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
- 2023(2040)
- 2022(1723)
- 2021(1540)
- 2020(1329)
- 2019(3050)
- 2018(3131)
- 2017(6210)
- 2016(3241)
- 2015(3734)
- 2014(3611)
- 2013(3579)
- 2012(3316)
- 2011(2905)
- 2010(2875)
- 2009(2542)
- 2008(2552)
- 2007(2241)
- 2006(1824)
- 2005(1481)
- 学科
- 济(14533)
- 经济(14514)
- 业(11202)
- 管理(10775)
- 企(8279)
- 企业(8279)
- 方法(7523)
- 数学(6949)
- 数学方法(6861)
- 财(5668)
- 农(4294)
- 中国(3791)
- 制(3541)
- 农业(3455)
- 论(3078)
- 博弈(3008)
- 博弈论(3008)
- 地方(2932)
- 务(2781)
- 财务(2780)
- 财务管理(2774)
- 贸(2757)
- 贸易(2756)
- 企业财务(2708)
- 易(2699)
- 业经(2512)
- 银(2412)
- 人口(2411)
- 银行(2402)
- 学(2397)
- 机构
- 大学(47367)
- 学院(46208)
- 济(22333)
- 经济(22022)
- 管理(20376)
- 理学(18302)
- 理学院(18137)
- 管理学(17914)
- 管理学院(17824)
- 研究(14422)
- 中国(10769)
- 财(10716)
- 京(8936)
- 财经(8747)
- 经(8125)
- 经济学(7664)
- 科学(7630)
- 中心(7203)
- 经济学院(7019)
- 财经大学(6680)
- 农(6577)
- 所(6495)
- 业大(6136)
- 江(6123)
- 研究所(5908)
- 商学(5632)
- 商学院(5597)
- 经济管理(5462)
- 范(5348)
- 师范(5302)
- 基金
- 项目(34199)
- 科学(28457)
- 基金(27546)
- 研究(24093)
- 家(23908)
- 国家(23743)
- 科学基金(21395)
- 社会(17700)
- 社会科(16936)
- 社会科学(16931)
- 基金项目(14517)
- 自然(13806)
- 自然科(13530)
- 自然科学(13528)
- 自然科学基金(13310)
- 省(12393)
- 资助(11744)
- 教育(11317)
- 划(10433)
- 编号(8731)
- 部(8425)
- 国家社会(8189)
- 教育部(7638)
- 重点(7570)
- 人文(7298)
- 发(6994)
- 成果(6907)
- 创(6886)
- 制(6713)
- 科研(6680)
共检索到62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姚东旻 王麒植 李静
本文从动态博弈的视角,以"事权的不同外溢属性"刻画公共服务领域事权划分的差异,以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作为条件,考察如何依据事权属性、中央政府重视程度、地方能力差异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从而实现财政资源的再分配。研究表明:事权的不同属性是造成专项转移支付省级差异的内在原因。当中央对地方的重视程度与事权外溢性大小一致时,能够产生更强的财政筹资激励。中央对地方的重视程度会放大转移支付的财力效应。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下,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求中央政府与不同省级政府之间实现均等财政分担。最后,本文通过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经验事实与省级政府预决算信息验证了模型结论,为理解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一个一致的解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海利
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是矫正义务教育投入过度依赖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县域经济水平与县域义务教育投入的空间分布并非一致的事实表明,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在促进义务教育投入均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具有明显的扶弱能力,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享有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份额越低;另一方面,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产生了激励地方政府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的示范效应,获得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越多,义务教育投入增速越快。两股力量方向一致,带动经济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立桥
文章基于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财政收支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实证了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整体上发挥了均衡省际财力差异的积极作用。在省际财力再分配中,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各个构成而言,税收返还加剧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一般性转移支付缓解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专项转移支付在均衡省际财力方面呈中性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凯强
文章基于2000年-2007年县级地区,分析了均衡性转移支付经济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效率和公平特征,县级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值提高10%,该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46%,且其城乡人均纯收入差额将降低145.1元。文章的结论也为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黄伟
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现阶段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能否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间取得适度平衡?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空间一般均衡模型量化了转移支付的产出和福利效应。理论机制表明,在地区间存在劳动力流动和产品贸易的条件下,转移支付面临总产出增长和地区间人均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权衡。进一步的政策模拟显示,给定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为地区间人均公共服务差距最小化,则当前的转移支付规模仍远低于理论最优点;而给定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则当前的转移支付规模略高于理论最优点。此外,削弱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的GDP偏好有助于转移支付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最后,降低地区间人口迁移成本和产品贸易成本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下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量化证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空间一般均衡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晓俊
本文运用1992、1998~2005年的省级财政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横向均衡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发挥横向均衡效应;2002年以来,我国对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相关改革措施发挥了一定的正面的效应;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等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形式,原体制上解起到了均衡省级财力差异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不均等 均衡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立桥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财力差异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四个区域进行分解,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前区域间的财力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的财力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表现为显著缩小了区域间的财力差异,略微改善了区域内的财力差异。最后,就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晓俊 岳希明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伏润民 王卫昆 常斌 缪小林
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如果缺乏规范、科学和公正的省对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将难以实现其政策意图。本文以"因素法"为基础,从标准财政收入测算、标准财政支出测算和均衡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三个层面构建我国规范的省对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云南省为例对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该制度体系在实践运行中的经验与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成艾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崔小勇 赵煦风 闫昱
本文为研究政府间转移支付提供了一个可拓展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在公共支出存在外部性、地区对于公共品需求具有异质性偏好的设定下,本文证明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公共支出的函数,其边际量大小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支出对转移支付的弹性、公共支出在地区间的分布、中央对公共支出均等化的偏好,以及地区公共支出的外部性大小。结合该理论框架,本文进一步使用中国2019年的县级财政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边际转移支付呈现U型且主要为负,其形状主要由公共支出均等化偏好和外部性决定。通过与现实政策对比,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增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倾斜力度。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外部性 公共服务均衡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近日发布,其中,被称为"部门权力象征"的专项转移支付,已明确被要求必须控制在全部转移支付的40%以下。这意味着,"跑部进钱"的利益空间将缩小。众所周知,对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来说,两大权力是深受地方"重视"的,其一是行政审批权;其二就是专项资金安排权。两者都与地方利益和官员政绩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政府在这两项工作上可谓不计代价。很多地方政府为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晓俊
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效手段,其资金分配公式中标准财政收支的科学度量是准确判断各个地区应取得转移支付资金量的关键,也是实现均等化目标的关键。在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具有均等化转移支付性质的只有均衡性转移支付。鉴于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中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讨论运用一种相对简单且客观的测算支出需求的方法测算标准财政支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均衡性转移支付改革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宏军 王蕴波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对于这一理念,从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公共服务自身等不同视角分别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侧重点,从这些侧重点出发,对照我国现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发现其在目标选择、成本差异系数确定和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体现全面均等化理念,应采取改革计算公式、引入绩效评价等系列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缪小林 张蓉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