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28)
2022(1180)
2021(1155)
2020(986)
2019(2179)
2018(2277)
2017(3650)
2016(2413)
2015(2871)
2014(2852)
2013(2720)
2012(2678)
2011(2494)
2010(2762)
2009(2667)
2008(2665)
2007(2542)
2006(2467)
2005(2453)
2004(2096)
作者
(7376)
(6055)
(6032)
(5961)
(3837)
(2922)
(2772)
(2420)
(2316)
(2308)
(2108)
(2053)
(2040)
(2011)
(1983)
(1940)
(1922)
(1823)
(1781)
(1755)
(1703)
(1548)
(1516)
(1499)
(1488)
(1465)
(1411)
(1366)
(1341)
(1248)
学科
(6781)
经济(6759)
管理(6137)
(5133)
(4308)
企业(4308)
教育(4220)
中国(3191)
(3164)
(3117)
(2766)
(2400)
(2328)
银行(2320)
思想(2303)
(2233)
政治(2190)
地方(2086)
思想政治(2000)
政治教育(2000)
治教(2000)
德育(1981)
理论(1911)
业经(1861)
制度(1861)
(1861)
(1764)
农业(1712)
(1635)
金融(1632)
机构
大学(33067)
学院(31926)
研究(11892)
中国(10159)
(10135)
经济(9735)
管理(9358)
科学(7632)
(7553)
(7539)
理学(7041)
(7010)
理学院(6938)
(6820)
管理学(6734)
管理学院(6672)
中心(6375)
(6303)
(6002)
(5729)
(5668)
师范(5605)
研究所(5464)
农业(5296)
北京(4944)
财经(4752)
教育(4585)
业大(4567)
(4563)
技术(4434)
基金
项目(16475)
研究(12602)
科学(12446)
基金(11103)
(9492)
国家(9352)
科学基金(7666)
社会(7107)
(6943)
教育(6741)
社会科(6570)
社会科学(6569)
成果(5978)
(5887)
编号(5506)
基金项目(5296)
自然(4925)
自然科(4809)
自然科学(4808)
自然科学基金(4721)
资助(4710)
课题(4547)
(4156)
重点(3827)
(3736)
(3463)
大学(3444)
项目编号(3375)
(3298)
(3291)
期刊
(16125)
经济(16125)
研究(12966)
中国(10918)
教育(8867)
学报(6938)
(6927)
(6234)
(5544)
金融(5544)
科学(5106)
大学(5044)
管理(4537)
学学(4348)
农业(3880)
图书(3847)
书馆(3256)
图书馆(3256)
财经(2836)
技术(2789)
(2465)
(2415)
职业(2399)
业经(2347)
问题(2105)
(2015)
论坛(2015)
经济研究(1919)
(1831)
(1772)
共检索到6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林媛  
乾隆是我国古代以工代赈思想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其以工代赈思想既源于对前人相关思想成果的继承,更多的是对有关灾情、民情和国情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的产物。作为乾隆荒政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以工代赈思想,也是他实现"持盈保泰"这一施政终极目标的思想成果之一。探讨乾隆以工代赈思想产生源流问题,有助于学界洞察和了解其形成轨迹和发展历程,进一步丰富我国工赈思想文化的理论宝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祥稳  余林媛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况和需求,在中国荒政史上第一次确定了抚恤口米、抚恤、急赈、大赈和展赈等多种灾赈名目,使灾赈类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拯灾民于困厄,也为后世灾赈相关事宜提供了有益范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永久  
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以工代赈投资效益曹永久(湖南省安化县委)以工代赈是一种投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输血达到造血的目的,因此资金管理是以工代赈管理的关键。要把以工代赈资金重点投到贫困乡村、投到效益好的项目,投到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地方。要切实保证资金产生尽可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2008年1月22~28日,笔者赴四川省广元市调研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和政策落实情况,与市、县两级以工代赈办的同志进行了座谈,走访了乡村组干部和项目区农户,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以工代赈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林军  
2005年以来,四川省广元市争取13个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在6个县区实施,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9113.89万元,使6100多户2.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最近,经深入广元13个村调研发现,按照"3+1"(修路、修水、改土加产业)模式,着力进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优势产业、基层组织、社会事业建设,实施整村推进,可以为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近日印发的《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十四五"期间以工代赈范围将由贫困地区拓展至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并重点向"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地区倾斜。方案全面拓展了未来5年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明确要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推动以工代赈由专项扶贫政策向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晖  刘芳  柴军  赵明亮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以工代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评析为实证基础,从区域系统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成效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和阐述了扶贫模式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力,如何实现将外生性资源转化为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扶贫过程成为增强社会资本的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守印  
本文考察了公共经济思想源流和发展脉络,认为,公共经济思想肇源于英国17世纪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初步展开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于以边际分析为特色的奥意经济学派、最早论述公共选择机制的瑞典经济学派和英国独立成书的《公共财政学》作者巴斯塔布尔,尔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经济学界进一步得到认可、阐释,并向更多国家传播。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孕育或朦胧阶段;(2)明确提出公共经济名词定义、相关概念和初步理论框架阶段;(3)一般经济分析方法向公共经济领域深入阶段;(4)理论初步系统化至独立成书阶段;(5)在现代美国经济学界兴起与繁荣阶段。最后文章提出,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饶凌乔  
偷税、漏税和偷漏税这三个《辞源》未收录的词汇,源自对"匿税"的扩展和通俗解释,至民国初期取代了"匿税"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偷税、漏税在《刑法》初稿出现,其后"偷税"入《刑法》,而"漏税"只以法规形式确立。偷税罪名变更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反映了征纳双方背后法理关系的深刻变化,但这个罪名并不科学,本文认为,应将"逃避"改为"逃匿",恢复"匿税"和"漏税"的法律概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智  
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在陕西商洛市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200万元,累计搬迁3956户1.73万人。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措施,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玲  
缓解贫困,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贫困人口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的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因此而强调指出特定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关系,并对“增长”与“发展”的区别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孝平  金涛  李钊  
完整提取区域范围内15所中职学校生源数据,以生源流入与自然分流方向为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基础性数据:目前生源中超当地普高最低控制分数线人数占比为8.4%,升学导向生源比例为66.3%,平均班额为42.6人,班额系数1.48。经访谈以及现场教学观察,结合近年来的中职政策变化,分析表明:随着中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职对生源的吸引力有了一定提升,中职面向升学教育的倾向更加明显,中职毕业作为就业出口有"逐步关闭"的趋势;同时班额较大,特别是分化程度高,表明中职教学管理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晓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