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3)
2023(4650)
2022(3996)
2021(3774)
2020(3285)
2019(7397)
2018(7266)
2017(14103)
2016(8024)
2015(8653)
2014(8782)
2013(8760)
2012(8313)
2011(7655)
2010(7720)
2009(7041)
2008(7295)
2007(6461)
2006(5629)
2005(5013)
作者
(25779)
(21921)
(21746)
(20724)
(14156)
(10657)
(9730)
(8350)
(8281)
(8054)
(7666)
(7501)
(7449)
(7255)
(7074)
(6619)
(6499)
(6474)
(6344)
(6337)
(5662)
(5629)
(5392)
(5158)
(5014)
(4876)
(4843)
(4728)
(4580)
(4556)
学科
(32243)
经济(32201)
管理(21630)
(21451)
(17752)
企业(17752)
方法(16069)
数学(13907)
数学方法(13726)
(10413)
(8425)
(7387)
中国(7380)
(6235)
业经(6126)
(6104)
金融(6102)
地方(5979)
(5464)
财务(5457)
财务管理(5444)
(5438)
(5418)
贸易(5418)
银行(5401)
理论(5340)
企业财务(5248)
(5186)
(5174)
农业(5028)
机构
大学(122614)
学院(119651)
研究(45126)
(43421)
经济(42489)
管理(40453)
理学(35532)
理学院(34955)
管理学(34015)
管理学院(33800)
中国(32267)
科学(31594)
(27095)
(25767)
(25405)
研究所(23597)
农业(21893)
业大(21566)
(21277)
中心(18917)
(18146)
财经(17546)
(16580)
师范(16316)
(16211)
(16039)
北京(15777)
(14421)
(14364)
农业大学(14057)
基金
项目(83821)
科学(65135)
基金(62113)
(57489)
国家(57056)
研究(54122)
科学基金(46810)
社会(34090)
自然(33051)
基金项目(32851)
自然科(32325)
自然科学(32310)
社会科(32266)
社会科学(32254)
(31843)
自然科学基金(31762)
(28470)
资助(26019)
教育(25123)
重点(19855)
编号(19091)
(18633)
计划(17840)
(17106)
(17071)
科研(16920)
成果(16564)
创新(16064)
科技(15692)
(15417)
期刊
(46148)
经济(46148)
研究(32068)
学报(28449)
(24277)
科学(24005)
中国(21999)
大学(20121)
学学(19359)
农业(16445)
(16133)
管理(14560)
教育(10850)
(10579)
金融(10579)
财经(9157)
(8729)
业大(8054)
(7785)
(7773)
经济研究(7491)
技术(7452)
业经(6803)
农业大学(6644)
问题(6156)
科技(6043)
林业(5694)
资源(5582)
(5293)
统计(5208)
共检索到170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红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辛福言  马绍赛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取自乳山湾东流区金港养殖区,其壳长范围为2.86~3.21 cm。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0℃时,菲律宾蛤仔氮的排泄率最大(11.381μg.h-1.ind-1),是其他温度组(10℃、15℃、25℃、30℃)的2~8倍。菲律宾蛤仔代谢产物中NH4+-N占总无机氮的88%~91%,NO3--N和NO2--N占总无机氮的比例很小,分别为5.74%~7.89%和2.11%~4.01%,表明菲律宾蛤仔是排氨动物,氮的代谢终极产物主要为氨。磷的排泄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排泄的磷中DOP的量明显小于DIP,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高,其中T...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辛福言  张东杰  宋建忠  孟伟  陈聚法  曲克明  
根据乳山湾贝类养殖滩涂老化的特点,采用了压沙1、3 cm和翻耕20、40 cm的物理修复方式,经过9个月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压沙1cm贝类生物量为4 .9 kg/m2, 压沙3cm贝类生物量为5 .6 kg/m2,翻耕20 cm贝类生物量为4. 6 kg/m2,翻耕40 cm贝类生物量为3. 9 kg/m2,对照组贝类生物量为4 .1 kg/m2。除翻耕40 cm修复方式外,其他3 种修复方式均显示一定的效果,并以压沙3 cm最好。翻耕20 cm虽然不如压沙的效果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显示较大的优势,每亩约增产余。由于翻耕的修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江双林  赵从明  王彦怀  尹晖  孙耀  石晓勇  
以等边金藻3011为饵料,采用室内流水法,在12、20和24℃3个温度和不同的壳长、饵料浓度下,测定并计算了温度、壳长和饵料浓度与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摄食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符合幂函数方程。摄食率可以用温度、壳长和饵料浓度的自然对数方程表示,其模型为:IR=21.2LnT+20.06LnL+7.10LnC-97.95,经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呈非常显著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淑芸  张秀梅  聂猛  李文涛  张沛东  
为了解不同水温环境中(5~25℃)多棘海盘车(4~8 cm)对菲律宾蛤仔(20~40 mm)的摄食选择性,本实验利用饵料收益率、摄食规格选择性、摄食量与摄食率等指数,分析了温度、多棘海盘车规格及饵料规格对多棘海盘车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捕食者及被捕食者规格对饵料收益率影响显著,温度对饵料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根据饵料收益模型,4种规格多棘海盘车依次在摄食20、23、30和35 mm蛤仔时的饵料收益率最大,收益率分别为0.62、0.70、0.83、0.94 mg/min;5~15℃条件下,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15℃为多棘海盘车摄食蛤仔的最适水温,此时5~8 cm多棘海盘车摄食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波  李军  王海燕  薛钦昭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娓娓  房景辉  蔺凡  杜美荣  高亚平  方建光  蒋增杰  
胶州湾是我国重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基地,为探究湾内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及其碳汇功能,本研究采用Ecopath模型法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并利用Ecosim模块动态分析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潜在影响,同时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个体及种群水平的碳收支情况。结果显示:1)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为239.9 t/km~(2),虽然整体水平尚未达到生态容量,但局部养殖区域已远超出了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2)当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生物量从当前增加至生态容量时,生态系统总流量、容量、优势度和循环指数分别提高了16.0%、3.9%、47.1%和103.0%,而熵值降低了10.4%,表明此时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成熟度与稳定性,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至生态容量10倍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崩溃;3)菲律宾蛤仔个体在1个养殖周期内约摄取3 310.1 mg碳,其中约46.2%的碳沉降至海底,约13.2%的碳通过收获移出,如按菲律宾蛤仔生物量达到生态容量时计算,胶州湾每年将有1.5万t碳以生物沉积形式沉降至海底,有0.6万t碳以收获形式移出。研究结果为指导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阐明菲律宾蛤仔的碳汇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李德尚  
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和湿重(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1.004T,QN=7.841W-0,910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列关系:Qo=0.040W-0.3491.079T,QN=57.401w-0.5610.992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艳霞  母昌考  王春琳  
为研究在环境因素变化后,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参与免疫应答反应的变化模式,实验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体内克隆获得了一种I型溶菌酶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RpI LYZ-2),该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RpI LYZ-2基因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温度[(29±1)、(21±1)和(13±1)°c]、盐度(32、22和12)及鳗弧菌刺激对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21°c和盐度22胁迫处理后,RpI LYZ-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金显仕  梁翻鹏  
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测定了在3、5和8℃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及其能量收支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与体重负相关;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与体重有关。摄食率、生长率(净生长率、毛生长率)与温度正相关。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代谢分配率、排粪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生长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排粪能所占比例较大,在41.131%~60.69%之间,代谢能在23.37%~32.73%之间,生长能在6.13%~34.63%之间,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低于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王晓芹  李凤雪  侯兴  蒋增杰  
为更好地掌握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动态生长情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energybudget,DEB)理论,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模型,以2018年4月24日~2019年1月9日观测的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和水温为强制函数,通过现场实验和已有文献报道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质量和壳长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个体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生长,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R2分别为0.9374和0.9168。敏感度指数最高的是阿伦纽斯温度TA和参考温度T1,如果TA和T1分别改变10%,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增加高达8.86%。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养殖容量动态评估提供了基础模块和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海泽  刘志萍  巴图  马宇  吕二锁  郭呈宇  李建波  王文迪  王金波  齐海祥  徐寿军  
【目的】探讨大麦可溶性糖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0、90、180、270 kg/hm~2(分别标注为N_0,N_1,N_2,N_3)4个施氮水平,分析灌浆期间不同施氮水平下大麦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籽粒淀粉的动态变化,研究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籽粒淀粉积累的贡献,探索各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的相关性。【结果】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花后21 d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积累有重要贡献,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叶片、茎秆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总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均表现为茎秆最大,叶片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大麦品种在不同灌浆阶段,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器官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籽粒中淀粉积累量、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的输出量及其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纯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谢彬  林志华  何琳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级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级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本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目的】淹水培养法提取态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研究黄土高原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10种农田土样起始可溶性有机氮(SON)、矿质氮(Nmin)及间歇浸提长期淹水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累积量、易矿化和难矿化氮素矿化势(分别ND和NR表示)及其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分析SON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供试土样起始SON平均为23.9mg·kg-1,是起始可溶性总氮的28.8%、全氮的2.4%。淹水培养提取态可溶性氮(TSN)中,SON所占比例更高,几乎与铵态氮相当。经过217d淹水培养,浸提出的SON平均为118.1mg·kg-1,占TSN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倩玉  母昌考  王春琳  
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刺激后,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的免疫应答反应,实验采用重组表达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中得到2种I型溶菌酶的重组蛋白rVpILYZ-1和rVpILYZ-2,发现其均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rVpILYZ-1对副溶血弧菌、灿烂弧菌和藤黄微球菌等具较强的抑菌活性,而rVpILYZ-2对副溶血弧菌抑菌活性较强,且二者均通过非酶抑菌活性和胞壁酸酶活性来发挥抑菌作用。结果显示,rVpILYZ-1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20°C,而rVpILYZ-2最适pH和温度则分别为4.5和10°C。此外,rVpILYZ-1和rVpILYZ-2均具免疫调理活性,能够促进血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作用。研究表明,VpILYZ-1和VpILYZ-2在菲律宾蛤仔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