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7)
- 2023(6773)
- 2022(5531)
- 2021(5573)
- 2020(4548)
- 2019(10341)
- 2018(10007)
- 2017(18251)
- 2016(10209)
- 2015(11824)
- 2014(11655)
- 2013(11158)
- 2012(10423)
- 2011(9653)
- 2010(9475)
- 2009(8565)
- 2008(8539)
- 2007(7340)
- 2006(6336)
- 2005(5933)
- 学科
- 济(41054)
- 经济(41009)
- 管理(23018)
- 业(22783)
- 方法(18823)
- 数学(17146)
- 数学方法(17025)
- 中国(16756)
- 企(16716)
- 企业(16716)
- 农(10852)
- 贸(10311)
- 贸易(10306)
- 易(10147)
- 财(9347)
- 制(8297)
- 学(8231)
- 教育(8133)
- 业经(7625)
- 银(7409)
- 银行(7403)
- 农业(7216)
- 行(7210)
- 融(7041)
- 金融(7038)
- 理论(6146)
- 体(6073)
- 关系(5880)
- 出(5833)
- 发(5742)
- 机构
- 大学(148431)
- 学院(139811)
- 济(65407)
- 经济(64415)
- 研究(56586)
- 管理(47732)
- 中国(41815)
- 理学(41248)
- 理学院(40654)
- 管理学(39919)
- 管理学院(39636)
- 京(31997)
- 科学(31902)
- 财(28869)
- 所(28116)
- 研究所(25870)
- 中心(23661)
- 财经(23568)
- 农(22792)
- 经济学(22585)
- 经(21904)
- 北京(21031)
- 范(20780)
- 师范(20620)
- 经济学院(20375)
- 院(20277)
- 业大(18768)
- 江(18612)
- 农业(18028)
- 财经大学(17970)
- 基金
- 项目(94433)
- 科学(75532)
- 基金(71153)
- 研究(70206)
- 家(62953)
- 国家(62464)
- 科学基金(52355)
- 社会(47341)
- 社会科(44944)
- 社会科学(44934)
- 基金项目(36180)
- 教育(34149)
- 省(32569)
- 自然(31668)
- 自然科(31013)
- 自然科学(31004)
- 自然科学基金(30513)
- 划(29690)
- 资助(29673)
- 编号(26012)
- 部(23495)
- 成果(23216)
- 重点(22109)
- 中国(21357)
- 国家社会(21216)
- 大学(20810)
- 教育部(20577)
- 性(20464)
- 发(20299)
- 创(19745)
共检索到217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丁钢本文主要通过对“五四”时期书院研究的再考察,探索在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背景下,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民族化发展的关系问题。“五四”时期的书院研究,是在中国的书院制度消亡后短短的一二十年内,而且是在反传统、向西方学习的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志松  
                                    
                                
                            
                            大学的民族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生成而出现的。大学的民族性格表现是多样的,它是在守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坚定地担负起国家教育目的和民族教育目的的历史使命,且为之竭尽全力,并以其特有的民族精神在国际化进程中成长和壮大,从而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关键词:
                                
                                    
                                    
                                        大学  民族国家  民族性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萍  
                                    
                                
                            
                            学术独立的呼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它始终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现代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一是民族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但在国难日亟之下,接踵而至的内忧外患渐渐湮没了这种声音,学术独立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黄岚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
                                
                                    
                                    
                                        民族性  民族文化  教育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福光  
                                    
                                
                            
                            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吴福光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创立于1963年,是香港继香港大学后成立的第二所大学。它以中、英文双语为教学语言,首开香港中文高等教育之先河。它的成立,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从此进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通过市场竞争,经由商品的价格波动能够导致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可视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一般都是在承认上述原理有效的前提下,进而讨论其完全实现的各种条件,对之进行修正、伸引或补充。但是,对于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优化这一理论的成立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前提,对于该理论之所以出现的社会经济基础,一般很少讨论。质言之,西方经济学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去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征的,在这里,已经市场化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不言自明的构建理论的先决条件。萨缪尔森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别敦荣(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应该说,对外开放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开发合作办学和研究,与国外高教界保持广泛、直接和频繁的接触,对于借鉴其它国家发展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赵国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面对复杂的时势格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民族意识与情怀、国际视野和生态智慧的时代新人已彰显出重要的意义,也进一步唤起中国教育学的民族性意识。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学民族性自觉的理论产物,由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合共生”的传统文化理念以及“知情意行”的心理认知模式予以学理支撑。究其本质,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旨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践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捍卫者,使他们能够以时代新人的全新姿态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来源、研究视角和育人追求上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性价值,可以彰显和丰富中国教育学的民族品格,探索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特性和规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春葙  
                                    
                                
                            
                            李文明的《千年短裙》在复现黔东南"短裙苗"的生活境况与民俗景观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民族志范本。李文明在《千年短裙》中着意两种意蕴的挖掘:一是民族性回望,以苗族底层者的个体时空回望书写,呈现出苗族人坚韧的民族性格;二是现代性思辨,基于苗族人面对现代化的行为选择,思索现代化冲击之下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民族性回望与现代性思辨的交融使得《千年短裙》在展露民族叙事努力的同时,也凸显出民族文学文本的人类学价值——以过去维度的文化记忆和现实维度的文化阐释,还原族群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挣扎、成长,直至他们的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生活中逐渐涵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克利  胡弼成  
                                    
                                
                            
                            中国的大学目前出现了人文精神滑坡和文化品位下降,功利主义思想愈演愈烈,"官本位"倾向严重,以及知识分子缺少公共义务和道德责任等大学精神问题。检视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中心的书院,其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务实、求是的治学态度,开放办学、兼容并蓄的办学风格等,至今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结合书院精神重塑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我们重识书院传统与精神,需要大学的大师学者起模范作用,更需要让师生具有教学自由的学问之道,使大学拥有管理自主的办学真谛,最终使知识分子的良心节操撑起中国大学精神这片蓝天。
                            关键词:
                                
                                    
                                    
                                        中国书院  大学精神  知识分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梅  郑枫  
                                    
                                
                            
                            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强大趋势。但需要警惕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异化为一种西方文化主宰下的"教育寻租",以损害发展中国家大学的民族性。因此,我国大学的发展应坚守与弘扬我国大学的民族性才能够从借鉴走向超越,从依附走向自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大学民族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立农  
                                    
                                
                            
                            本文在分析了技术民族性的地域性、文化性、自立性特征和技术国际性的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后果的国际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强调技术的发展既要立足民族,又要放眼世界。
                            关键词:
                                
                                    
                                    
                                        技术  民族性  国际性  特征  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张雨颀  
                                    
                                
                            
                            本文厘清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产生的制度渊源和兴起动因,分析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西方理论溯源和中国因应实践,讨论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构模式和各类功能定位。论文揭示出中国现代大学的建构模式呈现外在多样化,而内核趋于模仿性同构;培养定位存在多重培养功能,但核心定位模糊;组织定位下,书院处于双院组织中,双院协同难;文化定位中,书院处于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职业文化与通识文化的多维冲突中;课程定位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论文从精神内涵、组织机构、内生动力、社会认可等方面指出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我国自主构建现代大学书院体系提出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书院制  现代大学  中国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于金富  
                                    
                                
                            
                            改革开放前,中国照搬以"苏联范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单纯地致力于诠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范式,或者照搬以"美国范式"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与新政治经济学。这些做法都存在教条性与僵化性的缺陷,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自主创新,致力于构建民族性与原创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这既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特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应当立足中国实际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生产方式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着力研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问题;实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崭新范式。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族性  原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