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3)
2023(7235)
2022(6598)
2021(6190)
2020(5583)
2019(12938)
2018(12946)
2017(24740)
2016(14031)
2015(16398)
2014(16776)
2013(16512)
2012(15982)
2011(14492)
2010(14681)
2009(13968)
2008(14349)
2007(13390)
2006(11671)
2005(10604)
作者
(45347)
(38337)
(38027)
(36472)
(24417)
(18690)
(17541)
(14936)
(14331)
(13718)
(12940)
(12923)
(12313)
(12217)
(12194)
(12048)
(11946)
(11278)
(11145)
(11093)
(9744)
(9613)
(9344)
(8764)
(8666)
(8654)
(8548)
(8540)
(7969)
(7884)
学科
(58482)
经济(58425)
管理(39468)
(35621)
方法(28114)
(28107)
企业(28107)
数学(24578)
数学方法(24249)
(16776)
(16356)
(14621)
地方(14040)
中国(13944)
环境(13736)
(12144)
贸易(12138)
(11734)
农业(10805)
业经(10758)
(10545)
(9967)
(9825)
(9172)
财务(9149)
财务管理(9118)
理论(8970)
企业财务(8580)
(8458)
银行(8418)
机构
大学(213132)
学院(211939)
(81467)
经济(79471)
研究(76284)
管理(75668)
理学(64466)
理学院(63630)
管理学(62171)
管理学院(61786)
中国(56992)
科学(51881)
(46525)
(45007)
(42172)
研究所(38610)
(36796)
业大(36219)
农业(35988)
中心(35233)
(34066)
北京(29413)
财经(29204)
(28955)
师范(28548)
(27398)
(26972)
(26228)
(25044)
经济学(24665)
基金
项目(138740)
科学(105610)
基金(97654)
研究(96391)
(87593)
国家(86871)
科学基金(71371)
社会(57585)
(55172)
社会科(54295)
社会科学(54272)
基金项目(51842)
自然(48263)
(47226)
自然科(46970)
自然科学(46951)
自然科学基金(46047)
教育(44125)
资助(41705)
编号(39301)
成果(32670)
重点(32205)
(30434)
(30148)
计划(27847)
课题(27742)
科研(27670)
(27535)
创新(25934)
大学(25509)
期刊
(91475)
经济(91475)
研究(57491)
中国(42177)
学报(41702)
(39917)
科学(35236)
大学(29677)
(29646)
学学(28058)
农业(26901)
管理(25134)
教育(21920)
技术(17596)
(17298)
金融(17298)
(14971)
财经(14473)
业经(14400)
经济研究(13661)
问题(12613)
(12429)
(12327)
图书(11635)
资源(11463)
(10662)
技术经济(10576)
业大(10549)
统计(10543)
科技(9772)
共检索到31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鹏  孙耀  徐林梅  孟伟  姜守轩  宋建中  
根据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的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均未超标,TN部分超标。无论平面分布还是垂直分布,TOC、TP、TN的含量季节差异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TP、TN、TOC最大值,集中在污水排放口和高密度养殖区;垂直分布,大部分站位表层以下垂直变化基本趋于平稳,各层次含量基本相近;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相比,TOC、TP的平均含量及其各层次含量基本表现为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但二者相差不大。结果显示,乳山湾集约化贝类养殖对其滩涂养殖环境尚未造成积累性自身污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晖  孙耀  徐林梅  陈碧娟  姜守轩  孟伟  宋建中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生产的有机碳供应量、单位面积浮游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碳的需求量,首次对乳山湾滩涂贝类(以菲律宾蛤仔为代表,后文简称蛤仔)在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容量均表现为10月份最大,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壳长在1.5~2.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2 692 ind.m-2,目前乳山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为1 080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尚有较大发展余地;壳长在2.5~3.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115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基本接近其实际养殖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聚法  张东杰  宋建中  孟伟  辛福言  曲克明  马绍赛  
采用翻耕和翻耕并筑池的物理修复方式对乳山湾西流区面积约为8.67hm2的老化滩涂进行了修复和缢蛏养殖实验。实验从2003年3月投播蛏苗到2004年7月成蛏收获,共进行了16个月。结果表明,(1)翻耕30、45cm和翻耕筑池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修复区缢蛏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33、0.26和0.59kg/m2,平均壳长分别高1.9、1.4和6.1mm。3种修复方式中,以翻耕筑池的效果最佳。(2)修复区和对照区缢蛏产量与底质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平均泥温的关系不明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尹晖  孙耀  石晓勇  姜守轩  孟伟  宋建中  陈永柱  
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了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非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8月最高(57·60mg/m2),6月次之(51·89mg/m2),10月最低(23·04mg/m2),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6月最高(54·20mg/m2),10月次之(33·50mg/m2),8月最低(23·35mg/m2)。由于光的限制,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呈递减趋势,乳山湾东流区滩面养殖区初级生产力6月(92·98mgC/m2·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美珍  王国良  薛超波  董志国  潘雪央  
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贝类养殖区的微生物在水平、垂直及季节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采样区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变动在1.62×103~6.62×105cfu.g-1之间,平均值为4.28×104cfu.g-1,细菌数量在春季和夏季的数量偏低,10月份异养细菌的数量开始上升,并于11月份达到最高,表层高于底层;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高,为主要的优势种,具有陆源性特点。各站位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检出率均为100%,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整体上数量具有表层高于底层的特点,3种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季节演替与异养细菌具有类似的结果,均为10-11月达到最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辛福言  张东杰  宋建忠  孟伟  陈聚法  曲克明  
根据乳山湾贝类养殖滩涂老化的特点,采用了压沙1、3 cm和翻耕20、40 cm的物理修复方式,经过9个月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压沙1cm贝类生物量为4 .9 kg/m2, 压沙3cm贝类生物量为5 .6 kg/m2,翻耕20 cm贝类生物量为4. 6 kg/m2,翻耕40 cm贝类生物量为3. 9 kg/m2,对照组贝类生物量为4 .1 kg/m2。除翻耕40 cm修复方式外,其他3 种修复方式均显示一定的效果,并以压沙3 cm最好。翻耕20 cm虽然不如压沙的效果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显示较大的优势,每亩约增产余。由于翻耕的修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赵俊  陈聚法  陈碧鹃  刘传霞  张艳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珊  赵玉庭  王立明  由丽萍  陶慧敏  谷伟丽  张秀珍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海新  上官欣欣  毕子昊  潘为箴  吴惠仙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安国  邵森林  赵凯  李晋  
为全面评价文蛤和四角蛤蜊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采用常规方法对这两种滩涂埋栖性贝类的一般营养成分和Cd、As、Cr及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和四角蛤蜊的粗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8.24和57.38 g/100 g;灰分含量分别为18.35和25.39 g/1 00 g;粗脂肪含量均较低。文蛤和四角蛤蜊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87和37.20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39和15.16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89和15.58 g/100 g。文蛤和四角蛤蜊中Cd的含量最高,Hg的含量最低。研究表明,文蛤及四角蛤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徐勇  单宝田  
选择乳山湾养殖滩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养殖密度区底质中CH4浓度、有机质含量和硫化物含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沉积物剖面甲烷浓度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乳山湾养殖滩涂区域海水中溶存甲烷的平均浓度为59.9±7.75nmol/L,不同养殖密度区海水中的甲烷含量无明显差异。底泥释放甲烷速率的实验显示,不同养殖密度区中沉积物的甲烷释放速率:非养殖(老化)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剖面上高浓度中心位于0~5cm,在不同密度区同一深度的底质中甲烷含量均表现为:非养殖(老化)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高密度区。不同剖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杜琦  蔡清海  方民杰  钱小明  许翠娅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通过现场对位于南海南部的罗源湾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以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采用已报道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并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3种模型估算的罗源湾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104064t,127321t,113675t。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622hm2,其中缢蛏450hm2、牡蛎2000hm2、贻贝125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李秋芬  徐勇  刘传霞  
通过近3年青岛胶州湾贝类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从胶州湾34个养殖单位采集贝类,近300多个样品。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铅、铜、镉。结果表明,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铅、镉、菌落总数等项目均未检出,符合食用安全标准,但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超出规定值范围。本研究根据对胶州湾水域贝类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控调查,采用贝类质量等级划分评价指数法(Sj)对养殖贝类质量进行评价和探讨,说明胶州湾贝类基本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但应随时注意胶州湾水域的污染状况与变化,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景雪  张培玉  王宗兴  郑明刚  高萍  曲凌云  郑风荣  
为了研究近海贝类开放养殖水域、细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与水产动物发病的关系,本实验于2019年7—11月采集黄岛某开放养殖水域不同样点海水样本,分析不同水质因子(水温、盐度、pH、溶解氧、叶绿素a、氨氮、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月份水样本和栉孔扇贝组织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探讨了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样本细菌群落结构共检测到42个门,94个纲。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及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主要包括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不同月份,细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为11月>9月>7月>10月>8月;弧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弧菌的多样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一致,8月养殖区多样性高于对照区。RDA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μg/L)和亚硝酸盐(mg/L)的浓度对门水平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磷酸盐含量(mg/L)和DO(mg/L)对弧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扇贝组织样本细菌群落结构共检测出45个门,软壁菌门为优势菌门,主要包括支原菌属,与磷酸盐含量(mg/L)具有显著正相关。弧菌优势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7—11月养殖环境中的优势菌为溶藻弧菌和哈维弧菌。研究表明,养殖活动通过改变水体中的叶绿素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磷酸盐和DO的变化对弧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贝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林生  
贝类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日益凸显。近年来,因环境胁迫和病原侵染引发的海水养殖贝类暴发性病害时有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阻碍了海水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贝类缺乏适应性免疫,且主要养殖于开放或半开放水体,难以通过疫苗注射或环境调控等手段进行病害防控。贯彻“绿色防控”的理念,加快病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是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防控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及病害发生的现状,并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和病害预警预报工作实践,提出了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防控策略,以期提升我国水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