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3)
2023(2739)
2022(2373)
2021(2091)
2020(1733)
2019(3954)
2018(3828)
2017(7503)
2016(3960)
2015(4321)
2014(4160)
2013(4133)
2012(3731)
2011(3389)
2010(3284)
2009(3053)
2008(2960)
2007(2724)
2006(2525)
2005(1989)
作者
(10612)
(9002)
(8950)
(8592)
(5545)
(4398)
(4142)
(3452)
(3319)
(3154)
(3115)
(2903)
(2785)
(2760)
(2721)
(2720)
(2622)
(2557)
(2526)
(2458)
(2143)
(2107)
(2082)
(2070)
(2018)
(1971)
(1899)
(1891)
(1804)
(1780)
学科
(19826)
经济(19692)
(11955)
管理(11908)
方法(11107)
(10018)
企业(10018)
数学(8285)
数学方法(8219)
(6072)
业经(5906)
中国(5293)
(4679)
(4637)
理论(4464)
社会(3727)
农业(3710)
(3372)
环境(3257)
企业经济(3161)
(3141)
经济理论(2998)
地方(2977)
技术(2736)
(2643)
(2525)
财务(2520)
财务管理(2520)
(2495)
企业财务(2408)
机构
大学(57771)
学院(56470)
(27366)
经济(26958)
管理(23554)
理学(20902)
理学院(20682)
管理学(20378)
管理学院(20261)
研究(19322)
中国(13708)
(11772)
(11564)
科学(10618)
(9772)
财经(9719)
(9032)
经济学(9014)
(8856)
中心(8738)
业大(8486)
研究所(8205)
经济学院(8018)
(7975)
农业(7566)
(7371)
师范(7330)
财经大学(7233)
经济管理(7032)
北京(6953)
基金
项目(40366)
科学(33286)
基金(31238)
研究(29809)
(26954)
国家(26734)
科学基金(23654)
社会(23334)
社会科(20935)
社会科学(20924)
基金项目(16444)
(15267)
自然(14095)
自然科(13837)
自然科学(13836)
自然科学基金(13658)
教育(13529)
(12594)
资助(12291)
编号(11149)
(9713)
国家社会(9704)
重点(8964)
成果(8690)
教育部(8680)
人文(8538)
(8521)
(8457)
(8176)
创新(7921)
期刊
(28515)
经济(28515)
研究(17650)
中国(11489)
(9158)
(9078)
学报(8787)
科学(8612)
管理(8355)
大学(7297)
学学(6835)
农业(6369)
教育(5746)
财经(5374)
经济研究(5007)
技术(4754)
(4734)
业经(4205)
问题(3704)
技术经济(3491)
(3394)
金融(3394)
(3327)
统计(3233)
(2975)
社会(2936)
(2898)
世界(2799)
决策(2547)
科技(2476)
共检索到82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凡  
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否,是决定社会生产效率、社会环境稳定的直接因素,这一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劳动领域内的公平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质与量,实现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保证劳动效率,即差距公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包括劳动、资本、权利三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剑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人口学界至今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马恩著作中,生产方式有多种含义,但基本含义是指人和物,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具有下列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的自然形态,人和物、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决定、国际不平等交换等"经济之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叶子荣  谭春平  
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行政目标为基础,构建政府-企业博弈关系作为经济区规模决定模型,挖掘影响经济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并通过对模型进行经济学内涵拓展,讨论政府在经济区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行为策略。结果表明:在自利决策机制下的政府-企业行为博弈中,企业入驻经济区的成本是影响经济区最优规模最重要的因素,在经济区最优规模形成过程中,政府调节手段都是围绕如何激励企业进行自主技术革新、降低入驻成本上限展开的,其中最核心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两点:(1)如果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为行政目标,那么政府最好不要对辖区内企业直接进行专项资金投入或与之类似的财政补贴,而是让企业能够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市场环境;(2)在激励企业自主降低入驻成本上限的策略选择上,政府应该采取"少索取"而非"多给予"策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碧珍  吴芃梅  
全球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落脚点。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和科技思想为向导,通过对社会数字化嬗变的深刻探究,剖析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对社会生产过程所形成赋能效应,以及在社会再生产领域所带来的劳动的异化、活劳动代替及数据要素资源化进程加快等现象。在强调数字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所诱发的非均衡性矛盾。通过多方面分析,希冀在抑制数字经济不利效应的基础上,为探寻我国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提供思想支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公良  
本文在一个扩展的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论证了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生产改进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利用我国1979-2008年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生产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艳玲  
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体现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证,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提供前提条件,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体现着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培强  
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源于科学技术因素的变动。我国正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应将发挥后发优势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体制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丁敬平  赵英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处于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值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状态。改革开放的10多年来,这种状况虽然已有所改进,但总体上仍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形态。今后我国要解决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而人民生活水平又要不断提高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走社会生产集约化的道路。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一些看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醒夫  
精神文化与社会生产力要比翼齐飞刘醒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必须把精神文化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绝不能忽视精神文化而孤立地去发展生产力。如果说,精神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灵魂;那么应该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朝旺  任玉娜  
由传统经济向共享经济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引发了各经济行为人的相互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及生产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以共享平台为核心、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建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的生产过程、分配模式、交换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在生产环节,共享经济以大规模协同生产为生产组织方式;在分配环节,共享经济采取分成制的分配模式;在交换环节,共享经济以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使用权流转为特色;在消费环节,共享经济消费观契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层次消费观。社会生产四环节相互作用、界限趋于模糊,使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动态、完整、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