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8)
2023(10262)
2022(8929)
2021(8584)
2020(7168)
2019(16847)
2018(17044)
2017(33313)
2016(17986)
2015(20482)
2014(20550)
2013(20260)
2012(18255)
2011(16341)
2010(16335)
2009(14702)
2008(14163)
2007(12054)
2006(10508)
2005(8986)
作者
(51233)
(42206)
(42005)
(40013)
(26859)
(20139)
(19048)
(16915)
(16093)
(15092)
(14589)
(14040)
(13310)
(13265)
(12905)
(12789)
(12785)
(12675)
(12005)
(11938)
(10555)
(10363)
(10190)
(9677)
(9420)
(9407)
(9347)
(9237)
(8468)
(8390)
学科
(68187)
经济(68105)
管理(52161)
(49235)
(42024)
企业(42024)
方法(33375)
数学(28520)
数学方法(28183)
(18042)
中国(17258)
(16357)
业经(15689)
(15670)
地方(14106)
理论(13594)
(12312)
贸易(12306)
(12170)
农业(12028)
(11895)
技术(11507)
(11485)
(10795)
环境(10747)
财务(10733)
财务管理(10714)
教育(10452)
企业财务(10109)
(9969)
机构
大学(252238)
学院(250878)
管理(103653)
(92954)
理学(90773)
经济(90711)
理学院(89748)
管理学(88167)
管理学院(87741)
研究(79498)
中国(57079)
(53769)
科学(51228)
(41265)
(39419)
业大(38151)
(37857)
研究所(36274)
中心(35755)
(34949)
(34295)
师范(34016)
财经(33963)
北京(33930)
(30877)
农业(29689)
(29163)
(29062)
师范大学(27583)
技术(27280)
基金
项目(176985)
科学(138515)
研究(130706)
基金(126905)
(109992)
国家(109048)
科学基金(93960)
社会(79760)
社会科(75380)
社会科学(75357)
(69573)
基金项目(68477)
自然(62154)
自然科(60696)
自然科学(60683)
教育(60542)
自然科学基金(59603)
(58587)
编号(54951)
资助(52074)
成果(44215)
重点(38993)
(38544)
课题(37243)
(37130)
(36969)
创新(34417)
项目编号(34091)
科研(33690)
大学(33122)
期刊
(99325)
经济(99325)
研究(71197)
中国(44761)
学报(39426)
管理(37115)
科学(36846)
(34016)
教育(32240)
(29992)
大学(29700)
学学(27721)
农业(24300)
技术(22413)
(17333)
金融(17333)
业经(17297)
财经(15548)
经济研究(15436)
图书(15137)
(13060)
理论(12987)
科技(12871)
问题(12616)
(12404)
实践(12179)
(12179)
技术经济(11655)
商业(11459)
现代(11433)
共检索到350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许燕  
研究旨在了解事件认知对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的预测作用。选择某高中一个班级的60名学生,采用生命意义问卷先对其总的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进行测量。一星期之后,利用修改后的生命意义问卷及自编的事件认知题目进行为期一周的日记研究,即连续7天测量被试当天的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以及积极和消极事件认知。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日记阶段起始的生命意义寻求只受前测总体寻求水平的影响,日记阶段起始的生命意义体验也只受前测总体体验水平的影响;积极事件认知促进生命意义体验,消极事件认知削弱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寻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亚楠  李元华  张舒  刘璐怡  刘慧瀛  
目的:通过三个研究考察权力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一调查了165名大学生的个体权力感、生命意义感及自尊水平,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采用情景回忆法及角色扮演法操纵权力高低,检验生命意义体验的变化。结果:研究一发现,个人的权力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完全中介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和研究三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情景回忆,还是角色扮演法,高权力显著增加了生命意义体验。结论:权力是提升生命意义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咨询和治疗实践中可以尝试通过提升权力使个体获得更强的生命意义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嵇炜  王华  赵会军  黄治东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林艳  
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资料,对资料进行登录、编码,采用类属分析方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归类,发现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有一定的相似性,被学生们提到较多的生命意义来源有:社会关注、亲情、目标追求、成就、友情、自主性、满意充实和兴趣休闲。最后通过卡方检验对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进行对比,探索三个群体在各生命意义来源上的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和旭  林眉  
以温州355名社区教育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及其与生命意义的关系。研究发现:(1)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程度表现最为明显;(2)本研究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总体水平仅在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3)生命意义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生命意义存在水平与职业倦怠三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但是生命意义寻求水平与去人格化、成就感存在显著相关,与情绪衰竭维度的关系尚不明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扬乐   李佳霏  
生命意义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的最深层次含义。文章以人们踏上旅途寻求生活的意义这一现实现象为切入点,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生命意义感范畴引入旅游研究视野,以相关网络游记与社区问答文本为材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最终提炼出“旅游世界中的‘顿悟时刻’”这一核心范畴,对旅游者获取生命意义感的具体过程与一般路径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旅游者以具身实践的方式主动地构建生命意义,具身实践是旅游者生命意义感的来源;2)旅游者由审美体验中的自我超越激发生命活力,自发地觉察生命意义;3)旅游者通过自我反思这一内省过程形成对世界与真实自我的深刻理解,不断地追寻生命意义;4)旅游者通过自我认同的强化实现自我价值的确认,进而真正地肯定生命价值;5)回归生活世界时,人们通过回忆与回味重新赋予旅游体验以新的意义,个体生命状态的转变是旅游积极人生意义的一种体现。文章创新地构建出“旅游世界中的生命意义感生成模型”,对人们在旅游世界中获取生命意义感的“顿悟时刻”进行了深入解读,丰富了旅游体验的研究内容,深化了现有研究对旅游积极效应的认识,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考察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和生命意义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体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经历对感恩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有留守经历群体中,感恩可以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对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而在无留守经历群体中则不能。结论: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调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娟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江苏省南通市某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的生命意义与自我和谐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和谐是影响高职生生命意义状况的因素之一。为此研究者提出:(1)高职教育应该首先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创造学生展现生命的舞台;(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和谐的辅导与教育;(3)高职院校可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与辅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玉丽  钱炜琼  
蕴含生命意义的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的人文性、制度文化的人道性和精神文化的生命性三个基本特征。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主要是诊断学校文化的类型以及生命意义的体现程度。诊断结果可以为学校生命文化重构提供参考。本研究依据自主设计的问卷,在对多所学校进行诊断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两所特点不同的学校为案例,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学校生命文化,要注意营造人文乐园,重视制度上的情感关怀,在精神文化上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洪青  肖久灵  彭纪生  
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从组织内部视角探究员工每天实施服务偏差行为的动态机制,即每日辱虐管理通过每日消极情绪正向影响每日服务偏差的动态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控制理论探讨组织伦理氛围在服务偏差形成机制中的干预效果。通过对餐饮服务业73名员工连续一周的追踪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每日辱虐管理对每日服务偏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每日消极情绪在该机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利氛围能显著削弱每日消极情绪对每日服务偏差的正效应,关怀氛围、规则氛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服务业有效抑制服务偏差行为,对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葛缨  邓林园  纪灵超  
本研究拟探索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网络效能感及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用路径,并考查网络效能感在其人格特质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首先使用《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从3369名中国城市留守儿童中筛选出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310名,然后分别进行《儿童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网络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生命意义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与非成瘾留守儿童相比,人格特质各维度偏高,网络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均较低。其中,男生的总体网络效能感与网络能力感高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关少化  
大学课堂教学"无生命"现象值得关注。产生"无生命"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相互之间隔离。从课程实施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创造、"再设计"的过程,是师生对生命成长的一种追求,大学课堂教学本应具有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其实际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三因素组成的循环式结构。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吕绍卫  
建构主义教学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地更为高效,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得体,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教师无须给学生安排好要教的一切,要放心让学生主动发挥求知,因为学生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源"。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命意义课堂,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伟  侯春娜  刘志军  张绍波  
相对于一般院校对工作绩效的强调,特殊教育教师更看重周边绩效对特殊儿童青少年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生命意义与教学效能对特殊教育教师周边绩效的影响。采用生命意义问卷、教学效能量表和周边绩效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获取有效样本117名。结果表明:(1)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生命意义与周边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传递生命意义对周边绩效的间接影响;(2)特殊教育教师生命意义与教学效能感交互作用显著,较高的生命意义可以有效调节教学效能感对周边绩效的促进作用。这说明,特殊教育教师生命意义与教学效能感对周边绩效的作用机制同时存在着两种效应,特殊教育教师生命意义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