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2)
- 2023(7137)
- 2022(5960)
- 2021(5476)
- 2020(4563)
- 2019(10368)
- 2018(10040)
- 2017(19719)
- 2016(10685)
- 2015(11427)
- 2014(10977)
- 2013(10867)
- 2012(9876)
- 2011(8962)
- 2010(8684)
- 2009(7818)
- 2008(7603)
- 2007(6439)
- 2006(5437)
- 2005(4778)
- 学科
- 济(43849)
- 经济(43795)
- 业(30554)
- 管理(30179)
- 企(23664)
- 企业(23664)
- 方法(22669)
- 数学(20777)
- 数学方法(20633)
- 农(12430)
- 财(12407)
- 中国(11391)
- 贸(10569)
- 贸易(10565)
- 易(10352)
- 学(9002)
- 业经(8973)
- 农业(8683)
- 制(8676)
- 务(7557)
- 财务(7550)
- 财务管理(7541)
- 产业(7438)
- 企业财务(7245)
- 人口(7195)
- 地方(6958)
- 银(6692)
- 银行(6649)
- 融(6521)
- 金融(6519)
- 机构
- 大学(154262)
- 学院(151341)
- 济(67439)
- 经济(66430)
- 管理(60015)
- 理学(53671)
- 理学院(53060)
- 研究(52189)
- 管理学(52148)
- 管理学院(51880)
- 中国(39772)
- 科学(32262)
- 农(31500)
- 京(30879)
- 财(28827)
- 所(26911)
- 业大(26858)
- 农业(25269)
- 研究所(24872)
- 财经(24278)
- 中心(23808)
- 经(22385)
- 经济学(22031)
- 江(20184)
- 经济学院(20164)
- 北京(18762)
- 财经大学(18497)
- 院(17957)
- 农业大学(17382)
- 范(17244)
- 基金
- 项目(110415)
- 科学(87878)
- 基金(84746)
- 家(76807)
- 国家(76227)
- 研究(72236)
- 科学基金(65277)
- 社会(49694)
- 社会科(47430)
- 社会科学(47419)
- 基金项目(45550)
- 自然(44637)
- 自然科(43746)
- 自然科学(43731)
- 自然科学基金(43056)
- 省(41154)
- 划(35757)
- 资助(34482)
- 教育(32816)
- 编号(26041)
- 部(24912)
- 重点(24735)
- 创(22992)
- 发(22421)
- 科研(21949)
- 国家社会(21783)
- 计划(21662)
- 创新(21643)
- 教育部(21351)
- 人文(20402)
共检索到207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留彦
传统货币需求方程在我国的经验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并倾向于高估规模变量的弹性系数。本文根据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特点,基于简单的代表人效用优化理论框架,论证二元人口结构转移对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由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改革之后除了总收入增长使得货币需求增长之外,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也引致了额外的货币需求。因此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便会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经验结果显示,这较好地解释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超额货币问题。
关键词:
货币需求 二元经济 超额货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先立
文章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确定了实际汇率波动的三类基本影响因素,扩展引入了我国二元人口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并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主要由实际货币余额和名义汇率解释,生产率的解释力存在但不突出的原因是二元人口结构因素削弱了B-S效应,我国产业结构因素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力最低。进一步,货币政策和名义汇率应作为调节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有效工具,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比例的下降,B-S效应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将会更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华 梁恒
金融二元结构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为了研究非正规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利用改进的?值法估测出1994-2012年非正规金融的规模,结果显示,近几年,其已占正规金融规模的1/3左右。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实证计量方法重点分析了非正规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M2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是促进M2扩张的Granger原因;同时,正规金融、货币当局债券发行与其国外资产均对货币供给量M2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冬伍
我国的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魏冬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严重过剩,这是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具有巨大的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晨 燕红忠
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十分缓慢,并没有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代货币制度也呈现出分层化特征,货币市场的分层在很大程度上恰好与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分割相对应。本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与实证视角,分析各层次市场之间的传递机制,反映分层化的货币体系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传导的经济效应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的二元货币体系根植于二元经济结构,又与其相互融合、固化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均衡,这是造成近代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二元经济 二元货币体系 传递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颜建军
只要1/3 的城乡居民互相交换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可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定势,重构我国经济存量板块,凸现一个总量为城乡增长率总差额乘以15 的需求空间。以城乡居民换位来创造需求空间,可以发挥大城市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以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消除新老增长点之间出现的“结构转换缺口”,有效地调整供需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确保国内经济持续有效增长
关键词:
改革 需求 二元结构 城市化 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仙梅
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城严乡宽的二元生育政策对其影响比较小,被户籍政策和城乡发展差距所抵消。中国城镇化与人口转变协调性指数比较高,不协调的年份较少,其直接原因是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和越来越宽松的二元户籍制度等两种因素的叠加;深层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导致城镇化的吸附效应进一步加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Chow’s断点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城镇化与人口转变协调性的演进规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晨
货币制度的变迁在金融制度演进过程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甚至在人类经济生活的演进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关于货币制度及其流变的研究,对于学术研究、理论探讨、政策制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16世纪以后,东亚地区的中国和日本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货币分层现象,这种情况并不归属于金融学已有的本位体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前辈学者使用了"平行本位""复本位""无本位""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等概念对中国近代货币制度进行了归纳,用"三币制度"对近世日本的货币制度加以定义,但都没有完全概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和日本 中日比较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衡
二元经济结构,这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一般都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印度经济学家钱达瓦卡的“货币偏向城市”理论,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无限剩余劳动”模式,“货币推动”理论,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农村货币经济发展是否适用,值得深入探讨。下面这组县级经济调查报告,即运用以上观点,对我国四川奉节县、安岳县、江苏丹阳县三个不同地区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县级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持币行为”、“民间借贷”、“货币流量”、“货币的城市偏向”、“货币推动”诸种经济现象初步分析研究的产物。因篇幅所限,我们删去文中大量数据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简
二元悖论向传统的"三元悖论"发起挑战,认为在资本可自由流动条件下,浮动汇率国家无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然而,作为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直观判断,"二元悖论"背后的理论逻辑并未详细阐明。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提出货币乘数传导假说,认为全球性避险情绪会通过准备金比率、通货比率两条渠道对货币乘数产生负向的影响。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浮动汇率制国家的基础货币仍然可控,但货币供给总量会受到全球避险情绪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呈现出随国际金融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二元悖论"特征。随后,我们采用IMF连续11年评估为浮动汇率制的18个国家的
关键词:
避险情绪 货币乘数 二元悖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洋
二元经济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首先评述了经典的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和乔根森模型,指出它们的逻辑矛盾出自于古典假设和新古典方法的冲突,同时都是一种关于实物经济的模型,本文称之为"实物模型";借鉴国民核算体系的统计方法,本文从宏观角度提出一种二元经济转换的货币模型和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讨论有效需求与二元经济转换的关系,最后对中国的数据做了实证检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简
"二元悖论"向传统的"三元悖论"发起挑战,认为在资本可自由流动条件下,浮动汇率国家无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然而,作为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直观判断,"二元悖论"背后的理论逻辑并未详细阐明。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提出货币乘数传导假说,认为全球性避险情绪会通过准备金比率、通货比率两条渠道对货币乘数产生负向的影响。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浮动汇率制国家的基础货币仍然可控,但货币供给总量会受到全球避险情绪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呈现出随国际金融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二元悖论"特征。随后,我们采用IMF连续11年评估为浮动汇率制的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假说。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有三个方面:第一,浮动汇率制并不能"隔绝"全球性避险情绪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因此对资本流动采取一定程度的宏观审慎管理是必要的。第二,"三元悖论"未被推翻,因此"二元悖论"不宜被过分强调。这意味着仍有必要增强汇率灵活性,而没有必要重回资本管制的老路。第三,应密切关注全球性避险情绪的变化,建立相关监测指标,必要时可考虑将其纳入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从而为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供支持。
关键词:
避险情绪 货币乘数 二元悖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二元经济转型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顾海峰 周亚伟
本文通过构建二元所有制结构下公司股价异质性的生成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二元所有制结构下货币政策环境对公司股价异质性的助推效应;在此基础上,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证券市场月度数据,对二元所有制结构下货币政策环境对公司股价异质性的长期和短期助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所有制结构是公司股价异质性生成的根本原因,货币政策环境已成为公司股价异质性的外部助推器。作为货币政策环境重要替代变量的货币供给量,对公司股价异质性存在显著的长期和短期助推效应,但是作为货币政策环境另一替代变量的利率,对公司股价异质性的长期和短期助推效应均不显著。对于事先设定的货币政策环境,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动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