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3)
- 2023(6583)
- 2022(5925)
- 2021(5575)
- 2020(5060)
- 2019(11714)
- 2018(11855)
- 2017(22862)
- 2016(13132)
- 2015(15247)
- 2014(15704)
- 2013(15694)
- 2012(15181)
- 2011(13768)
- 2010(13997)
- 2009(13187)
- 2008(13628)
- 2007(12804)
- 2006(10940)
- 2005(9792)
- 学科
- 济(59600)
- 经济(59525)
- 管理(38357)
- 业(34225)
- 方法(28473)
- 企(27787)
- 企业(27787)
- 数学(24713)
- 数学方法(24417)
- 农(15347)
- 学(14246)
- 财(14046)
- 中国(13167)
- 贸(10963)
- 贸易(10955)
- 易(10642)
- 业经(10448)
- 地方(10348)
- 制(10298)
- 农业(9898)
- 和(8999)
- 理论(8730)
- 务(8601)
- 财务(8578)
- 财务管理(8547)
- 银(8195)
- 银行(8152)
- 企业财务(8040)
- 融(7788)
- 金融(7786)
- 机构
- 大学(200529)
- 学院(197364)
- 济(77320)
- 经济(75570)
- 管理(72721)
- 研究(67850)
- 理学(62222)
- 理学院(61467)
- 管理学(60169)
- 管理学院(59809)
- 中国(51700)
- 科学(45150)
- 京(43229)
- 农(41358)
- 所(36741)
- 财(36225)
- 业大(33745)
- 研究所(33438)
- 农业(33124)
- 中心(32164)
- 江(31214)
- 财经(28853)
- 北京(26984)
- 范(26294)
- 经(26041)
- 师范(25918)
- 州(24386)
- 经济学(23834)
- 院(23460)
- 农业大学(21716)
- 基金
- 项目(127121)
- 科学(97961)
- 基金(91408)
- 研究(88200)
- 家(80794)
- 国家(80143)
- 科学基金(66939)
- 社会(53765)
- 社会科(50758)
- 社会科学(50737)
- 省(50087)
- 基金项目(48737)
- 自然(45102)
- 自然科(44036)
- 自然科学(44021)
- 自然科学基金(43236)
- 划(42644)
- 教育(41459)
- 资助(38531)
- 编号(35798)
- 成果(30297)
- 重点(28901)
- 部(28254)
- 发(26697)
- 创(25432)
- 科研(25156)
- 计划(24891)
- 课题(24843)
- 创新(23931)
- 大学(23838)
共检索到29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盼 孙宇 李莲 毛杰 柳许娟 王根林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p38通路及相关因子与乳房炎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和患临床乳房炎2组共6头荷斯坦奶牛进行研究。收集2组奶牛的乳样、血样以及组织样品,利用石蜡包埋和HE切片染色对奶牛乳腺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p38、TLR4、TNF-α和IL-1β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对p38、TLR4、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患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p38、IL-1β和TNF-αmRNA水平表达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两组样品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差...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p38 TLR4 炎症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杨永新 赵兴绪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检测了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寻找药物治疗目标,探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凝胶图谱中检测出15个差异蛋白斑点,串联质谱分析后有12个蛋白斑点可搜索到相应的结果,对应于10种蛋白质,主要涉及结合、运输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代谢及生物调节等生理过程。【结论】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表达差异蛋白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相关,对其分...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乳腺组织 蛋白质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涛涛 姚婷婷 王正兴 马楠 蓝贤勇 周力 王兴平 罗仍卓么
【目的】研究奶牛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5,IRF5)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技术克隆得到IRF5基因的编码区(Codingsequence,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RF5基因及其特性;利用qPCR技术检测IRF5基因及相关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和MyD88基因的表达量。【结果】IRF5基因的CDS长度为1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存在47个潜在磷酸化位点,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Pro)和亮氨酸(Leu)所占的比例较高。IRF5蛋白分子式为C_(2524)H_(3901)N_(671)O_(728)S_(2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理论等电点为5.38,是碱性亲水且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IRF5蛋白可能与骨髓分化初级反应蛋白(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C-C基序趋化因子4(CCL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EP300)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3异构体X1(NCOA3)等蛋白相互作用,与机体或细胞的炎症反应有关。qPCR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IRF5基因在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 < 0.01)。在乳腺上皮细胞中,与对照组(0 h)相比,IRF5及其相关的Myd88和IRF3基因在LPS诱导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3、6和12 h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 < 0.01)。【结论】IRF5基因在奶牛乳房炎过程中表达量上调,可能通过上述基因参与促进奶牛乳房炎症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正兴 罗仍卓么 王晋鹏 包斌武 王兴平
【目的】旨在研究干扰素ε(Interferon epsilon,IFNE)基因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炎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潜在的分子功能。【方法】通过PCR和测序技术得到IFNE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FNE基因及其蛋白质的特性;利用RNAi和qPCR技术检测IFNE、干扰素β(Interferon beta,IFNB)、干扰素κ(Interferon κ,IFNK)、半胱天冬酶3(Cystathione aspartase 3,CASP3)、半胱天冬酶9(Cystathione aspartase 9,CASP9)等基因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bMECs炎症反应中的表达量。【结果】IFNE基因的CDS长度为582 bp,可编码由193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亲水性且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与对照组(0 h)相比,在LPS诱导3、6、12和24 h的bMECs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表明成功构建了炎症细胞模型。在炎症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采用qPCR检测bMECs内IFNE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 h)相比,IFNE基因在LPS诱导bMECs第3、6、12和24 h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在诱导6 h的表达量最高。RNAi实验结果表明,干扰IFNE可使得炎症性bMECs内的IL-8、IFNB、IFNK和白细胞介素-10受体亚基β(interleukin-10 receptor subunit β,IL-10RB)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IL-6、IL-1β、CASP3、CASP9和BAD基因的表达量均呈极显著上调(P < 0.01)。【结论】IFNE基因在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干扰IFNE基因可通过调控IL-6、IL-8、IL-1β、IFNB、IFNK、CASP3和CASP9等基因的表达而缓解bMECs炎症反应,为奶牛乳房炎的分子治疗和抗乳房炎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益闻 罗仍卓么 王兴平 王晋鹏 周力
【目的】为探究2个候选lncRNA(lncRNA TCONS-72171和lncRNA TCONS-62349)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与功能分析。【方法】利用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验证候选lncRNA的真实性;并进行候选lncRNA序列同源性、亚细胞定位、靶基因预测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此外,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采用RT-qPCR技术检测LPS诱导0、3、6和12 h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上述2个候选lnc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奶牛lncRNA TCONS-72717和lncRNA TCONS-62349真实存在,且在部分物种间高度保守;上述2个lncRNA在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均呈极显著上调(P<0.01),且分别主要位于细胞质与细胞核。靶基因预测与KEGG信号通路分析预测结果显示,上述2个lncRNA的潜在靶基因(LCP2、ALOX12和ASGR1等)可能通过JAK-STAT、NF-κB和MAPK等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调控细胞炎症的作用。【结论】表达上调的lncRNA TCONS-72171和lncRNA TCONS-62349可能在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炎分子调节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永新 张勇 周雷 程广龙 陶金忠 赵兴绪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的差异表达,以期在蛋白质水平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膜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PDQuest 7.4软件匹配、检测凝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对12个差异蛋白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SEQUES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半定量RT-PCR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mRNA水平。【结果】12个差异蛋白点鉴定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点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中表达量上调而3个蛋白点表达量下调,主要涉及细胞膜骨架系统、信号转导、物质结合和传递等生物学功能。半定量RT-...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乳腺膜蛋白 蛋白质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彤 王皓宇 郝海生 王栋 杜卫华 朱化彬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先决条件。选择了奶牛乳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7个候选内参基因,包括GAPDH、ACTB、18S rRNA、RPS9、RPS15、UXT、MYC。奶牛以精粗比不同的2种日粮饲喂,并在产后16 d采集乳腺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探讨了候选内参基因在围产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UXT和RPS9表达稳定,不受日粮精粗比的影响,因此,可作为围产期奶牛乳腺组织基因表达分析中相对合适的内参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树新 许尚忠 李金泉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 马云
为了有效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并掌握其发病原因,试验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品种、年龄、胎次、泌乳月和采样季节诸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结果发现:乳用牛比乳肉兼用型牛更容易患乳房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上升;在潮湿多雨的季节里,奶牛更容易得乳房炎;随着泌乳月的加大、胎次的升高乳房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占今舜 詹康 陈小连 霍俊宏 赵国琦
为分析苜蓿素对脂多糖诱导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炎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4组,即基础培养基(对照)和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1LPS(L)、1μg·m L-1LPS+10μg·m L-1苜蓿素(L+T)和10μg·m L-1苜蓿素(T)。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T组则显著升高(P<0.01)。2)L+T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1),而一氧化氮(N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文慧 展西振 丰艳妮 曹荣峰 姜忠玲 李华涛 田文儒
为了构建HSP72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SP72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以牛HSP72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中,用包装获得的慢病毒感染牛乳腺上皮细胞,经一定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Hochest33342法对细胞核定位,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感染细胞是否稳定表达HSP72。结果显示,携带HSP72基因的慢病毒滴度约为1. 0×109TU/m L;确定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2μg/m L;牛HSP72慢病毒感染细胞表达HSP72,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荧光,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细胞和空载体感染细胞,HSP72呈现低表达,转染携带HSP72目的基因载体细胞,HSP72高表达,呈现颜色较深的棕色;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证实与正常转染细胞相比,慢病毒空载体转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HSP72表达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携带HSP7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的细胞HSP72呈现高表达,且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芳 张兴夫
【目的】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与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相关酶的基因SC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脂肪合成相关酶ACACA和FASN基因以及与脂肪转运相关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乳腺层次探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采自于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用保温盒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条件选取腺泡较多的深层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乳腺上皮细胞,放于37℃,CO2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试验所用的细胞是经过复苏的第二代细胞,待细胞复苏后,以3×104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到24孔板中,分别置于37℃的5%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台盼蓝计数法每天进行一次计数,设3个重复,连续7 d,未计数组每2天换液一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殖期,更换新鲜培养液,随机分为4组,即培养液中黄花蒿提取物的浓度为0、3.0、6.0、12.0 mg·L-1,提取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检测不同浓度黄花蒿提取物对与脂肪酸合成相关酶SCD、ACC、FAS、LPL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在3×104个/mL的接种密度下,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1—2d乳腺上皮细胞为潜伏期,3—6d为指数增长期,之后进入平台期,符合一般细胞生长曲线规律,说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正常的增殖能力,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SCD酶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其中3mg·L-1组显著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ACACA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型增加,且12mg·L-1组可以显著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CD、ACACA和FASN酶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调控CLA和乳脂肪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兴 赵柯杰 于勇 潘子豪 马家乐 姚火春
[目的] 通过分析212株奶牛乳房炎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的耐药特性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以了解该类致病菌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现状,防范其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为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分离株的细菌形态学观察、khe基因PCR检测和16S rRNA序列测定筛选并鉴定了肺炎克雷伯菌株,利用K-B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了肺炎克雷伯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吡肟占5.7% 、环丙沙星占4.7% 、头孢他啶占4.2% 、美罗培南占2.8%、厄他培南占0.5% 、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占0%。在替加环素中敏的菌株中均检测到ramR基因,但未发现tetX和ramA基因编码。在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有2株检测到qnrA基因,6株检测到qnrB基因,23株检测到qnrS基因,未发现qnrD基因编码。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SHV-1、SHV-11、SHV-34、SHV-76、SHV-171、TEM-1、CTX-M-3、CTX-M-14、CTX-M-15、CTX-M-27、CTX-M-55、CTX-M-244、ACT-6、ACT-31、DHA-1、CMY-174、CMY-81和LEN-5检出率分别是6.56%、9.84%、1.64%、3.28%、1.64%、27.87%、8.2%、1.64%、3.28%、1.64%、9.84%、4.92%、3.28%、1.64%、9.84%、1.64%、1.64%和1.64%,未检测到上述耐药基因的突变体。[结论]本试验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新型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部分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该结果提示我们需防范新型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以免引起公共卫生安全危害的发生,对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坤琳 钱勇 蒋临正 王慧利 邢光东 李倩倩 仲跻峰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去乙酰化蛋白7(sirtuin 7,SIRT7)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CMEC)合成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DCMEC为试验材料,纯化后转染质粒p CDNA3.1-SIRT7,继续培养48或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特异性试剂盒检测胞内和培养基中甘油三脂(TG)含量。[结果]1)乳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β-酪蛋白基因(CSN2)和ETS转录因子基因(ELF5) mRNA水平,促进CSN2蛋白合成,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磷酸化; 2)乳脂: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乳脂合成关键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 3)乳糖: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乳糖合成关键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mRNA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SIRT7可促进DCMEC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广栋 吕东颖 田秀芝 姬鹏云 郭江鹏 路永强 刘国世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和隐形乳房炎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奶牛乳房炎来说,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筛查、体细胞计数、牛乳pH检测、牛乳电导率检测、酶活检验、红外热显影等诊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全面地阐明其发病机理,已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组学技术即Omics,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从转录层面上揭示奶牛乳房炎复杂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基础,还能从转录后调控(miRNAs、LncRNAs等)和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层面挖掘出相关的DNA和RNA变化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奶牛乳腺组织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筛选鉴定出乳房炎抗性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候选基因,从而提高基因组预测或选择的准确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的牛乳及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种类、表达丰度、蛋白互作、翻译后修饰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COG功能注释、数据库比对、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可以从蛋白水平揭示乳房炎发生及防御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同时还能发现乳房炎诊断的标记分子,进而为乳房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的精准靶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同时对机体在内、外环境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及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精准、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阐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作为基因表达的最下游,能使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进而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细胞功能。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能够分析出差异代谢物、鉴定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揭示奶牛乳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总之,将各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关联分析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其病原防御机制,进而为乳房炎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最近几年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奶牛健康及奶业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组学技术 奶牛 乳房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小军 王加冕 李世瑛 颜丽娇 麻强生 张小丽
为研究绵羊大肠杆菌性乳腺炎中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情况及TLR4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原代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大肠杆菌人工感染细胞建立大肠杆菌性乳腺炎细胞模型,分析大肠杆菌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及TLR4在大肠杆菌性乳腺炎中的作用。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消化法获得原代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TLR4阻断剂CLI-095的细胞毒性作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大肠杆菌对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情况并筛选最适MOI比值;qRT-PCR法检测caspase-3、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CLI-095的阻断效果;比色法检测细胞焦亡蛋白caspase-4,5的酶活性;WB检测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CLI-095对大肠杆菌黏附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分离获得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MTT测定结果显示,细胞活力良好;大肠杆菌以最适MOI=4∶1感染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后,各时间段LDH释放量均显著升高;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1~3 h内显著上升,3 h后表达量显著下降;caspase-4,5酶活性在感染1~3 h内升高,3 h后降低。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CLI-095可抑制大肠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大肠杆菌感染成纤维细胞后LDH释放量增加、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4,5酶活性升高,促进了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凋亡及焦亡;大肠杆菌感染促进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内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TLR4阻断剂CLI-095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抑制E.coli对细胞的黏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奶牛乳腺组织细胞凋亡及HSP_(70)蛋白表达的影响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玉米赤霉烯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不同剂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FcRn mRNA表达的影响
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奶牛乳腺炎分离细菌裂解苗免疫试验
TGF-β_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硒对S.aureu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胞壁酰二肽对体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及胞内NOD2 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