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6)
2023(6812)
2022(5674)
2021(5072)
2020(4291)
2019(9809)
2018(9613)
2017(18023)
2016(9781)
2015(11385)
2014(11597)
2013(11462)
2012(11337)
2011(10516)
2010(10871)
2009(10610)
2008(10455)
2007(9832)
2006(9181)
2005(8573)
作者
(30638)
(25929)
(25810)
(24901)
(16577)
(12356)
(11578)
(10081)
(9923)
(9300)
(9153)
(8584)
(8544)
(8471)
(8248)
(7883)
(7594)
(7503)
(7457)
(7307)
(6777)
(6311)
(6251)
(6082)
(5939)
(5850)
(5575)
(5532)
(5333)
(5144)
学科
(65795)
经济(65717)
管理(28655)
(24394)
方法(19829)
(18997)
企业(18997)
地方(17095)
数学(16904)
数学方法(16663)
中国(15432)
(12965)
地方经济(12655)
(12567)
业经(11538)
(11328)
(9996)
农业(8822)
(8743)
(8275)
贸易(8266)
(8075)
金融(8073)
(7943)
经济学(7913)
(7838)
环境(7730)
(7501)
理论(7486)
银行(7483)
机构
大学(159860)
学院(157273)
(75908)
经济(74467)
研究(59383)
管理(55424)
理学(46696)
理学院(46083)
管理学(45211)
中国(45191)
管理学院(44887)
(33982)
(33946)
科学(33916)
(30652)
研究所(27291)
财经(26343)
中心(26012)
经济学(25462)
(24820)
(23700)
(23676)
经济学院(22387)
北京(22049)
(21061)
(20891)
师范(20884)
业大(20247)
(19270)
财经大学(19068)
基金
项目(94445)
科学(74041)
基金(69184)
研究(68852)
(60094)
国家(59595)
科学基金(50251)
社会(46381)
社会科(43878)
社会科学(43869)
基金项目(35299)
(35081)
教育(30657)
自然(30101)
(29434)
自然科(29396)
自然科学(29389)
资助(29200)
自然科学基金(28854)
编号(26439)
成果(23191)
重点(21376)
(21183)
(20986)
国家社会(19996)
课题(18860)
教育部(18440)
(18011)
人文(17769)
(17749)
期刊
(97116)
经济(97116)
研究(53235)
中国(36153)
(26085)
学报(24422)
管理(23583)
科学(22928)
(22764)
大学(19217)
学学(18184)
经济研究(15904)
(15414)
金融(15414)
财经(15165)
农业(14871)
教育(14210)
技术(13812)
(13372)
问题(12591)
业经(12404)
(9732)
技术经济(9652)
统计(9385)
世界(9206)
国际(8978)
(8073)
经济问题(7936)
决策(7454)
(7439)
共检索到259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仁亮  
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二元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化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中,这一转移远远低于客观上可能转移的水平。为此,本文对劳力转移尺度问题作探讨。一、劳力转移的一般法则劳力转移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劳力资源再配置以提高劳力利用效率的基本形式。这种转移不仅发生在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部门之间,而且发生在发达经济,甚至传统经济之中。无论任何特征的经济社会,都存在互相区别的生产行业,只要行业间的相对收入不永远处在一个平衡状态,则行业之间的劳力转移必然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发达经济中的劳力转移要比其他经济社会更广泛、灵活、可逆。这种转移既发生在同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二元经济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而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诸多障碍的影响其规模还相当有限。因此,如何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转换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建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重新界定的我国经济类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不久前发布了《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我国的经济分类为:国有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类型。集体经济--指生严资料旧公昆集体所有的经济类型。私营经济--指生产资料旧公民和人所有,以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东山  郭犹焕  
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变化与农业劳动力基期比重、农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长率、全国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长率和时间(年)等四个因素有关。采用钱纳里模型,假定今后30年我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4%的条件下,予测至202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从现在的58.73%下降到24.61%,第二、三产业平均每年将新吸收1421万个劳动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体欣  张琦  
我国当前的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生产率低于现代非农生产部门,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部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利于经营者进一步投资从而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制约了土地流转、集中,制约了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出了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降低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成本,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冬伍  
我国的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魏冬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严重过剩,这是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具有巨大的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小溪  曾福生  
污染转移为被转移地两型农业建设埋下了"定时炸弹"。学术界对污染物向农业和农村转移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污染转移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污染转移主体的有意识性、主客体的可转换性、完全消除的不可能性等特征,指出了污染转移的经济学本质以及当前我国污染转移破坏性严重的原因:环境的公共产品性;利益集团的存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提出治理污染物质向农业和农村转移的重要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郑绍庆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除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以外,长期以来财富由农村部门向城市部门转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各种不合理的财富转移形式进行探讨,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转变一种观念,即当前政府采取的适度向农村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不是无原则的对农村部门的恩赐,而是对农村部门长期支援城市部门所作牺牲的一种补偿和回报;另一目的是对至今还存在着的不合理的财富隐性转移进行揭示,以便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阻断这些转移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洪兴  王佳音  
文章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内生资本转移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动态最优化的方法,对模型的经济增长路径及均衡状态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