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1)
- 2022(2)
- 2021(1)
- 2020(2)
- 2019(3)
- 2017(7)
- 2016(1)
- 2015(5)
- 2014(2)
- 2013(3)
- 2012(2)
- 2011(4)
- 2010(1)
- 2008(1)
- 2006(5)
- 2005(1)
- 2003(1)
- 2002(1)
- 2001(1)
- 学科
- 济(7)
- 经济(7)
- 中国(6)
- 业(4)
- 企(3)
- 企业(3)
- 政(3)
- 财(3)
- 事业(2)
- 企业家(2)
- 体(2)
- 农(2)
- 史(2)
- 合体(2)
- 地方(2)
- 学(2)
- 家(2)
- 管理(2)
- 经济联合(2)
- 经济联合体(2)
- 联合(2)
- 联合体(2)
- 财政(2)
- 1127(1)
- 960(1)
- 业务(1)
- 书馆(1)
- 产业(1)
- 人民(1)
- 人民代表(1)
- 机构
- 学院(20)
- 大学(15)
- 州(9)
- 研究(7)
- 中国(5)
- 济(5)
- 社会(5)
- 经济(5)
- 工程(4)
- 工程学(4)
- 工程学院(4)
- 徐(4)
- 徐州(4)
- 所(4)
- 研究所(4)
- 科学(4)
- 财(4)
- 上海(3)
- 人文(3)
- 农(3)
- 川(3)
- 市(3)
- 师范(3)
- 师范大学(3)
- 广州(3)
- 江(3)
- 湖(3)
- 省(3)
- 社会科(3)
- 社会科学(3)
共检索到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汉东 齐春华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并对接精准扶贫,提高老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取得明显成效。申小平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4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带动合作社自筹资金210多万元,目前建成设施农业大棚33座,发展集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的果品基地。其中通过借鉴高效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种植的大棚黄桃和早甜桃巧打赏花品果的季节牌,实行网上订单,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果品基地 大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汉东 齐春华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并对接精准扶贫,提高老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取得明显成效。申小平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4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带动合作社自筹资金210多万元,目前建成设施农业大棚33座,发展集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的果品基地。其中通过借鉴高效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种植的大棚黄桃和早甜桃巧打赏花品果的季节牌,实行网上订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敦娴
我国是梅的故乡,早春探梅已成习俗.梅花品种繁多,每年冬春,蕾绽花开,一时间火树银花,暗香沁人,令人陶醉.遗憾的是,美景虽好,却难久留!原来梅树花期过后,即将进行花芽分化,到时叶片卷缩,显现一片萧条景象,缺乏生气.为弥补这一缺陷,一般常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楼宏青
为纪念《图书馆论坛》创办25周年而作。从提高质量,勇于创优;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扩大协作,维系精英等角度论述了该刊的特色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5月14—16日,黄浦江畔,东方明珠塔西侧,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这里举行。这是新世纪以来全球职业教育的一次空前盛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7个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应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鲜明提出的理念,还明确提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为此而转型。大会共举行了6次全体会议、6个平行分组会议、6个圆桌会议和7个特别会议。代表们平等交流,充分讨论,同商共性问题,分享彼此经验,增进友谊与合作,增强信心与期待。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祥林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个青楼女子:卞玉京、顾眉生、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秦淮八艳"在戏曲史上的留痕,乃至她们作为"第二性"对中华戏曲艺术的贡献,可以从演剧者、剧作家、剧中人三方面加以指说。因此,从戏曲角度切入,结合性别批评,解读和研究"秦淮八艳",对于我们无论撰述中国文学艺术史还是书写中国女性文化史,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
秦淮八艳 中国戏曲 女性文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啸
"艳诗"之名由南朝时期的"艳歌"演化而来,艳歌本因曲调之"艳"而得名,但在当时的批评语境中,其"艳"实兼有曲调及内容两层含义,艳诗继承其名,其"艳"则表现在内容与文辞两个方面。不论艳歌或艳诗,二者在"艳"的具体含义及表现上皆与儒家观念的功利性主张存在着冲突,其特性被认为会对国家的统治带来危害,故一直以来都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但在清初,部分论诗者又赋予了艳诗"寄托"的因素,使其与儒家诗论产生了相通之处,对艳诗的道德评价开始呈现出二分的局面。
关键词:
艳诗 艳歌 艳 儒家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