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9)
2023(5948)
2022(4947)
2021(4821)
2020(3965)
2019(9503)
2018(8929)
2017(16646)
2016(8505)
2015(9839)
2014(9210)
2013(9368)
2012(8943)
2011(8320)
2010(8284)
2009(7633)
2008(7474)
2007(6248)
2006(5645)
2005(5376)
作者
(23454)
(19734)
(19479)
(18665)
(12855)
(9587)
(8738)
(7647)
(7612)
(6964)
(6867)
(6592)
(6405)
(6357)
(6323)
(6112)
(5786)
(5643)
(5602)
(5319)
(4999)
(4778)
(4656)
(4538)
(4505)
(4370)
(4205)
(4119)
(3964)
(3925)
学科
(40283)
经济(40232)
(18581)
管理(18470)
方法(16292)
中国(15237)
数学(14897)
数学方法(14758)
(13573)
企业(13573)
(10408)
贸易(10400)
(10208)
(10125)
关系(7672)
(7480)
(7293)
(7025)
(6733)
金融(6729)
(6579)
银行(6566)
业经(6495)
(6454)
农业(6409)
(5999)
地方(5786)
(5457)
(5403)
(5369)
机构
大学(126621)
学院(120103)
(61930)
经济(61209)
研究(52269)
管理(42705)
中国(40285)
理学(36376)
理学院(35884)
管理学(35344)
管理学院(35094)
(28063)
科学(27910)
(26669)
(25988)
研究所(23749)
中心(22061)
经济学(21479)
财经(21360)
(19865)
经济学院(19298)
北京(19018)
(18348)
(18246)
(16704)
师范(16598)
财经大学(16209)
科学院(15849)
(15486)
研究中心(15213)
基金
项目(80490)
科学(64400)
基金(62455)
研究(59890)
(56582)
国家(55754)
科学基金(45925)
社会(41561)
社会科(39477)
社会科学(39466)
基金项目(31370)
自然(27095)
教育(26823)
自然科(26496)
自然科学(26486)
自然科学基金(26077)
资助(26049)
(24986)
(23637)
编号(21567)
中国(20294)
(20245)
成果(19645)
国家社会(19610)
重点(18824)
(17880)
教育部(17724)
(16204)
(16160)
大学(16132)
期刊
(65980)
经济(65980)
研究(44139)
中国(27608)
学报(19492)
科学(19205)
(19040)
管理(17542)
(17120)
大学(15340)
学学(13952)
教育(13723)
经济研究(12614)
(12006)
金融(12006)
农业(11991)
财经(11472)
(10941)
世界(10680)
国际(10303)
(10150)
问题(8920)
技术(8703)
(8436)
业经(7162)
图书(6499)
技术经济(5896)
统计(5562)
(5519)
书馆(5312)
共检索到19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楚子  
建筑乃建筑栖居者心灵的投射——传统中国家庭或家族建筑形制中,宗庙祖祠与私家藏书楼遥相而立、互为辉映之荦荦大观营建格局,微妙地映射着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两极并具有蕴藉深远的意味:祖先崇拜堪称华夏民族最具真实性的宗教思想从而构成传统中国社会宗法秩序的伦理基础——祖先崇拜完全填补了国人因超验宗教缺失而产生的信仰真空——中国历代私家藏书楼始终笼罩在祖先崇拜亘古温馨的血缘亲情之中,充满着对先贤圣哲的景仰和尊崇,也充溢着对祖先所遗典籍文献的敬惜与珍爱……这既是华夏民族固有心态演进发展的逻辑必然,同时更是中国历代私家藏书楼曾历经过的历史轨迹——岁月荏苒,光阴漫漶,数千年间中国历代私家藏书楼已将祖先崇拜情愫,诗...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纯  
本文简述了藏书楼阁建筑的特点,对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的建立、命名、藏书及其变迁进行了考证。从文化学、 文献学、心理学意义上对私家藏书楼进行考证,既可反映某一时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水平,也可为研究中国图书 馆史、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提供资料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私家藏书楼作为一种物态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国私家藏书中丰富的文化意蕴。传统研究多注重于对藏书楼个案的研究或史实考述,缺乏从宏观上对私家藏书楼分布特征的整体研究。文章通过提取史料中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数据,建立地理时空数据库,以文化地理学为研究视角,运用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法,展现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历史空间演变规律,并以此对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总体上呈现聚集型,在空间上构成以“江苏—浙江—上海”为高密度核心区的环东南滨海的弧形分布格局,在时序上经历了“基础—兴盛—缓慢—繁荣—鼎盛—收缩”的历史轨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表现特征。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演变过程体现了私家藏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文化扩散现象,其分布特征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费愉庆  
藏书是一种雅好,文风鼎盛,鸿儒硕彦荟萃的苏州,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藏书楼。自两宋以至明清,藏书最盛的地方首推苏州,藏书家之多,庋藏数量之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书楼文化遗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长海  王涛  
藏书楼匾额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物及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藏书家的雅尚志趣、藏书特色及藏书楼环境风貌,是我国灿烂藏书文化和悠久藏书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代浙江43位藏书家64幅匾额的分析,宋代藏书楼匾额已普遍存在,多为名家题写,亦有皇帝御书。藏书家字号、印章与藏书楼的名称、匾额均有相关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范凤书  
《史记》列世家以叙卿相诸侯,世俗言世家以称豪富大族。此所谓藏书世家,特指历代收藏图书富埒中秘,合家为业为宝,累世相聚相传的著名藏书氏族。这是文化事业中的豪富大族,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它们对中国的文化学术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处于社会历史环境之下的私家藏书活动并非孤立、单一的现象,既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建立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数据库,在文化史、社会史等多重视角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相关性分析,量化和可视化地揭示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总体上呈现不平衡的空间聚集型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模式、构成形态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地域分异的活跃因素和关键因素。其中,历史时期文学家数量、进士数量、书坊数量、粮食总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与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流水系、高程地貌则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衡泌  
根据对中国历代有籍可查的2,651位藏书家籍贯地的统计分析,系统的阐述中国历代藏书家地理分布、藏书中心形成和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特别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动乱、政治中心的形成和转移、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藏书传统继承性及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双宝  
由袁咏秋、曾季光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以下分别简称“文选”、“叙传选”或合称“二书”),是国家教委文科教材编写规划审定的文献资料书,意在为高等学校图书档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龙晓蓉  
浙江桐乡作家夏春锦先生的《悦读散记》,用散文、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一片馥郁的书香园地。因此,在我掩卷之时,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因为浓浓的书情文意已经弥漫在我心间。走入一个江南读书人的精神世界,欣赏作者平和而又有文化底蕴的文笔,体会其读书情趣和人文品味,是此书给予我的最大收获。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尤小平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艳霞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晓帆  
从反映古代藏书的文化理念,显示藏书家的文化品位,寄情存志读书治学,以及用人、物或居地等特定含义命名等方面,揭示古代苏州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建忠  
苏州素称历史文化名城,私家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明清时代苏州私家藏书更是大放异彩,并且以苏州为中心向外扩展,承袭吴地藏书家特殊藏书嗜好与藏书理论,进而形成了目录学等藏书相关的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