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6)
2023(3952)
2022(3412)
2021(3106)
2020(2838)
2019(6625)
2018(6434)
2017(13457)
2016(7202)
2015(8287)
2014(8244)
2013(8257)
2012(7681)
2011(6902)
2010(7053)
2009(6605)
2008(6325)
2007(5515)
2006(4566)
2005(3918)
作者
(19880)
(16850)
(16573)
(15739)
(10964)
(8005)
(7652)
(6576)
(6415)
(6064)
(5923)
(5668)
(5366)
(5220)
(5215)
(5215)
(4913)
(4909)
(4778)
(4715)
(4316)
(4102)
(4031)
(3807)
(3800)
(3793)
(3720)
(3529)
(3454)
(3312)
学科
(41123)
经济(41087)
方法(28972)
数学(27692)
数学方法(27363)
(23342)
管理(23249)
(19726)
企业(19726)
(9949)
中国(7447)
(6829)
(6779)
财务(6763)
财务管理(6744)
企业财务(6534)
(6251)
贸易(6246)
(6044)
地方(5759)
(5558)
金融(5558)
(5413)
业经(5402)
(5205)
银行(5205)
技术(4938)
(4845)
农业(4744)
理论(4635)
机构
大学(107435)
学院(105503)
(48930)
经济(48231)
管理(46254)
理学(41376)
理学院(41045)
管理学(40210)
管理学院(40020)
研究(28976)
中国(24315)
(22637)
(20564)
财经(18884)
(17405)
经济学(16519)
科学(15582)
经济学院(15225)
中心(14986)
(14588)
业大(14480)
财经大学(14414)
(14289)
(13224)
商学(12990)
商学院(12889)
北京(12596)
经济管理(12495)
研究所(11851)
(11575)
基金
项目(74769)
科学(61213)
基金(58353)
研究(52476)
(49719)
国家(49394)
科学基金(44436)
社会(36317)
社会科(34808)
社会科学(34801)
基金项目(30194)
自然(29375)
自然科(28835)
自然科学(28834)
自然科学基金(28339)
(28217)
资助(26252)
教育(26132)
(23731)
编号(19357)
(18168)
教育部(16547)
重点(16481)
人文(15861)
国家社会(15658)
(15630)
大学(14952)
成果(14949)
科研(14776)
创新(14560)
期刊
(43104)
经济(43104)
研究(28964)
(17161)
管理(15998)
中国(15407)
学报(14300)
(13880)
金融(13880)
科学(13020)
大学(11696)
学学(11198)
(10938)
财经(10214)
技术(9664)
统计(9343)
(8532)
(8348)
经济研究(7844)
决策(7742)
教育(7493)
农业(6953)
技术经济(6580)
问题(6122)
业经(5856)
理论(5449)
(5373)
商业(4938)
实践(4877)
(4877)
共检索到14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伟  
审判实践不应僵化地援引禁止流质规则来无效化买卖型担保中的流质条款,以避免将买卖型担保重新装回典型担保的制度牢笼。禁止流质规则作为强制性预防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其立法目的必要性日渐丧失的情况下,扩张解释或者类推适用禁止流质规则均不可取,买卖型担保中的流质条款合法有效。对债权人课以清算义务,能够强化流质条款的正当性,从而彻底扫清买卖型担保中流质条款有效化的伦理障碍。担保人应负初步举证责任,只有价值差额超过"24%年利率上限"时才能启动清算,以确保流质条款的效率优势。尽管流质条款与以物抵债具有相似性,但不得以禁止流质规则束缚非买卖型担保中的以物抵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睿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并没有为"名为担保,实为借贷"形式的性质定性,我国学界也莫衷一是,无法给予准确的答案,故法官往往根据理论学说随意判案。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出发,通过债的路径解释担保型买卖合同,将其分情况解释为新债清偿与债的更改,为法官提供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红伟  马明  刘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捷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资金引进、经济合作等方面交往的日益增多,银行反担保函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促进对外贸易、保证涉外商务合约正常履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笔者就实务出发,将反担保函条款对开立银行的可能风险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天宇  谢刚  
银团机构与贷款交易协会定义担保贷款凭证为被多样化的公司贷款池所支持或担保的证券。实务中对其定义更宽泛,为被构造和聚集成一个多样化的担保贷款资产池以实现特殊目的的投资工具。其所聚集的担保由一系列的票据加权益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代瑞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坚持独立担保不适用于我国内国交易的司法立场,我国金融业在借鉴见索即付条款的过程中,将其与我国传统担保体系相结合发展出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比较法上存在确认见索即付从属性保证的创新经验,我国也存在确认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为特殊从属性保证合同的理论可行性及规范基础,因而应将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定性为一种特殊的从属性保证合同。其特殊性在于,见索即付条款虽无法颠覆保证合同的从属性,但构成了对保证合同从属性的暂时限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祥健  
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如何,直接关系到让与担保的内外效力。因此,要对让与担保进行立法,不能不先对其法律构造进行辨析。我国立法界一方面已开始了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另一方面却未对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进行有力的论证,以至在让与担保效力的认定上出现偏差,从而不利于规范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我们认为,从让与担保设定目的和让与担保发展趋势看,应将让与担保定性为“担保物权法律构造”。基于此,对其效力的规定,应当有别于“所有权法律构造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古小东  
独立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担保方式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独立担保借鉴了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即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在运作机制良好的情形下,其能够实现债权人、担保人和债务人的“三方共赢”。提高经济效率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也使得大多数国家都认可了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中的效力。我国对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效力均应予以承认,并加强研究和立法规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卫卫  
关于国家机关担保的效力问题,我国《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和《预算法》都有相关禁止性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出现许多各级国家机关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情形。文章分别从国家机关担保的立法、司法、执法及行政规范等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国家机关担保效力修正之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广华  王筱婷  
2007年3月我国颁布《物权法》确立了浮动抵押制度,但该制度的运行步履维艰,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我国市场环境因素外,还包括我国浮动抵押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运用语义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法学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缺陷,探讨我国在浮动抵押制度中引入限制性担保条款的理论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宁宁  
一、问题的提出跟单信用证(以下简称信用证)与见索即付保函(以下简称保函)虽然在使用的环境、银行承担责任的性质上有诸多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银行在这两类机制下承担的是独立性的付款/赔付承诺。这意味着银行只有在受益人(如买卖合同中的卖方)所提交的单据,根据其表面的记载,与信用证/保函上所记载的条件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履行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小青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或三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出以某外资银行的备用信用证作为贷款的担保,出现了以备用信用证借款担保的问题。对照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担保法》及我国相关法律,并未涉及备用信用证能否作为贷款担保、属于何种方式担保、如何担保等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海  
我国实践中出现了“以房抵债”协议这类新型合同。“以房抵债”协议以买卖型担保合同为典型,由于该类合同以他种给付代替原种给付的外观与传统民法理论中“代物清偿”概念类似,通过“代物清偿”的法律构造来解释买卖型担保的效力是学界的通常做法。从解释论来说,“代物清偿”的要物性质无法解决买卖型担保中当事人的真实目的和欲达到的法律效果。要物性质不仅会为交易的达成设置障碍,无法正确表达代物清偿的担保性质,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债权人的权益落空,也不利于保护债务人的履行利益。因此,应当重新改造代物清偿合同为诺成合同,使其满足现阶段市场对于代物清偿这一制度的需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敏  
为担保借款合同,当事人同步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借款人不能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时,应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此类具有担保功能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债务清偿协议。法释[2015]18号第24条虽要求当事人以民间借贷提起诉讼,但未否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在确认应还本金及利息及借款人没有如期清偿的前提下,出借人请求移转房屋所有权的,应予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清波  靳晨阳  
国际货物买卖的重要特征在于货物的进出国境。一般来说,卖方对其义务的履行是国际货物买卖关系中的“特征性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也就是说,卖方的履行最能反映国际货物买卖契约的双务契约特性。例如,在当事人的契约中缺少明示法律选择时,就常以卖方营业所所在地为连结点确定适用于契约的法律。所以,卖方在国际货物买卖关系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卖方的责任也相对较重。纵观各国的贸易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