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9)
2023(16957)
2022(13945)
2021(12946)
2020(10909)
2019(24595)
2018(24263)
2017(45897)
2016(24590)
2015(27839)
2014(27347)
2013(27572)
2012(26183)
2011(23566)
2010(23933)
2009(22862)
2008(22801)
2007(20704)
2006(18773)
2005(17481)
作者
(71027)
(59674)
(59288)
(56551)
(38051)
(28459)
(26687)
(23101)
(22708)
(21390)
(20530)
(20102)
(19267)
(19028)
(18857)
(18074)
(17442)
(17123)
(17120)
(16845)
(15117)
(14666)
(14560)
(13743)
(13469)
(13458)
(13028)
(12979)
(11981)
(11876)
学科
(130802)
经济(130665)
(97027)
管理(80011)
(78224)
企业(78224)
方法(52036)
(48881)
数学(42906)
数学方法(42576)
业经(34799)
(33592)
中国(33311)
农业(32220)
地方(24954)
(23694)
(22932)
贸易(22917)
(22318)
技术(22102)
(21487)
财务(21467)
财务管理(21431)
企业财务(20321)
(19815)
(19004)
(18970)
(18445)
(17670)
金融(17669)
机构
学院(367045)
大学(363648)
(173932)
经济(171058)
管理(143382)
研究(128329)
理学(122446)
理学院(121225)
管理学(119629)
管理学院(118921)
中国(104358)
(79185)
(76617)
科学(71508)
(68833)
(64567)
财经(62018)
中心(59023)
研究所(57545)
(56671)
(56446)
经济学(54621)
农业(52639)
业大(52510)
经济学院(49245)
北京(48810)
财经大学(45329)
(44479)
(44003)
(43405)
基金
项目(231287)
科学(184553)
研究(172713)
基金(171913)
(148337)
国家(147001)
科学基金(127032)
社会(116309)
社会科(110280)
社会科学(110253)
基金项目(89546)
(87337)
自然(77358)
教育(76145)
自然科(75654)
自然科学(75637)
自然科学基金(74389)
(72264)
资助(70312)
编号(68495)
成果(55498)
(53335)
(51207)
重点(51141)
国家社会(50204)
(49923)
教育部(46319)
创新(46197)
(45866)
课题(45594)
期刊
(205130)
经济(205130)
研究(116589)
中国(76280)
(68958)
(62559)
管理(56700)
学报(52216)
科学(51581)
农业(46979)
大学(41653)
(39999)
金融(39999)
学学(39494)
业经(34712)
技术(34073)
经济研究(32514)
财经(32511)
教育(29846)
(28216)
问题(27079)
(25289)
(23241)
世界(23196)
技术经济(22931)
国际(21117)
统计(19255)
经济问题(17544)
(17427)
现代(17210)
共检索到58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本文遵循"农业部门输出劳动力→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现代产业部门供给技术→两部门要素均衡配置"的思路,论证了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农业资本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劳动力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优化二元经济中城乡要素配置,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有序流动的同时,应加强现代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周婉冰  
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2—2022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明显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其中,技术变化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及地形更为崎岖的丘陵地区,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促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水平提升进而间接作用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的实现。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建军  张蕊  
本文通过构建晋升Probit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2000—2014),实证分析了传统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5年来,以固定资产增速反映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省级官员晋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省级官员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互联网经济与省委书记晋升正相关,与省长晋升无关;环保绩效与省级官员晋升呈"倒U"型曲线关系;民生支出与省委书记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与省长晋升无关。这些发现说明经济增长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激励结构的重要内容,激励指标已经开始逐渐回归理性,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也在地方激励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经济社会转型中地方政府围绕GDP...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且影响力呈递增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省份,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明显;当农民工资性收入严重低于经营性收入时,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并不能转化为供给剩余,此时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增收,随着这一比重逐渐变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由负转正且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德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克强  古世奎  邱雁  
本文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即农户人均收入增长在显著增加其正规信贷获得额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自身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程度。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广大农户在经济属性上已具备浓厚的理性小农色彩。该实证结论对于深刻理解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农民就近创业扶持政策,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长远  
本文基于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但它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挤入”国内自身的投资,从而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国有部门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占居主导地位,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作用;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无显著影响。因而,相对于国内资本来说,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催化剂”的性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利用一个供求均衡模型,说明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这取决于粮食供求变化的相对程度。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既不增产也不增收,说明粮食供给的扩展并未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致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陷入“相互制肘、彼此缠绕”的境地,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和技术改进,以使粮食供给增加能够伴随着需求的扩展,经济结构转变恰好提供了这种条件。这样,中国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就能从冲突走向一致,从低水平均衡跳向高水平均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鞠传宝  
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分解,将农业产出增长归结为技术进步效应和投入增加效应,前者又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经营规模扩大等技术进步动力的作用结果,以此探讨中国农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发现劳均农机动力提升具有变弹性的作用,劳均固定资本投资和其他动力因素对产出的影响都为固定弹性的作用;虽然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最高,但各农业主产区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紧缺的现象;农业经营规模具有系统性的技术促进作用,尤其对资本深化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具有地域特征,不仅资本深化的路径各有特点,且经营规模扩张的系统性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先行资本",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评估了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分别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PSVAR)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粮食主销区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分区域而言,农业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粮食增产效应,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此外,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短,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增产效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先行资本",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评估了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分别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PSVAR)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粮食主销区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分区域而言,农业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粮食增产效应,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此外,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