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3)
2023(16155)
2022(13775)
2021(12841)
2020(10575)
2019(24256)
2018(23927)
2017(45289)
2016(24093)
2015(27171)
2014(26926)
2013(26838)
2012(24547)
2011(22493)
2010(22207)
2009(20752)
2008(19680)
2007(16872)
2006(14959)
2005(13194)
作者
(68911)
(57385)
(57024)
(54227)
(36622)
(27267)
(25734)
(22528)
(21786)
(20280)
(19687)
(19328)
(18037)
(18012)
(17678)
(17580)
(17018)
(16609)
(16278)
(16213)
(14263)
(14015)
(13656)
(13058)
(12932)
(12729)
(12532)
(12328)
(11489)
(11219)
学科
(117314)
经济(117202)
管理(66469)
(61786)
(49324)
企业(49324)
方法(47118)
数学(41386)
数学方法(40984)
中国(30376)
(30095)
地方(25452)
(25089)
业经(24490)
(22851)
农业(20632)
(20157)
贸易(20144)
(19551)
(17811)
环境(16565)
(16207)
理论(15551)
(15330)
金融(15328)
(15102)
地方经济(15100)
银行(15067)
(14498)
(14398)
机构
大学(349948)
学院(347847)
(152639)
经济(149720)
管理(136460)
研究(122335)
理学(118478)
理学院(117163)
管理学(115251)
管理学院(114627)
中国(90890)
(74218)
科学(72946)
(65994)
(60745)
研究所(55429)
中心(53472)
财经(53272)
(52200)
业大(48809)
(48618)
(48147)
经济学(47754)
北京(47275)
(46102)
师范(45749)
(44080)
经济学院(42790)
农业(40430)
财经大学(39609)
基金
项目(237473)
科学(187731)
研究(175432)
基金(174398)
(151401)
国家(150205)
科学基金(129110)
社会(113737)
社会科(107818)
社会科学(107790)
基金项目(91839)
(89731)
自然(81568)
自然科(79691)
自然科学(79672)
教育(79388)
自然科学基金(78237)
(75594)
资助(71980)
编号(70369)
成果(57022)
(53129)
重点(52894)
(51319)
(48803)
课题(48245)
国家社会(47802)
教育部(46123)
创新(45591)
人文(45024)
期刊
(170413)
经济(170413)
研究(107457)
中国(63124)
学报(52403)
管理(50311)
科学(50156)
(49241)
(47779)
大学(40175)
学学(37897)
教育(34973)
农业(34684)
技术(29342)
经济研究(28954)
(28382)
金融(28382)
财经(26490)
业经(25962)
(22831)
问题(21856)
技术经济(18108)
(17887)
(17400)
世界(17233)
图书(17193)
理论(16054)
科技(15740)
统计(15611)
国际(15581)
共检索到512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其恒  李俊青  
本文重点考察了二元经济环境下,城乡收入差距长期的动态演化过程,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在于人力资本回报和实物资本回报相对大小的长期动态调整过程。虽然,在时间序列上,全国收入的基尼系数呈现倒U型趋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一直表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只有依靠非市场化的财政转移(税收)才能出现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的长期动态演化规律。全国性的教育均等化政策和放松资本市场借贷约束政策并不会有效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只有在农村单独实施上述两个政策才能有效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这些政策在高人力资本回报的经济发展阶段更加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群山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令人担忧。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较为突出的因素,本文借助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全景  郝增慧  
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双重二元结构"特征,构建双重二元结构模型,理论分析所有制结构、金融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U型"关系;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错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城乡结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有经济比重影响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分地区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公有制经济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推动金融发展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通过市场化改革选择最优所有制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书勇  
本文从产业结构和劳动需求两个角度探讨二元经济下我国流通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物流、信息流的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商流的溢出效应则借助该渠道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商流的溢出效应通过劳动要素渠道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物流的溢出效应借助该渠道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流通过该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则并不强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蒲红刚  刘玉强  张喜东  
本文基于198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红军  孙楚仁  
文章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内生于"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当中,直接套用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并不一定具有太大的解释力,而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转轨这一双重制度变迁背景引入城乡差距模型中才能清楚地解释中国的城乡差距。研究发现,人口自由流动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人口不自由流动条件下,城乡差距会发生多层分化,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城乡差距仍不太符合所谓的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亮  
文章从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结合1981~2010年湖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虞坷  
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实行以效率优先为特征的非平衡发展战略,倒"U"假说作为非平衡战略的重要理论引入我国,并激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刘易斯转折点、库兹涅茨转折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反复争论我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缺乏现实意义,文章欲以中国经济出现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假说的基本特征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重点解决中国城乡二元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传导机制与线索,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昌明  王彬彬  
中国城乡差距大,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长期不动摇,赋予公民自由迁徙权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永久使用权,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卓然  
文章选取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均明显抑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二者交互项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助推作用,说明在推动市场化发展和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时应注重对二者的统筹与协调。通过划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区域间比较分析,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地区,而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负向效应,在中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通过门限面板回归,发现二者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单重门限效应,但负向效应在门限内外影响趋势却不一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陈利锋  
通过数学推导和贝叶斯估计等方法,建立了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带有人口流动与市民化机制的DSGE模型,并利用其进行了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最终发现,在人口流动方面,当城镇化政策仅仅侧重于改变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身份和常住地时,将无法持续有效地促进城乡间的劳动力迁移,而且在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效果有限。但如果新政策同时注重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提高其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那么将可以更持续、更明显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持续地促进人口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源  王群群  秦玉奇  
本文通过将民生财政运作模式下的支出与税收变量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理论模型,进而分析民生财政收支活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利用中国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总额增长过程中的"农村偏向"资金投向特征,能起到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而民生财政所引致的税收收入高速增长及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的特征,则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文武  徐明阳  范佳健  龙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以安徽省为例,选取安徽省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泰尔指数衡量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实证分析了安徽省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较复杂的关系。其中人均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分别是正相关性、波浪型和波动性上升的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平  王韧  
基于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的双重约束,结合二元经济和国际贸易价值增值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四部门的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力图以此来描述中国收入差距变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趋势。经验数据较好地支持了这一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巨大城乡差距决定了中国收入差距变动总体上的“倒U”趋势,但这一趋势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要受经济开放的影响。从根本上看,重新审视二元结构政策,消除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有序地推动对外开放,构成了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前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耕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局部引进西方现代大工业,经济二元性特征开始显现雏形。到1949年,国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其中重工业比重为7.9%。而当时工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广大的乡村封闭落后的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初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体制原因,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一系列指标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