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1)
- 2023(5825)
- 2022(3696)
- 2021(2780)
- 2020(1873)
- 2019(3761)
- 2018(3925)
- 2017(7400)
- 2016(4062)
- 2015(4552)
- 2014(4799)
- 2013(4358)
- 2012(3648)
- 2011(3284)
- 2010(3174)
- 2009(2922)
- 2008(2897)
- 2007(2680)
- 2006(2562)
- 2005(2544)
- 学科
- 济(22702)
- 经济(22682)
- 业(10980)
- 业经(10864)
- 管理(10632)
- 中国(9028)
- 产业(8770)
- 信息(8428)
- 总论(8169)
- 信息产业(8113)
- 企(7798)
- 企业(7798)
- 农(7549)
- 农业(5376)
- 发(5275)
- 地方(4662)
- 发展(4540)
- 展(4536)
- 方法(4275)
- 银(4006)
- 银行(4000)
- 学(3893)
- 行(3876)
- 融(3867)
- 金融(3866)
- 化(3585)
- 财(3473)
- 和(3411)
- 制(3407)
- 数学(3341)
- 机构
- 大学(62505)
- 学院(61769)
- 济(25405)
- 经济(24912)
- 管理(22394)
- 研究(21665)
- 理学(18936)
- 理学院(18742)
- 管理学(18369)
- 管理学院(18255)
- 中国(16357)
- 京(13353)
- 科学(12976)
- 财(11258)
- 所(10332)
- 农(10252)
- 中心(9992)
- 江(9874)
- 研究所(9414)
- 范(9258)
- 师范(9168)
- 财经(8957)
- 业大(8591)
- 经济学(8549)
- 经(8166)
- 北京(8165)
- 州(8037)
- 院(8007)
- 农业(7909)
- 经济学院(7753)
- 基金
- 项目(42410)
- 科学(33803)
- 研究(32834)
- 基金(30600)
- 家(26626)
- 国家(26397)
- 科学基金(22807)
- 社会(22352)
- 社会科(21259)
- 社会科学(21255)
- 省(16386)
- 基金项目(15435)
- 编号(14091)
- 教育(13633)
- 划(13297)
- 自然(12383)
- 自然科(12117)
- 自然科学(12114)
- 自然科学基金(11896)
- 成果(11833)
- 资助(10683)
- 国家社会(10378)
- 发(10075)
- 重点(9455)
- 课题(9055)
- 化(8799)
- 项目编号(8779)
- 创(8633)
- 一(8412)
- 发展(8394)
共检索到95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章飞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揭示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弘扬的现实意义,由此讨论古籍数字化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关键词:
古籍 数字化 书院文献数据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雅戈 侯汉清 黄建年
民国文献载体质量较差,收藏和保护措施不力,自然损耗和人为毁坏严重,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但是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究所,在普查民国农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试验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方案和技术,制订民国农业文献元数据方案、编制分类表和主题词表,建成文献数据库、知识库、主题网关,开展民国文献数据挖掘试验。
关键词:
民国文献 农业文献 文献数字化 知识组织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王雅戈
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分层,我想可能是更多的从分工的角度来考虑。第一个层次是中央战略层次。比如说民国文献保护计划,它的初步成果是这个民国时期文献总书目的图书卷。还有一个叫做可移动文物普查,它把民国文献作为可移动文物的一部分来做调查,调查的单位更加全面,著录项目要求、著录级次更加详细。但我觉得两个计划交叉重复太多,因为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明杰 卢彤
作为一种通变适用的哲学思想,会通观源于先秦学者对礼制的考察,其后渗透到史学、文学及文献学等领域。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和史料编纂整理实践中,会通观形成了综合性通史、典制体通史和类书三大编纂成果。对于当今的古籍数字化而言,会通观既有认识论价值,亦有方法论价值。根据会通的思想,文章重新阐释了古籍数字化价值的本质,指出会通观对于当前古籍数字化实践的参照价值有三:一是整合各类古籍数字资源;二是系统集成储存、阅览、检索和研究支持功能;三是加强古籍知识的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吴瑞秀
1张其昀先生的相关文献教育家张其昀先生毕业于南京高师,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主任、所长,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先生的相关文献包括照片、剪报、书信、手稿、著作、奖章、证件以及国防研究院讲义等。2张其昀先生文献数字化流程我们数字化的流程包括整理原件、登录核对、修补照片、数字化、无酸纸包覆保存、影
关键词:
相关文献 张其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小菁
近十年来,文献编目领域从理论模型、标准规范到实践应用,均发生了自机读目录问世以来的最大变化。这个变化与关联数据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可以概括为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也就是书目数据由机器可读走向机器可操作,进而融入互联网全球数据库。在此过程中,编目界经历了观念上的重要变更(从记录到数据),厘清了混淆的概念(实体及其名称与描述),重新对书目数据建模,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践。其中,作为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参考文献43。
关键词:
文献编目 关联数据 数字化 数据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明杰 方正 宋时雨
“述而不作”本是孔子继承往圣、不改王道之业的政治主张,但其推行方式主要依赖于整理文献和兴办教育,因此逐渐从一种政治理想演变为文献整理的学术传统,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历史原貌、信守典籍原文、遵从作者原义。“述而不作”的文献整理原则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定位和学术规范的建立仍有指导意义,即古籍数字化本质上是古籍整理在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内容质量规范,可保障数字化之后的古籍以原貌、原文、原义呈现给读者,为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文献信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成昱
数字化文献解构模式及其理论是对于把固化在数字化文献中的知识对象化地解析成基于范畴和相关关联的本体概念体系的方法和理论的总和。知识解构理论还包括解构的逆过程,即知识的重构。参考文献4。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吴方枝
"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人文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迄今为止,数字人文在全球的实践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人文实践和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进行分析,指出在数字人文研究背景下,传统的民国文献数字化工作应该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将文本挖掘、可视化技术和GIS技术应用到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深度开发中。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家真
文献数字化对象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文献价值、用户需求、文献形体状况、技术可行性及版权等因素。文献数字化转换技术的选择原则主要有 :利于保护原件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原则 ,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技术要求的原则 ,高仿真度原则 ,实行标准化和采用最优化方法原则 ,利于归档和长期保存原则 ,等等。对转格式、方式 ,以及采用光盘还是网络版 ,都要作出合理考虑。全信息采集是一种优秀的数字信息采集策略。数字化信息资源应予良好的维护。表 1。参考文献 11。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涂湘波
古籍文献数字化的人文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群体关怀及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古籍文献数字化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人文精神需要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要发展,应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古籍文献数字化要克服技术至上思想,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琳琳 李海涛
数字化加工是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其成果的描述是数字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本研究首先调查知名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中数字对象描述方式与标准规范,从中发现此类项目通用的描述元素;并结合数字化项目特点,对元数据标准从描述、管理、结构3个方面进行完善,主要是细分时间、主题、来源、关系等元素;并增添权限管理、贡献机构、数字化详细说明等元素。
关键词:
元数据 信息描述 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艳红
古籍文献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整体考虑各个细节。本文从古籍文献的类型入手 ,分析了数字化古籍文献的优先选择问题 ,试图解决信息组织问题、产品形式问题和性能评价问题 ,并提出了建立具有高扩展性的“数字古籍文献系统” ,以实现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工业化流程
关键词:
古籍 数字化 数字古籍文献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