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0)
2023(2744)
2022(2383)
2021(2270)
2020(2013)
2019(4690)
2018(4798)
2017(9493)
2016(5388)
2015(6107)
2014(6124)
2013(6203)
2012(5962)
2011(5456)
2010(5613)
2009(5188)
2008(5285)
2007(4747)
2006(4347)
2005(3916)
作者
(16619)
(14202)
(14032)
(13320)
(8992)
(6614)
(6275)
(5397)
(5376)
(5182)
(4959)
(4759)
(4662)
(4599)
(4596)
(4144)
(4143)
(4113)
(4104)
(4056)
(3700)
(3550)
(3450)
(3344)
(3218)
(3207)
(3133)
(2953)
(2927)
(2810)
学科
(25886)
经济(25852)
(14978)
管理(14779)
方法(12824)
数学(11328)
数学方法(11210)
(11114)
企业(11114)
(7619)
中国(7039)
(5964)
(5434)
(5383)
劳动(5366)
农业(5271)
(4933)
(4589)
贸易(4589)
(4529)
业经(4487)
(4421)
(4162)
金融(4161)
地方(4028)
理论(3889)
(3437)
银行(3414)
(3294)
(3289)
机构
大学(86219)
学院(83461)
(34117)
经济(33497)
研究(30164)
管理(29444)
理学(25853)
理学院(25478)
管理学(24796)
管理学院(24668)
中国(22228)
科学(19418)
(18217)
(16568)
(15873)
(15783)
研究所(15144)
财经(13220)
业大(12991)
中心(12573)
(12523)
农业(12509)
(12089)
(12036)
师范(11905)
北京(11385)
经济学(11073)
(10492)
经济学院(9988)
财经大学(9958)
基金
项目(55030)
科学(43608)
基金(41548)
研究(37658)
(37137)
国家(36848)
科学基金(30754)
社会(24729)
社会科(23396)
社会科学(23388)
基金项目(21875)
自然(20644)
自然科(20222)
自然科学(20213)
(20019)
自然科学基金(19880)
(17896)
教育(17860)
资助(17741)
编号(14024)
(12859)
重点(12529)
成果(12445)
教育部(10994)
(10872)
(10823)
科研(10728)
国家社会(10357)
计划(10283)
人文(10275)
期刊
(37395)
经济(37395)
研究(23880)
中国(16504)
学报(16129)
科学(14925)
(14537)
大学(11900)
学学(11337)
(11237)
管理(10659)
农业(9673)
教育(7718)
(7395)
金融(7395)
财经(6996)
(5963)
经济研究(5873)
技术(5541)
业经(5476)
问题(5149)
(4824)
(4760)
国际(4408)
(4378)
统计(4353)
业大(4336)
世界(4295)
资源(4134)
理论(4126)
共检索到12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乃新  梁中鑫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也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因此,明晰劳动关系的内涵至关重要。劳动关系究其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的活劳动与用人单位的物化劳动的交易关系;另一方面,它又是以用人单位的结合劳动为媒介的雇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合作关系。要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就需要调整两方面关系的法律。现在,调整前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相对完善,但也有不足;调整后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则已经滞后,我们应当努力加以完善。只有调整这两种劳动关系的法制并举,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常凯  
劳动关系的一般定义可以界定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所谓个别劳动关系、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既是一种互相联系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大量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权益如何保护,已经成为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专家,围绕是否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制度,以及目前制定中的《劳动合同法》是否应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纳入其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欢  
案情简介胡某于2001年11月6日富侨公司成立之日,便在富桥公司从事统计员工作。2011年12月20日,胡某在《2011年聘用合同到期即行终止的声明》上签字,确认其与富侨公司签订的聘用合同(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即将到期,合同到期后,合同自行终止。2012年2月29日,富桥公司以胡某工作失误为由将其辞退。胡某提起仲裁,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裁决,胡某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富侨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55000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第98条规定,对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现行法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并不适用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则。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区分为因劳动合同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因未签书面合同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现行法对二者的解除做了区分处理:因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随时解除,并且用人单位一方违法致合同无效时,应支付经济补偿;因缺乏书面形式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并不能任意解除,只有在补签失败后才可以解除。如果非因劳动者原因而补签失败或者补签失败发生在一个月过渡期满之后,则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现行规则以刚性的书面形式要求为前提,并不符合书面形式制度的基本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