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7)
- 2023(3491)
- 2022(2928)
- 2021(2780)
- 2020(2291)
- 2019(5114)
- 2018(5111)
- 2017(8999)
- 2016(5243)
- 2015(6121)
- 2014(6541)
- 2013(5960)
- 2012(5683)
- 2011(5001)
- 2010(4997)
- 2009(4558)
- 2008(4463)
- 2007(4089)
- 2006(3526)
- 2005(3271)
- 学科
- 济(14421)
- 经济(14388)
- 管理(12515)
- 业(8813)
- 企(8130)
- 企业(8130)
- 学(6265)
- 中国(6239)
- 制(5838)
- 理论(5594)
- 体(5488)
- 教育(5047)
- 农(4936)
- 方法(4829)
- 和(4390)
- 财(4325)
- 业经(4316)
- 地方(4144)
- 文化(3771)
- 银(3645)
- 银行(3618)
- 行(3545)
- 融(3277)
- 体制(3273)
- 金融(3269)
- 农业(2915)
- 教学(2893)
- 制度(2879)
- 度(2879)
- 数学(2777)
- 机构
- 学院(69980)
- 大学(69953)
- 研究(26932)
- 管理(21826)
- 济(20952)
- 经济(20138)
- 中国(20050)
- 科学(18151)
- 理学(17783)
- 理学院(17488)
- 管理学(16994)
- 管理学院(16859)
- 京(16223)
- 农(14722)
- 所(14432)
- 研究所(13154)
- 中心(12368)
- 江(12310)
- 范(11880)
- 师范(11704)
- 农业(11547)
- 财(11369)
- 业大(11346)
- 技术(10514)
- 北京(10268)
- 院(9936)
- 州(9788)
- 省(9295)
- 师范大学(9182)
- 财经(8171)
- 基金
- 项目(46119)
- 研究(34869)
- 科学(34486)
- 基金(30213)
- 家(27249)
- 国家(26952)
- 科学基金(21438)
- 社会(19669)
- 省(18934)
- 社会科(18353)
- 社会科学(18351)
- 教育(16360)
- 划(16270)
- 编号(15835)
- 基金项目(15336)
- 成果(14585)
- 自然(13314)
- 自然科(12983)
- 自然科学(12976)
- 自然科学基金(12709)
- 资助(12138)
- 课题(11756)
- 重点(10764)
- 发(10107)
- 体(10085)
- 年(9977)
- 项目编号(9805)
- 部(9315)
- 创(9209)
- 性(8871)
共检索到11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楚伊
由傅璇琮等先生主编的《书林清话文库》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首辑由韦力《书楼寻踪》、曹培根《书乡漫录》、孟昭晋《书目与书评》、刘尚恒《二馀斋说书》、谢灼华《蓝村读书录》和周岩《我与中国书店》六种著作组成。所谓“清话”,按傅先生在序言中的说法有“情深思切,朝夕细叙”之意,读之则有“交酌林下,清言究微”之趣。文库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们对古今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盛曙丽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期刊] 西域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康
文章从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历史发展、功能价值、内容题材、内涵,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这两种藏书文化衍生品进行比较,探究其中的异与同,挖掘其内在价值,时代赋予的功能属性,并由此管窥当今藏书文化衍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藏书票 藏书印 藏书文化 文化衍生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鑫洁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关键词:
曾国藩 藏书 刻书 初印本 金陵书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来新夏
中国的藏书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来新夏(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4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虽历经沧桑、迭遭劫难,却绵绵流传至今的文献典籍。而历代相沿不绝的藏书活动是文献典籍得以流传的坚强支柱之一。中国的藏书活动中有深厚的文化内...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章灿
中国传统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天堂及神仙世界藏书的故事,例如宛委石匮、玉山册府、嫏嬛福地等。这些故事虽然出于虚构,却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美好世界和藏书理想的想象。这些文学想象进而转化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历代皇室贵族与有力士绅,都着力将文学的虚构或想象在人间世界落实,模仿小说中的描写建筑藏书楼,或为其命名。明清时代,藏书风气弥漫于江南士林,催生了许多藏书家和藏书楼,也促进了分享的风气。近现代以来,许多热爱读书和藏书的个人,努力将个人书房建设为理想藏书之所,以实现个人的藏书理想。与此同时,各种公立图书馆进一步面向社会,加大开放共享尺度,助推社会实现藏书天堂的理想。博尔赫斯“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语,可能受到中国文化中这一藏书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
天堂 藏书楼 图书馆 藏书理想 理想藏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钱嘉燕
图书馆的藏书搬迁包括前期准备、搬迁过程、后期整理三个阶段。文章就这三个阶段的工作与藏书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目的是使图书馆藏书结构更趋合理,利用更加充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柳和城
清末外交官姚文栋,以撰述地理著作著称于世。他还是一位藏书家,书楼名曰昌明文社书库。一姚史栋(1852~1929),字东木,号志梁、子梁,早年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1881年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赴日本。1885年回国省亲,并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复东返。在日本的六年中,姚勤于考察研究,著有大量论述中国北方边界问题和日本、安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卢厚杰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商是我国私家藏书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藏书家群体,但受材料所限,目前学界未能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笔者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方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全面揭示出当时晋商的藏书活动及文化贡献。明清民国时期,晋商藏书家的收藏、整理、著述、刊刻、捐书等活动,对传统古籍的保存传播、乡邦文献的搜集编印、三晋学术文化发展以及近代山西新式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晋商藏书家"藏以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晋商"儒贾兼通"商业特质的塑造和三晋近代新文化的流播。
关键词:
明清民国 晋商 藏书活动 文化贡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彭敏惠
韦棣华女士所创的文华公书林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声名卓著,但对其根本性质是否为公共图书馆仍有不同论断。通过对文献记载和历史遗留物的分析与对史实的考察和比对,可以判断文华公书林并非学校图书馆,而是公共图书馆。韦棣华创建文华公书林的初衷即在于建立一所服务广大民众的公共图书馆。以此为目标,文华公书林建筑通过中美各方募捐而成,具有独立性,并非隶属于学校。尽管使用过冠以校名的别称(1929年前后停用),但其正式名称一直为"文华公书林",其性质也没有发生转变。文华公书林性质被混淆是由一系列历史与人为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文华公书林 文华图专 韦棣华 公共图书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