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6)
- 2023(21108)
- 2022(18056)
- 2021(16722)
- 2020(14137)
- 2019(32183)
- 2018(31700)
- 2017(61477)
- 2016(33272)
- 2015(37275)
- 2014(36599)
- 2013(36212)
- 2012(33199)
- 2011(29747)
- 2010(29863)
- 2009(27791)
- 2008(27655)
- 2007(24854)
- 2006(21750)
- 2005(19425)
- 学科
- 济(141037)
- 经济(140870)
- 业(113464)
- 管理(107656)
- 企(100028)
- 企业(100028)
- 方法(63518)
- 数学(52508)
- 数学方法(51861)
- 财(40014)
- 农(39809)
- 业经(38546)
- 中国(35904)
- 制(28569)
- 务(27574)
- 财务(27489)
- 财务管理(27444)
- 地方(27377)
- 农业(27183)
- 学(26454)
- 企业财务(26078)
- 技术(25420)
- 贸(24870)
- 贸易(24852)
- 理论(24849)
- 易(24092)
- 和(22960)
- 银(22200)
- 银行(22154)
- 融(21469)
- 机构
- 学院(473326)
- 大学(470948)
- 济(196364)
- 经济(192364)
- 管理(190228)
- 理学(163507)
- 理学院(161803)
- 管理学(159140)
- 管理学院(158259)
- 研究(156327)
- 中国(120393)
- 京(99907)
- 科学(93505)
- 财(91837)
- 所(77663)
- 农(76504)
- 财经(73124)
- 中心(71295)
- 江(70967)
- 研究所(70048)
- 业大(68637)
- 经(66476)
- 北京(63070)
- 农业(59798)
- 范(59271)
- 经济学(59120)
- 师范(58714)
- 院(57214)
- 州(56921)
- 财经大学(54195)
- 基金
- 项目(315464)
- 科学(249841)
- 研究(231248)
- 基金(230383)
- 家(199923)
- 国家(198247)
- 科学基金(172039)
- 社会(147490)
- 社会科(139914)
- 社会科学(139879)
- 省(123094)
- 基金项目(121190)
- 自然(111677)
- 自然科(109131)
- 自然科学(109105)
- 自然科学基金(107207)
- 教育(105959)
- 划(102733)
- 资助(95345)
- 编号(93236)
- 成果(74927)
- 重点(70375)
- 部(69719)
- 创(67944)
- 发(67289)
- 课题(64152)
- 创新(62948)
- 国家社会(60902)
- 教育部(60167)
- 科研(59923)
- 期刊
- 济(218110)
- 经济(218110)
- 研究(139409)
- 中国(92124)
- 管理(76312)
- 财(73437)
- 学报(70224)
- 农(69531)
- 科学(67461)
- 大学(54502)
- 学学(51566)
- 教育(49180)
- 农业(47748)
- 融(45133)
- 金融(45133)
- 技术(43273)
- 财经(36902)
- 业经(36886)
- 经济研究(34485)
- 经(31810)
- 问题(28241)
- 业(28033)
- 技术经济(25155)
- 现代(22349)
- 科技(22302)
- 商业(22293)
- 贸(22194)
- 统计(22112)
- 理论(22015)
- 版(21476)
共检索到706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莉 马博文 谢梅
持续性的创新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面对日趋集中的买方势力,保持创新的持续性是应对市场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管理视角,利用2013~2020年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上游整车企业的集中度对零部件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买方市场势力与企业的创新持续性呈现倒U型关系。路径机制研究表明,战略差异度在买方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力有助于平滑买方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处在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而言,成熟期企业战略差异度的中介效应最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蒂 贾钰哲
本文从技术、市场两个维度及其协同互动建立一个"三角形"的分析框架来探索以要素配置优化为特征的企业家创新在市场势力构建中的作用机理与途径,并运用汽车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知识产权获取与市场(尤其是中间品市场)的渠道控制能力提升是构建市场势力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家创新通过诸要素在多种新组合中的试错可实现经营绩效的显著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从而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企业家在整合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时可驾驭宏观经济周期,在经济低谷时期积极进行技术寻求型与市场拓展型的并购,提升研发成果的时效性;对高附加值中间品的核心技术环节加大研发投入,选择与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偏好相匹配的先进适...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 配置优化 市场势力 正反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江 韩祺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总体上看,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价格高、性能不稳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在未来一段时期要通过扩大国家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以推动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充电桩等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市场应用等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静 李华军 赵燕 曹阳春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价值创造 资源拼凑 后发企业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霞 邢泽宇 张路蓬
自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飞速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汽车制造企业与学研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在市场机制与政府鼓励机制下,用数值仿真展示参数取值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对于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合作创新双方利益分配系数、政府采购力度、合作双方约定的罚金以及合作创新成本与额外收益的关系对新能源汽车合作创新有影响。
关键词:
合作创新 演化博弈 新能源汽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文浩 曾栋材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鉴新钻石模型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较大的相关产业支撑和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关键核心技术、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及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差距。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促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璞 尹小平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带来国民经济的生产危机。文章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府科技补贴对产能过剩的改善作用,并分析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介作用明显;汽车产业因其异质性而使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存在差异。
关键词:
科技补贴 研发强度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郑辉
在纵向关联市场中,买方势力和资产专用性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汽车工业2000-2008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买方市场势力、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行为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所处的市场条件,还与作为买方的下游行业市场竞争状况有关,买方市场势力的增强有利于上游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下游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对上游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固定资产比例越高,研发投入越少。此外,较快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买方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上下游行业之间较为对等的市场势力会阻碍技术创新。
关键词:
买方势力 资产专用性 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守伟 朱瑶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颖琦
本文应用NVIVO软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企业—大学关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质性研究。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企业—大学合作研发创建了平台,改善了双方合作关系,拓宽了技术创新领域,联盟内企业—大学关系的建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企业—大学的管理创新将进一步提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企业—大学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小毅 周德群
通过对中国煤炭产业的买方市场势力的量度,得到趋势向上的结论。目前买方市场势力与煤炭产业集中度高度正相关、与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与后者的关系与大多数实证结论相悖,究其原因是中国目前煤炭需求的特殊性和产业"边际"集中度增速较快。通过测算煤炭细分市场———炼焦煤市场的集中度,认为其市场结构特征是寡占型;追踪最新的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是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推动了炼焦煤市场价格。国家产业政策应鼓励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加快钢铁、水泥等产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均衡良性发展,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然而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变为正向的,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阳 张蒙蒙 游达明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借鉴区域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范式,结合新能源汽车特点,论文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指标,以11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创新数据为基础,在城市视角下应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的组合方法,定量评价了其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DEA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11个城市的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受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交叉作用影响,且普遍存在新产品开发投入冗余、研发支出投入过多、企业规模不合理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