后两方面的作用相抵消,总体劳动收入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在1996~2003年,产业结构转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银行部门的扩张以及税负水平上升使劳动收入份额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扬  姜文辉  张卫芳  
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推导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据此建立实证方程。随后采用中国197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测算其影响规模。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劳动收入份额越低,要素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各区域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但呈现区域异质性。(2)我国技术进步总体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东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显著大于中部和东北部以及西部地区。(3)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同;此外,劳动收入份额会随对外开放度和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下降。政府可通过适当的人口政策、就业和社保政策及货币政策实施缓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现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草原  王美花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模型,本文揭示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短期经济波动(包括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中的一般特征。研究显示,劳动收入份额在产出波动中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则呈现出"U型"变化轨迹。在控制了短期经济波动并考虑模型的动态性之后,我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仅仅是一种短期"逆周期"现象,而并非伴随着长期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工资粘性"及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某些特殊因素使劳动报酬不能随着产出增长和价格变化而迅速调整,是短期经济波动能够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直接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