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54)
- 2023(19224)
- 2022(16144)
- 2021(14713)
- 2020(12339)
- 2019(27883)
- 2018(27664)
- 2017(52973)
- 2016(28678)
- 2015(32152)
- 2014(32181)
- 2013(32104)
- 2012(29803)
- 2011(27023)
- 2010(27239)
- 2009(25532)
- 2008(25159)
- 2007(22572)
- 2006(20505)
- 2005(18717)
- 学科
- 济(140131)
- 经济(139979)
- 业(100596)
- 管理(92967)
- 企(88781)
- 企业(88781)
- 方法(52713)
- 数学(42108)
- 数学方法(41720)
- 农(38799)
- 业经(38464)
- 中国(36325)
- 财(35749)
- 地方(31988)
- 农业(27163)
- 学(26577)
- 制(24805)
- 务(24024)
- 财务(23953)
- 财务管理(23915)
- 企业财务(22690)
- 技术(22342)
- 和(22173)
- 理论(21926)
- 贸(21511)
- 贸易(21494)
- 易(20753)
- 策(19754)
- 划(19366)
- 银(19261)
- 机构
- 学院(420482)
- 大学(418136)
- 济(178057)
- 经济(174371)
- 管理(164651)
- 研究(147961)
- 理学(140166)
- 理学院(138609)
- 管理学(136524)
- 管理学院(135762)
- 中国(112862)
- 京(90991)
- 科学(89600)
- 财(81195)
- 所(75952)
- 农(72652)
- 研究所(68399)
- 中心(65588)
- 江(65010)
- 财经(63622)
- 业大(61786)
- 北京(58164)
- 经(57648)
- 农业(56588)
- 范(54037)
- 院(53596)
- 师范(53483)
- 经济学(53449)
- 州(51842)
- 经济学院(47788)
- 基金
- 项目(273838)
- 科学(215259)
- 研究(200762)
- 基金(197972)
- 家(172649)
- 国家(171088)
- 科学基金(146729)
- 社会(127558)
- 社会科(120785)
- 社会科学(120752)
- 省(107750)
- 基金项目(104290)
- 自然(94271)
- 自然科(92048)
- 自然科学(92025)
- 自然科学基金(90430)
- 教育(90092)
- 划(89587)
- 资助(81419)
- 编号(81097)
- 成果(65819)
- 发(62210)
- 重点(61405)
- 部(59594)
- 创(58176)
- 课题(56455)
- 创新(53802)
- 国家社会(52485)
- 科研(51642)
- 教育部(50829)
- 期刊
- 济(213346)
- 经济(213346)
- 研究(130891)
- 中国(86565)
- 农(68484)
- 管理(67312)
- 学报(65108)
- 财(64170)
- 科学(61706)
- 大学(49557)
- 农业(47213)
- 学学(46891)
- 教育(44064)
- 融(39701)
- 金融(39701)
- 技术(38283)
- 业经(35128)
- 经济研究(33587)
- 财经(32457)
- 经(28050)
- 问题(27050)
- 业(26113)
- 技术经济(23637)
- 现代(20665)
- 世界(20457)
- 贸(20148)
- 科技(19692)
- 图书(19654)
- 商业(19575)
- 理论(19276)
共检索到65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时椿
本文认为 ,二次改制以来 ,各类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改制只是企业提高绩效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产权改造后 ,过快且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亟待培育的要素市场等已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产权模式 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顺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乡镇企业象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的历史性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今后如何继续前进?尤其象苏州市郊县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何进一步“站稳脚跟,提高效益,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伯增,熊振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历史上教育、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拥有各类专门人才40多万,另外还有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有“无宁不成市”和“无绍不成衙”之说。所以,乡镇企业起步早,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更似雨后春笋,异军突起,到1988年底,工业产值占了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3%,成了“半壁江山”。 但是,浙江为有名的人多地少省,人、地矛盾突出。乡镇企业的发展,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占用部分土地,是造成耕地减少的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计秋玲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而且跌势未减,已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因之一:市场调节和计划经济“双轨”并行,乡镇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优惠。在原料供应上,国家安排的统配物资数量甚少,到位率很低,而基础原料(如煤、化工、原料等)议价购买的单价升幅较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在产品销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江西省农业银行课题组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发展速度超过常规,这样的发展态势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也给经济界、金融界引发了许多急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在1992年组织了全省9个地市近40个县的乡村两级乡镇企业进行重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开惠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杠杆,是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第二阀门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企业技术改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计秋玲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总体趋势是好的,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正常因素,突出反映是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银行信贷管理难度加大。对此,笔者结合对江苏省阜宁县乡镇企业效益状况的分析,做以下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石忆邵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创新、发育市场、空间集聚、规模经营与宏观调控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和政策取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德芳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银行起了很重要作用。在乡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金中,银行贷款约占50%左右。从1978年到1984年,乡镇企业贷款年均递增44.2%,不仅比重大,增长速度也相当快,说明银行集中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应该肯定的。但由于信贷的资金的增长超过生活和收入的增长,经济效益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如何扭转这种趋势,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不能不是银行宏观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现根据我对几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一群
一近年来苏州市乡镇企业呈现“两端”演化的态势。一批企业上了规模、上了水平,颇具活力;而仍在低起点轨道上运行的不少企业,却面临困难,陷于“阵痛”之中。所以,客观地分析和正确地认识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对思考相应对策,促进乡镇企业当前和末来的发展,是很必要的。从可喜的、积极的一面看,这种态势说明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正在或已经迈入了以上规模、上水平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从而显示出乡镇企业总体实力和总体素质在逐步提高。其主要标志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文
乡镇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巨大力量。1991年总产值达到11621.7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9.2%;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6.6%;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8%。今后将如何求得新的发展。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立新 刘朝臣
本文把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乡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层次—关联评判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1994年乡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评判。用灰色关联度排序将其状况分为三类,并利用关联系数矩阵对其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骆惠宁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安徽巢湖地区乡镇企业突飞猛进,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支撑了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1997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9.04亿元,占GDP的27.1%;乡镇办工业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洛林
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 中国大陆的乡镇企业,是指在农村兴办的各类非农产业。农村的非农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过去,农村长期存在着家庭手工业。1958年以后出现了社队企业。在1958—1978这二十年中间,由于受到经济上、政策上的因素制约,社队企业未能得到充分发展。1978年以后,由于在农村广泛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创造了条件。同时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和扶持非农产业的发展,使社队企业迅速发展起来。1984年,正式把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汤鹏主 张艳红
协整实证理论分析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1979-2005年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改善并没有成为促进或是阻碍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与政策制订者希望通过改善城乡二元经济而大力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初衷不甚吻合。这不是政策的错误,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乡二元经济,使其能有效地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特提三个建议:其一,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其二,积极提高城市化水平;其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大市场。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经济 乡镇企业 协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