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6)
- 2023(6350)
- 2022(5489)
- 2021(5086)
- 2020(4226)
- 2019(9943)
- 2018(9503)
- 2017(18893)
- 2016(10059)
- 2015(10803)
- 2014(10674)
- 2013(10536)
- 2012(10028)
- 2011(9189)
- 2010(9606)
- 2009(8954)
- 2008(8779)
- 2007(7924)
- 2006(7490)
- 2005(6852)
- 学科
- 济(41887)
- 经济(41842)
- 管理(27469)
- 业(25834)
- 企(18330)
- 企业(18330)
- 中国(15506)
- 农(14829)
- 方法(12667)
- 数学(11147)
- 地方(11099)
- 数学方法(10903)
- 农业(9886)
- 财(9884)
- 制(8922)
- 策(8721)
- 业经(8038)
- 学(8008)
- 贸(7643)
- 贸易(7638)
- 易(7395)
- 及其(6901)
- 银(6841)
- 银行(6828)
- 城市(6763)
- 行(6603)
- 环境(6284)
- 融(6023)
- 金融(6022)
- 理论(6017)
- 机构
- 大学(140379)
- 学院(140012)
- 济(61539)
- 经济(60042)
- 研究(54496)
- 管理(54311)
- 理学(45804)
- 理学院(45252)
- 管理学(44444)
- 管理学院(44142)
- 中国(41352)
- 科学(31259)
- 京(31233)
- 财(29267)
- 所(27320)
- 农(25462)
- 中心(24509)
- 研究所(24342)
- 江(23445)
- 财经(21891)
- 业大(20403)
- 院(20297)
- 北京(19978)
- 经(19878)
- 范(19660)
- 师范(19521)
- 农业(19431)
- 州(18178)
- 经济学(18005)
- 省(16520)
- 基金
- 项目(90238)
- 科学(71995)
- 研究(67027)
- 基金(66432)
- 家(58080)
- 国家(57608)
- 科学基金(49513)
- 社会(43319)
- 社会科(41082)
- 社会科学(41073)
- 基金项目(34163)
- 省(33552)
- 自然(31573)
- 自然科(30893)
- 自然科学(30884)
- 自然科学基金(30329)
- 教育(29701)
- 划(29025)
- 资助(27554)
- 编号(27526)
- 成果(23490)
- 部(20066)
- 重点(20023)
- 发(19982)
- 课题(19196)
- 国家社会(18189)
- 创(17691)
- 教育部(17129)
- 性(16928)
- 科研(16615)
共检索到228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杰
城市户籍政策调整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充分剖析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代优先"的户籍政策调整新思路,即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先于父母双方获得城市常住户口,其基本前提是其父母已经在该城市就业、居住达到一定的年限。这一政策可以较好地与现有落户政策衔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有望对破解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第二代流动人口发展、就业正规化等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王飞军 吕建星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关键词:
户籍政策 人口城市化 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国胜 谭鑫
第二代农民工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且亟待市民化的群体,但市民化的进展较为缓慢,根本原因是政府担心无力承受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权力保障,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的资金需求而延缓了制约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改革。在测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分析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相应制度改革的关联性基础上,提出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思路与政策组合。
关键词:
第二代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社会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王彬彬 黄文佳
假定城市政府制定户籍政策所考虑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率与居民人均公共福利增长率,则通过一个最优户籍政策模型可得出:城市政府所设定的户籍门槛,与城市人力资本回报率、对市民征税税率、人力资本对本地GDP增长贡献率、周边城市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等负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当地市民福利增长的重视程度正相关;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是户籍门槛的不断降低直至消失,而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则是户籍门槛趋于提高并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以上推论有其丰富的政策含义,可为旨在减少城市户籍限制的户籍制度改革找出一系列"杠杆解":实行对城市政府的GDP考核导向和对大行政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魁
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工市民化问题,不能只从老市民或城市经营的角度来设计,而应该惠及全民;解决民工问题的根本,不是对户籍简单的放开,而是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渐进过程;同时要扭转下层市民民工化的倾向。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市民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0.47%提高到2020年的3.0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生育率保持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需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一南
放开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制定合理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是有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根据由城市行政级别决定的资源再分配能力和由地区发达程度决定的自我融资能力的强弱,将全国160个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进行分类;再根据市场化程度和边际成本的高低,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分类。基于上述分类,可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城市的落户配套政策。其中,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不应享受专门的落户配套政策,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重点倾斜的"人钱挂钩"政策,欠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实施全省范围内的"人地挂钩"政策,欠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直接放开落户限制。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解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本文使用一种新的离散模型估计方法,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居住人口数据,检验了户籍、公共服务政策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籍居民更加幸福,同时这种幸福感也更加稳定;户籍身份对居民幸福感存在两种传导机制:进入城市享受更好公共服务政策让城市外来群体感到更加幸福,而户籍歧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外来人口幸福感的提高。破除与户籍身份捆绑的各种城市特权政策,是逐步推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新一轮户籍改革采取差别化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二元路径,延续了户籍改革的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模式。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均着眼于单个城市,其成功的前提是户籍利益差异主要在城乡之间。在户籍利益的主要差异已转变为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情况下,两种改革路径都陷入了误区:作为利益扩散式改革的积分落户演变为大城市"抢人(才)"大战,而原本的改革受益对象农民工被排除在外,造成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失衡配置,加剧城市发展差距;作为利益剥离式改革的居住证制度,使城市非户籍利益和户籍利益差距缩小,客观上提高了大城市的吸引力,促使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非户籍迁移,增加了改革难度。户籍改革应走利益均等化的第三条道路,即通过缩小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非户籍利益与户籍利益差距,改变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的态势,使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中坚力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池建宇 杨军雄
中国的户籍制度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它的实质在于为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服务 ,处于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要求改革僵化的户籍制度 ,但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户籍制度变迁步伐缓慢 ,这项变迁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 ,改革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 ,这项制度变迁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
关键词:
户籍制度变迁 农村经济 供求 市场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海英
“三农”问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以来 ,我国奉行二元经济政策 ,使得二元经济结构日趋强化 ,因此 ,新世纪、新时期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我们在致力于逐步消除“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铲除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居民与农民差别的基础时 ,必须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着手 ,打破城乡壁垒 ,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三农 二元户籍制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明明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演化至今,已经完成了人口的城乡禁锢到自由迁移,但尚未全面调整户籍背后的经济利益,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以户籍利益的协调与重组为价值取向。现有改革措施还远远没有突破"户籍利益固化的藩篱"。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强化中央政府在不同利益需求者之间"意见一致"的建设作用,围绕"突出中央政府的全面主导、推进户籍利益的协调与重组、构造户籍改革的成本分摊机制、推动(特)大城市成为户籍改革的重点对象,构造户籍改革的强制性约束激励机制"等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