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0)
- 2023(14645)
- 2022(12733)
- 2021(11919)
- 2020(9946)
- 2019(22900)
- 2018(22648)
- 2017(42940)
- 2016(23824)
- 2015(26548)
- 2014(26419)
- 2013(26118)
- 2012(24000)
- 2011(21560)
- 2010(21188)
- 2009(19111)
- 2008(18326)
- 2007(15529)
- 2006(13699)
- 2005(11594)
- 学科
- 济(93153)
- 经济(93051)
- 管理(63783)
- 业(60353)
- 企(47854)
- 企业(47854)
- 方法(40487)
- 数学(35513)
- 数学方法(35131)
- 农(29707)
- 中国(24584)
- 地方(23467)
- 学(22680)
- 财(22654)
- 业经(21468)
- 农业(20171)
- 贸(16123)
- 贸易(16115)
- 易(15548)
- 制(15398)
- 环境(15156)
- 和(13923)
- 技术(13798)
- 务(13403)
- 理论(13400)
- 财务(13342)
- 财务管理(13325)
- 发(12947)
- 企业财务(12533)
- 划(12379)
- 机构
- 大学(327631)
- 学院(326518)
- 管理(128963)
- 济(123354)
- 经济(120499)
- 理学(112539)
- 研究(112197)
- 理学院(111153)
- 管理学(109122)
- 管理学院(108548)
- 中国(81186)
- 科学(74543)
- 京(71382)
- 农(64040)
- 所(57135)
- 业大(56675)
- 财(53813)
- 研究所(52788)
- 中心(51336)
- 江(51130)
- 农业(50399)
- 范(44298)
- 北京(44095)
- 师范(43745)
- 财经(43645)
- 院(41305)
- 经(39726)
- 州(39008)
- 省(36502)
- 经济学(35776)
- 基金
- 项目(235844)
- 科学(183033)
- 基金(169500)
- 研究(166052)
- 家(150579)
- 国家(149312)
- 科学基金(126809)
- 社会(103265)
- 社会科(97608)
- 社会科学(97579)
- 省(93440)
- 基金项目(91939)
- 自然(85410)
- 自然科(83321)
- 自然科学(83294)
- 自然科学基金(81751)
- 划(79130)
- 教育(74700)
- 资助(68430)
- 编号(67532)
- 重点(52841)
- 成果(52709)
- 发(50522)
- 部(50321)
- 创(48580)
- 课题(46311)
- 科研(45513)
- 创新(45296)
- 计划(44866)
- 大学(42548)
- 期刊
- 济(134130)
- 经济(134130)
- 研究(90886)
- 中国(64008)
- 学报(60882)
- 农(59188)
- 科学(53731)
- 大学(44360)
- 管理(43448)
- 学学(41995)
- 农业(40694)
- 财(39362)
- 教育(33191)
- 技术(25779)
- 业经(24130)
- 融(23865)
- 金融(23865)
- 经济研究(20426)
- 业(20010)
- 财经(19757)
- 问题(18132)
- 图书(18076)
- 资源(18072)
- 科技(17656)
- 版(17553)
- 业大(16888)
- 经(16762)
- 理论(15067)
- 现代(14556)
- 技术经济(14503)
共检索到46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城镇 区划调整 土地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舒扬 罗震东
试图通过长时段、演化的视角,系统考察江苏省域城镇化加速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发生机制、阶段特征及其对城镇化进程、模式的影响。江苏省在城镇化加速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的产物。其中,撤县(市)设区和撒乡并镇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区划调整类型,它们的推进过程存在清晰的时空阶段特征,符合江苏省域的经济梯度和城镇化阶段。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土地扩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集聚等手段加速了江苏大城市引领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于陆续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的省份具有借鉴价值;当然,这一公共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在未来的生命力、推行形式以及区划调整背后的制度创新等等问题值得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江苏 行政区划 城市化 响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谢晓亮 赵亚博
乡镇街道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街等基层行政区的层级、类型、幅员调整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及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但却较少受到学术界关注。以广东省为例,对乡镇街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类型进行梳理,从尺度政治理论视角分析其背后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1)广东省乡镇街行政区划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较为频密的调整,经历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时期的阶段演变,涵盖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撤镇设街、特大镇拆分等区划调整类型,区划调整服务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治理等现实需要,并代表地方特定的利益诉求;(2)乡镇街行政等级和区划类型的调整与演变受诸多因素影响,实质是地方利益与权力协调一致的结果,地方采取行政区划重组、撤并等尺度重构方式进一步完善乡镇街管理体制与实现权力资源的再分配;(3)行政区划调整是推动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调整基层行政等级所决定的尺度关系以提升地方能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讨乡镇街行政区划调整类型及动力机制,以期为优化我国基层行政区划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游宏滔 彭震伟 陈静 石腾飞 史环宇
以江南水乡儒林镇为实证,在充分调研、掌握详实基础资料的前提下,探索江南水乡小城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镇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在全面深入研究儒林镇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和城乡发展的方向、趋势、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了产镇融合发展规划的研究,尝试为江南水乡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乡 产镇融合发展 研究与探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卢晓旭 张小林 吴启焰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市分治,1971年淮阴县政府驻地北迁王营镇,牵引了淮安主城市区近30年的南北向发展。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又引导着主城区东南向扩张与楚州城区的北向发展,并在两个城区之间形成新产业空间与生态新城,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二是适应性调整,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能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淮阴县城并入主城区,不仅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适应了市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的现实。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三个方面,即通过改变城市辖区范围,进而改变城市经济规模与发展能力影响城市地域结构,通过城市规划工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通过城镇原来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广雄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作为一种特殊地缘现象的行政区划调整表现出一系列特殊效应,很多地方因此而采取了大幅度的区划调整。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实践过程的考察,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行政区划 调整 区域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豫萍 罗小龙 殷洁
在"收缩城市"的理论视角下,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实证案例,探讨了行政区划调整对乡镇衰退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行政区划合并之后,被撤并乡镇的衰退加剧,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的城镇萎缩问题:人口流出和老龄化现象并存;"空心镇"现象凸显;原有经济空间萧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衰退乡镇再发展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智 范琳芸 张小林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乡村地域向多元方向发展和演变。近年来,乡村多功能发展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成为指导乡村转型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范式。在系统梳理乡村多功能发展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探索村域尺度下我国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类型划分及其评价方法,并开展了江苏省金坛市乡村地域生态功能、农业功能、工业功能、生活功能及其综合功能的分级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进而识别出全市分村域的地域主导功能类型。结果表明: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环长荡湖、直溪镇和薛埠镇等水网密集、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农业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金坛市中部和南部等河网平原地区;工业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和尧塘镇等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生活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等地;乡村地域多功能指数呈现出以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市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可划分为6种类型,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总结其所对应的乡村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明确乡村功能定位、优化主体功能区划、完善乡村管理政策以及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村域 多功能 类型划分 评价 金坛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军 王兴平 张一凡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实践,然而众多被撤并乡镇的自然衰退给城镇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依赖行政区划调整的现象,但未能理解只有统筹发展才是行政区划调整的真实目的。通过南通市栟茶镇与河口镇城乡统筹规划的实例,并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思考,提出行政区划未调整下乡镇统筹共建的相关实践经验,整理出乡镇在共同开发与合作中走向统筹的具体策略,并希望相关实践能对未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行政区划 统筹共建 乡镇 辩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贯成 任宝林 吴群
研究目的:将ArcGIS技术应用到县域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以期为图件制作、综合评价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布局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综合评分法。研究结果: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有着较大影响,各乡镇工业主导行业及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等也对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了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增强地方政府集约用地责任感,需要建立经常性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而且方便成果的修订和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