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0)
- 2023(11298)
- 2022(9933)
- 2021(9487)
- 2020(7807)
- 2019(18029)
- 2018(18012)
- 2017(34433)
- 2016(18862)
- 2015(21498)
- 2014(21675)
- 2013(21362)
- 2012(19290)
- 2011(16960)
- 2010(16950)
- 2009(15267)
- 2008(14831)
- 2007(12671)
- 2006(10877)
- 2005(9201)
- 学科
- 济(71244)
- 经济(71161)
- 管理(57321)
- 业(51613)
- 企(43363)
- 企业(43363)
- 方法(33265)
- 财(30642)
- 数学(28728)
- 数学方法(28424)
- 农(22716)
- 中国(21162)
- 业经(17440)
- 地方(17274)
- 学(15770)
- 农业(15079)
- 务(14978)
- 财务(14920)
- 财务管理(14869)
- 企业财务(14129)
- 制(13794)
- 财政(13428)
- 理论(12712)
- 和(11656)
- 环境(11002)
- 政(10997)
- 贸(10727)
- 贸易(10722)
- 教育(10600)
- 技术(10593)
- 机构
- 学院(256823)
- 大学(256486)
- 管理(105749)
- 济(96404)
- 经济(94111)
- 理学(92225)
- 理学院(91236)
- 管理学(89763)
- 管理学院(89302)
- 研究(81179)
- 中国(59210)
- 京(53942)
- 财(51918)
- 科学(51725)
- 所(39854)
- 农(38629)
- 财经(38190)
- 业大(37973)
- 中心(36867)
- 江(36532)
- 研究所(36134)
- 经(34591)
- 范(34185)
- 师范(33925)
- 北京(33810)
- 州(29991)
- 院(29876)
- 农业(29760)
- 财经大学(28203)
- 经济学(28032)
- 基金
- 项目(180866)
- 科学(141176)
- 研究(135097)
- 基金(129650)
- 家(111517)
- 国家(110522)
- 科学基金(95435)
- 社会(83700)
- 社会科(79109)
- 社会科学(79085)
- 省(71452)
- 基金项目(69916)
- 教育(61342)
- 自然(61199)
- 自然科(59727)
- 自然科学(59716)
- 划(59186)
- 自然科学基金(58588)
- 编号(57003)
- 资助(52568)
- 成果(46504)
- 重点(39570)
- 部(39113)
- 课题(38315)
- 发(37733)
- 创(37396)
- 项目编号(35464)
- 创新(34674)
- 科研(34428)
- 大学(33720)
- 期刊
- 济(105179)
- 经济(105179)
- 研究(75443)
- 中国(47966)
- 财(42992)
- 学报(39937)
- 农(36855)
- 科学(36217)
- 管理(35868)
- 大学(30332)
- 教育(29180)
- 学学(28562)
- 农业(25981)
- 技术(21410)
- 业经(18178)
- 融(17875)
- 金融(17875)
- 财经(17861)
- 图书(16868)
- 经济研究(16373)
- 经(15018)
- 问题(13668)
- 理论(13157)
- 科技(12482)
- 版(12474)
- 实践(12308)
- 践(12308)
- 业(11855)
- 财会(11825)
- 技术经济(11560)
共检索到36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庆海
一、建立乡镇公共财政的原则 (一)有利于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纵向看,乡镇公共财政应有利于促进农村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横向看,乡镇公共财政应有利于农村封闭式市场向开放式市场发展,有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并能鼓励农村经济主体走出国门,参与国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雅明
一、乡镇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现状(一)乡镇公共产品与农村公共产品。乡镇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乡镇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乡镇处于我国行政层级中最基层的一级,也是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级。乡镇公共产品来源于县级直至中央政府,也来源于本级的配套和延伸。截止2002年,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铭
随着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和建设新农村的逐步深化,乡镇撤改、乡镇"七站八所"职能分离及农村公共、公用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焦点。如何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农村新一轮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产品 乡镇撤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万华 黄萍
财政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 ,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民主的角度来看 ,当前农民负担加重、乡镇政府普遍面临财政危机的根源在制度 ,制度根源主要在于乡镇民主财政的缺失。因此必须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乡镇公共财政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重塑乡镇政府责任机制 ;建立民主的财政分工机制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 ,实行乡镇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引导农民建立保护其合法利益的常设性组织 ,实行财政法治化。
关键词:
民主 民主财政 乡镇公共财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飞舟 赵阳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吃饭财政”和“负债财政” 成为普遍的地方财政形态。本文通过对江西和河南一些乡镇财政运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来 探索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 ,认为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以及地方教育支出沉 重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乡镇财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乡镇财政 地方财政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少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和农民的逐步富裕,我国小城镇在乡镇基础上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规模空前扩大。到1998年底,全国小城镇(建制镇)已达19060个,比1985年增加11264个,增长1.4倍,占全国乡镇比重达42.1%,提高27.8个百分点;小城镇人口达25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小城镇平均占地面积达54.8公顷,增加13.2公顷,增长24%;城市化水平达30.4%,平均增速0.62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3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喻后勇 李缨
农业税取消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取消农业税后,贫困山区乡镇财政收入将大幅度减少,乡村两级的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对乡镇政府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视。本文从财政收入、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税取消后,对乡镇公共财政的影响,并且从拓展税源、精简机构、加强债务管理及财政支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税 精简机构 公共财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吴春山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一批各具特色的明星城镇已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全省城镇化水平极大提高。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晓薇 柳华平
公共财政支撑体系对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支撑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二是创建促进农民增收的公共财政政策条件,三是营造加强农村经济文化繁荣的公共财政制度环境。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公共财政 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建华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职能有了较大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其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美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改革目标即建立公共财政被正式确立。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具有规范化的财政收入,公共化的财政支出,法制化的财政监督和宏观的调控体系。
关键词:
财政 公共财政 费改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安体富
一、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什么是公共财政,它的涵义是什么?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公共财政”,就是财政,而财政从来都是国家(或政府)财政。这里主要是个翻译的问题。因为不同国家语言表达不一样,有时找不到相互对应的词汇。英文“PublicFi...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友志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5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财政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将越变越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内,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快建立农村公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克俭
公共财政论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是 :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 ,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关键 ,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的支柱 ,公共决策是公共财政的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