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0)
- 2023(6668)
- 2022(5663)
- 2021(5485)
- 2020(4392)
- 2019(10251)
- 2018(10351)
- 2017(19419)
- 2016(11264)
- 2015(12773)
- 2014(12891)
- 2013(12744)
- 2012(12034)
- 2011(10733)
- 2010(11183)
- 2009(10440)
- 2008(10797)
- 2007(9883)
- 2006(9097)
- 2005(8578)
- 学科
- 管理(39868)
- 济(36453)
- 经济(36402)
- 业(33390)
- 企(29461)
- 企业(29461)
- 财(15113)
- 方法(14652)
- 数学(11901)
- 数学方法(11689)
- 农(11257)
- 中国(11000)
- 策(10965)
- 制(10786)
- 务(9638)
- 财务(9603)
- 财务管理(9578)
- 贸(9282)
- 贸易(9275)
- 银(9111)
- 银行(9099)
- 易(9093)
- 理论(9074)
- 企业财务(9044)
- 业经(8984)
- 行(8581)
- 学(8072)
- 融(7473)
- 金融(7470)
- 地方(7003)
- 机构
- 大学(151131)
- 学院(151070)
- 济(60632)
- 经济(58904)
- 管理(58053)
- 研究(52114)
- 理学(46339)
- 理学院(45810)
- 中国(45445)
- 管理学(45205)
- 管理学院(44858)
- 财(34553)
- 京(32942)
- 科学(29151)
- 江(26814)
- 所(26723)
- 中心(25610)
- 财经(24663)
- 研究所(23399)
- 农(22493)
- 经(22245)
- 北京(21688)
- 州(21533)
- 范(20692)
- 师范(20478)
- 院(18624)
- 业大(18332)
- 财经大学(18061)
- 经济学(17741)
- 省(17650)
- 基金
- 项目(86490)
- 研究(68239)
- 科学(66807)
- 基金(60111)
- 家(50847)
- 国家(50338)
- 科学基金(42770)
- 社会(39831)
- 社会科(37646)
- 社会科学(37640)
- 省(33662)
- 教育(33336)
- 基金项目(29876)
- 编号(29568)
- 划(28672)
- 自然(26705)
- 成果(26667)
- 资助(26420)
- 自然科(26026)
- 自然科学(26023)
- 自然科学基金(25576)
- 课题(21823)
- 部(19739)
- 重点(19451)
- 性(18612)
- 年(18253)
- 发(18140)
- 项目编号(18086)
- 创(17848)
- 大学(17145)
共检索到262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和文凯
本文从小额货币的视角来考察乾隆时期清政府在制钱供给方面的政策讨论与实践。为了克服这一时期制钱短缺给公共财政与市场交易带来的诸多不便,清政府在尊重市场供求平衡关系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增加市场上铜的供应来满足民间的对铜需求,从根本上消除私销政府制钱以谋利的利润动机。在此基础上,清政府通过大量鼓铸制钱来满足民间交易对小额货币的需求,进而确保小额货币的铜钱与作为本位货币的银两之间法定比价的稳定。在因地制宜的政策导向下,中央与地方督抚在铜钱的铸造和供给问题上存在良性互动。与18世纪英国政府在小额货币供给方面的混乱和无效相比较,乾隆朝后期银钱比价的稳定是前现代经济中政府为市场提供小额货币相对成功的一个例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孟祥伟
现代世界各国货币的生产几乎都是在政府严密管理之下,然而在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古代中国,政府曾经多次允许民间进行铜钱的自由生产,特别是在西汉时期,民间的铸钱业保持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繁荣。在西汉,政府之所以允许民间进行铜钱生产,很大的原因在于铜钱的购买力与其本身的含铜量大体一致,也就是说无论铜钱是政府生产还是民间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晓山 孙若梅
本文对中国小额信贷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发挥小额信贷的反贫困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 ;加强规范和监管 ;逐步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 ;实现从补贴性小额信贷到持续性小额信贷的转变。并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经济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实现流动性充裕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而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到推进的稳健进程,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周期变化、特殊金融结构、信贷歧视、预期管理方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构建“三方向五层次”的预期管理模式,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增强中央银行可信度,提升市场沟通的及时性和清晰度,强化预期管理与传统工具的结合运用,逐步优化现有经济金融结构,培育公众经济学素养和提升市场敏感度,是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迈克尔·D.博德 迈克尔·J.杜克尔 大卫·C.惠洛克 李征
本文检验了美、英、德三国在20世纪实行的货币政策与其股票市场兴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当产出快速增长且通货膨胀率维持低位时,股票市场多为繁荣;当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且货币政策日趋紧缩时,股票市场也日渐萧条。借助对于上述几国战后数据的隐性变量VAR分析,本文证实了通货膨胀因素对于股票市场存在着明显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指数的非预期性波动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繁荣 萧条 货币政策 政策体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自科
以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各学派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视角向供给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里根政府的货币、税收、预算和支出、汇率、产业规制和贸易等诸多政策都相应地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价值取向。分析美国20世纪80年代供给管理实践在各政策及组合层面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对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给管理 宏观调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冬水 李润平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环境促使地主阶层成为一个经营者阶层,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技术革新和农业飞跃发展;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则鼓励企业家流向官僚阶层,官僚阶层兼并土地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成为食利阶级从土地所有权中获取收入,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抑制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
土地兼并 圈地运动 企业家才能配置 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书琪
本文对英国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经济的渠道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资产组合平衡效应是英国QE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总的来说,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较为显著,对真实G DP的拉动效应最高可以达到1.5%-2%,然而它对经济体的影响并不均衡,会增加贫富收入差距。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数量宽松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经济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袁辉
21世纪初,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法因、拉帕维查斯等人为一方,以社会学家泽利泽、政治经济学者英格汉姆、布莱恩和拉弗蒂为另一方,分别围绕“多元货币还是货币一般”“信用本质还是交换本质”“金融衍生产品能否成为货币”等论题展开过激烈争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货币一般的交换本质出发,批判了泽利泽的多元货币观和英格汉姆的信用关系论,进而揭示了国际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的通约假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货币幻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回顾这三次争论,可以深化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货币金融理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梁斌
货币供应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体经济,在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间,是采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还是其他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货币供应量管理的国际实践货币供应量管理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货币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与金融稳定的实践过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洪健
13世纪~15世纪英国农产品价格与乡村雇工工资出现了一定幅度波动,但与同期欧洲大陆和16世纪、17世纪英国本土的农产品价格与乡村雇工工资大幅波动相比,则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总体特征。同时,与欧洲大陆的吕贝克、佛罗伦萨和法国等地的货币严重贬值相比,英国的货币比较稳定,其价值得以保持。货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币值稳定被认为是中世纪英国农产品价格与乡村雇工工资稳定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小庆 陆玉芹
老少盐是乾隆元年(1736)制定的用以赡养产盐州县贫难百姓群体的食盐优待政策,但并未在所有盐区一体推行,各地执行时也未全然照搬户部议案。乾隆四十三年以后,并未一刀切地彻底取消老少盐。无论是老少盐政策的实施抑或调整,均展现出极大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各地余盐产量及处置方式、原有食盐政策的匹适度乃至官员的为政素养密切关联。老少盐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表明清代的盐业政策制定与调整大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央对地方的盐政控制保有相应的柔性空间。国家盐业政策的设计宗旨虽是在维系盐业秩序的同时获取财赋,但民生依旧是其间的重要考量要素。
关键词:
清代 老少盐 区域差异 民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连方 李生海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