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0)
2023(5782)
2022(4853)
2021(4532)
2020(3909)
2019(8575)
2018(8532)
2017(15843)
2016(9135)
2015(9998)
2014(10413)
2013(9944)
2012(9168)
2011(8211)
2010(8184)
2009(7453)
2008(7407)
2007(6749)
2006(5650)
2005(5127)
作者
(28979)
(24252)
(23948)
(22997)
(15298)
(11875)
(10994)
(9583)
(9236)
(8812)
(8337)
(8226)
(8007)
(7871)
(7737)
(7497)
(7296)
(7204)
(7089)
(6732)
(6242)
(6227)
(5982)
(5578)
(5545)
(5528)
(5497)
(5230)
(5189)
(5115)
学科
(30771)
经济(30725)
管理(23682)
(21389)
(17682)
企业(17682)
方法(14041)
数学(12214)
数学方法(11994)
(9995)
(9062)
中国(8762)
(8665)
(8231)
(7099)
理论(6482)
地方(6322)
(6287)
银行(6258)
业经(6231)
(6030)
金融(6023)
(6009)
(5584)
财务(5557)
财务管理(5540)
技术(5359)
企业财务(5311)
农业(5195)
(4969)
机构
大学(126106)
学院(126055)
研究(47948)
(44334)
管理(43557)
经济(43077)
理学(37267)
理学院(36742)
管理学(35775)
管理学院(35544)
中国(34077)
科学(33305)
(30322)
(27722)
(26306)
研究所(24331)
农业(24237)
业大(23975)
(21904)
中心(21434)
(20117)
(17626)
(17249)
财经(17135)
北京(17029)
(16802)
技术(16740)
师范(16472)
(15809)
(15584)
基金
项目(89360)
科学(68199)
基金(62731)
研究(60108)
(57680)
国家(57232)
科学基金(46988)
(36970)
社会(35944)
社会科(33965)
社会科学(33953)
基金项目(32638)
自然(32173)
自然科(31462)
自然科学(31441)
(31328)
自然科学基金(30861)
教育(28115)
资助(26290)
编号(23203)
重点(20930)
成果(19471)
计划(19263)
(18884)
(18763)
(18249)
课题(17893)
科技(17735)
科研(17564)
创新(17201)
期刊
(48609)
经济(48609)
研究(34491)
学报(29727)
中国(29042)
(27375)
科学(23271)
大学(21018)
学学(20099)
农业(18460)
(17880)
教育(16146)
管理(15720)
技术(11060)
(10690)
金融(10690)
(9986)
业大(8651)
财经(8496)
(8101)
经济研究(7968)
业经(7921)
(7335)
农业大学(7294)
科技(7169)
统计(6669)
林业(6124)
(6103)
问题(6092)
技术经济(5505)
共检索到188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绍龙  孙嘉曼  卢江  李朝生  蓝霞  张进忠  
为了挖掘抗枯萎病的香蕉种质资源,对获得的具有较好抗寒性的二倍体野生蕉种质进行抗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的抗性评价。采用浸根接种法,对二倍体野生蕉与三倍体威廉斯B6香蕉苗接种Foc 4,统计发病率、病害严重度及Foc 4侵染对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倍体野生蕉较三倍体威廉斯B6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威廉斯B6发病率达100%,二倍体野生蕉发病率仅为33.3%;接种30 d时,威廉斯B6的球茎病害严重度高达(5.27±0.61),二倍体野生蕉的病害严重度为(2.75±0.43),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威廉斯B6;Foc 4侵染对二倍体野生蕉植株生长无影响。二倍体野生蕉种质对Foc 4具有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范  田娜  孙雪丽  项蕾蕾  郝向阳  刘嘉鹏  赖钟雄  程春振  
比较了高抗枯萎病品种‘中蕉九号’和‘中蕉四号’、野生香蕉种质三明野生蕉及感病品种‘福州粉蕉一号’和‘天宝蕉’等5份香蕉种质根系水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TR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份香蕉种质根系水粗提物对FocTR4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表现为‘中蕉九号’≈‘中蕉四号’>三明野生蕉>‘福州粉蕉一号’>‘天宝蕉’;抗病品种‘中蕉九号’和‘中蕉四号’根系水粗提物能显著抑制FocTR4孢子萌发,三明野生蕉对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感病品种‘福州粉蕉一号’和‘天宝蕉’对孢子萌发无抑制效果.这说明香蕉种质根系水粗提物对FocTR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呈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德贤  陈振东  吴永官  李文嘉  黄慧俐  黎炎  范世超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杨媚  权永兵  周而勋  
采用含药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race 4,Foc 4)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BTH对Foc 4的EC50为929.9μg/mL,与杀菌剂多菌灵相比,其作用十分微弱。然后,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测定BTH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TH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的诱抗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到66.6%,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最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BTH处理香蕉苗后,其体内6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可以提高香蕉苗体内多种防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以危害我国黄瓜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运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病圃检测2种方法对43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枯萎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和高感材料20份。其中抗(含中抗)材料占53.5%,感病材料占46.5%。欧洲血缘的抗病(中抗以上)材料占39.5%;华北和日本血缘的抗和中抗材料占13.9%。成株期田间病圃的鉴定结果与苗期接种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6.7%。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表明了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枯萎病抗性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其中欧洲黄瓜抗源较丰富,华北和日本类型的黄瓜枯萎病抗源相对匮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刚  谭志琼  胡振阳  张荣意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刘朝辉  叶鹏盛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苦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苦瓜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伤根接菌法对四川部分苦瓜资源材料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枯萎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的苦瓜资源材料种质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23个参试的苦瓜种质中,达到抗、中抗枯萎病水平类型的苦瓜材料有15个,占65.2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光辉  刘建雄  肖兰异  吴德喜  罗赫荣  
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西瓜良种 ,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 ,分别与高抗枯萎病材料 D3- 1和 D3- 2杂交 ,F1 代表现高抗枯萎病 ,F2 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 BC1 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分别符合 3:1和 1 :1 ,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受单基因或单 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 .用抗性材料为亲本 ,选育出了 5个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 ,其中3个高抗枯萎病 ,2个中抗枯萎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红梅  毛爱军  张丽蓉  张峰  王永健  杨文才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明确不同黄瓜种质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可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试验选用5份抗感枯萎病黄瓜材料及其杂交后代,以危害我国黄瓜生产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开展了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以及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浸根接种法,以1×106孢子/mL的接种液接种子叶期幼苗,在白天24~28℃,夜晚16~20℃的温室中培养,接种后10~14d即可正确区分品种之间的抗感性差异。该方法发病迅速,整齐度、重复性好,是较理想的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运用浸根接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吕复兵  聂以春  郭介华  孙济中  刘金兰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棉花8个亲本(4抗十4感)和28个F_1代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抗性与亲本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为中棉12>苏棉3号>鄂62-1>鄂抗棉1号,但苏棉3号的抗性传递能力高于中棉12。抗病×感病组合F1抗性为部分显性,发病率、病指和病级偏向抗病亲本,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8.5%,-33.3%和-47.0%。抗×感、高抗×感组合一般为中抗,中抗×感组合一般为感病,抗性低的抗病品种×病指高的感病品种的组合F1也表现感病。抗×抗、抗×高抗、抗×中抗、中抗×高抗组合表现抗或高抗,甚至超双亲。而感×感组合仍表现为感病。发病率、病指和病级三者间呈极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熊娟  黄如葵  冯诚诚  琚茜茜  秦健  梁家作  陈振东  黄玉辉  陈小凤  刘杏连  
【目的】探究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为完善氨基寡糖素诱导苦瓜抗枯萎病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对苦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和灌根,设诱导不接种、诱导后接种、未诱导只接种和未诱导未接种4个处理,15 d后测定各处理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β-1,3-GLU)、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苦瓜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变化情况,调查苦瓜幼苗的枯萎病发病率,明确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效果。【结果】5%氨基寡糖素叶面喷雾和灌根均可提高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GLU、POD、PPO和PAL活性,促进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沉积,诱导苦瓜的枯萎病抗性。其中,经过3次诱导,在接种后15 d,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叶面喷雾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30.83,比对照1(CK1)低23.34,对枯萎病的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43.09;5%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灌根对苦瓜枯萎病抗性的诱导效果最佳,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25.00,比对照2(CK2)低59.44,其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70.3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灌根或叶面喷施的诱导抗病指数与灌根或叶面喷施0.5%几丁聚糖和6%低聚糖素的诱导抗病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姚婷  张健  叶雪凌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苦参活性成分黄酮物质,研究不同浓度的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抗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表现为各浓度(0.25,0.5,1,2,4 g/L)下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4 g/L苦参黄酮处理,菌丝抑制率达到93.08%。在治疗处理中,连续施用60 mg/L苦参黄酮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7.79%,71.55%,48.20%,123.80%,151.48%,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了60.4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胜涛  白亭亭  张磊  番华彩  杨佩文  尹可锁  曾莉  李迅东  郭志祥  杨宝明  黄玉玲  李永平  郑泗军  
【目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建立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快速鉴定方法,为大田香蕉抗病品种鉴定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巴西蕉(B)、桂蕉1号(GV)和笔者自主选育的品系云蕉1号(Y)进行枯萎病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 Race 4,Foc TR4)野生型菌株(15-1)温室接种,通过叶片表型和球茎解剖2种病情指数调查并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鉴定供试材料的抗感差异并筛选出对枯萎病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鲁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以海南发病香蕉园中的健康香蕉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m f.sp.cubense(FOC)为指示菌进行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初筛得到16株拮抗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YL-19,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26 mm。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最适初始pH值为6~8。对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及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对强酸、强碱和温度比较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YL-19二次发酵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邱炜  黄惠琴  叶建军  鲍时翔  
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放线菌398株,用纸片法对其进行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共有8株具有活性,其中分离于海南儋州植物园土壤的菌株DA07408活性最强。经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07408初步鉴定为橄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