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4)
2023(15940)
2022(13457)
2021(12396)
2020(9911)
2019(22296)
2018(21897)
2017(41468)
2016(22479)
2015(24870)
2014(24624)
2013(24386)
2012(22786)
2011(20793)
2010(21107)
2009(19850)
2008(19612)
2007(17677)
2006(16234)
2005(14789)
作者
(67226)
(56758)
(56302)
(53077)
(35680)
(27466)
(25113)
(21959)
(21617)
(20139)
(19531)
(19028)
(18407)
(17897)
(17566)
(17056)
(16918)
(16530)
(16524)
(16124)
(14278)
(14202)
(13624)
(13132)
(12856)
(12750)
(12669)
(12581)
(11445)
(11287)
学科
(97889)
经济(97692)
(69887)
管理(62216)
(51694)
(47250)
企业(47250)
农业(34412)
方法(32741)
中国(30082)
业经(28971)
数学(25887)
地方(25807)
数学方法(25694)
(23980)
(23712)
(18878)
(17858)
贸易(17840)
(17381)
(17306)
(17102)
银行(17057)
(16466)
(16115)
环境(15870)
(15821)
金融(15818)
技术(15027)
理论(14165)
机构
学院(327874)
大学(322303)
(135922)
经济(133113)
管理(123219)
研究(117370)
理学(105385)
理学院(104135)
管理学(102554)
管理学院(101938)
中国(90773)
(76842)
科学(72500)
(68806)
(62961)
(60253)
农业(59050)
业大(55704)
研究所(54234)
中心(53926)
(52100)
财经(48350)
(44693)
师范(44184)
(43823)
北京(43135)
(41591)
(40940)
(40791)
经济学(40255)
基金
项目(217083)
科学(171001)
研究(158221)
基金(157089)
(138647)
国家(137318)
科学基金(116477)
社会(104258)
社会科(97707)
社会科学(97678)
(86844)
基金项目(83930)
自然(73411)
(72073)
自然科(71605)
自然科学(71587)
自然科学基金(70323)
教育(69745)
编号(63683)
资助(61737)
(52085)
成果(51148)
重点(48845)
(47464)
(45215)
课题(44308)
(43960)
国家社会(43138)
创新(42247)
发展(41321)
期刊
(165727)
经济(165727)
研究(96681)
(78765)
中国(75072)
学报(55671)
农业(52893)
科学(52476)
(46695)
管理(43447)
大学(42757)
学学(40840)
(35352)
金融(35352)
业经(33315)
教育(32788)
(25901)
技术(25234)
经济研究(23771)
财经(23728)
问题(22902)
(20444)
(18741)
世界(16963)
农村(16625)
(16625)
资源(16202)
农业经济(16077)
科技(16047)
业大(15806)
共检索到509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袁会敏  
乡贤作为乡村的精英阶层具有较强的领导魅力和感召力,本文基于变革型领导理论,构建社会声望为前因变量、农户信任为调节变量的乡贤领导力影响模型,选取16个乡村旅游地居民、村委委员及专家学者为调查对象,检验信息共享领导力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乡贤领导力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并且能够通过农户参与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2)社会声望具有前导作用,正向影响乡贤领导力、农户参与及乡村旅游地发展;(3)社会声望与乡村旅游地发展之间存在以乡贤领导力及农户参与的多重中介效应;(4)农户信任在"社会声望—乡贤领导力"关系结构中具有调节效应,即农户信任越强,社会声望对精英的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爱琳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深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和重构,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2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当地农业生产功能衰退,大量传统生计农户向新型生计(旅游经营和务工结合)农户转化,形成六种不同理性偏好共存的生计模式;3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储量和组合形式,改善了农户原有的生计环境。总体而言,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且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差异显著,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活动多样性均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董晓婷  陈然  
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文章以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探讨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和解释力,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度,GOF值高于学者建议的标准;社区参与和地方情感是外出务工人员感知获益的重要前置因素,感知获益正向影响支持度,对于回乡就业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度是回乡就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信任增强了支持度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力。研究结论为鼓励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型的乡村制定回乡就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胡露月  
在重庆12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开展实地调查,考察调查区内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分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4种,利用二元、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资本状况下农户如何选择乡村旅游参与策略。通过整理466份问卷数据,最终得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分别是促使农户选择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生计资本的关键因素等。发展乡村旅游,应合理提升农户生计资本,促使农户选择乡村旅游生计策略,补贴农户经营乡村旅游启动资源,促进与监管并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楚雪莲   刘阳杰  
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典型乡村旅游地幸福村的农户为案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以揭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背后更为深刻的效应机理。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受经济、社会、生态外因与内因的组态影响,单一因素难以构成影响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内生动力、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度、社区治理和自然环境是组态路径中的6大核心影响因素。2)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包括4类正向驱动路径和3类负向抑制路径。同向组态路径彼此等价且条件间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异向组态路径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3)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多重并发路径的形成受旅游区位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复杂组态思路和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杨新军  陈佳  吴文恒  
为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型及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论文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构建能源消费-生计多样性模型对农户分类,基于用能多样性矩阵与效益评估法,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用能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继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农户能源消费的主要生计资本因子,并总结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旅游经营与不参与旅游经营的两大类农户中,农户用能多样性水平随生计多样性水平的提高而上升;2与非旅游经营户相比,旅游经营户商品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新型能源迅速推广,传统能源消费有所降低,能源消费模式向优质化和商品化发展;3不同类型农户用能综合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春晖  白凯  
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实证分析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的关系,并探讨场所依赖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中的实惠、喜悦、闲适、健康和逃逸5个维度对场所依赖(包括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游客忠诚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的仅有实惠和闲适两个维度;(2)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在实惠维度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闲适维度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3)场所认同在实惠与游客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它在闲适与游客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都是相对较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蓉  代美玲  欧阳红  马晓龙  
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内在价值的表现形式,对提升社区农户生计水平与促进乡村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创新性构建了纳入文化资本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案例地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从自然、物质、金融、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本6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显示:增加文化资本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测度,是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精准表征;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结构变化显著,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农户生计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变化差异较大,自然资本存量更为匮乏,物质、文化和金融资本存量则显著增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可持续生计理论,完善了农户生计资本测量指标,并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农户整体生计水平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海琴  朋文欢  黄祖辉  
农户从事家庭型乡村旅游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未受到学界过多关注。文章借助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605位农户调研数据,在阐述家庭型乡村旅游增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实证考察家庭型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1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对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效果十分明显,相较于未从事者,从事者的家庭收入将提高7万元/年;2随着从业年份的增加,乡村旅游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大,说明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户增收具有良好的持续性;3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受农户就业类型影响,表现为全职型的增收效果大于兼业型。研究认为,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从业农户应丰富旅游产品,克服乡村旅游的季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袁家村、上王村与茯茶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旅游发展、乡村重构和乡村振兴3个潜变量,构建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软件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0.868),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049),但其影响非常微弱,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间接效应(0.748)。(2)旅游发展的二维影响中,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的影响以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主,以空间重构为辅,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主,以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辅。(3)乡村重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4)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理符合DPSIR模型,通过乡村重构直接驱动和旅游发展间接驱动的“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及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下的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他组织”的共同作用,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地沿着正确轨道全面重构和深度重构,最终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或强化的转型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子钰  谢双玉  乔花芳  许建波  贾垚焱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田文娟   王亚楠   郭佳昕  
返乡从业居民是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个体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议题。该研究从人本位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概念。首先,研究探索了“人的再生产”维度,包括人地关系再嵌入、文化价值观再生产、人际关系再生产、劳动形式再生产和自我再实现。第二,研究建构了“人的再生产”模型,其中,人地关系和劳动形式再生产构成“人的再生产”物质与时空基础,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再生产构成文化与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返乡者实现了阶段性主-客身份转换和自我存在方式重构。第三,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阶段历程及策略,包括准备阶段,其策略包含心态建设、人际筹备、职业搜寻与确认;初返阶段,策略包含逃避、对抗、纠偏;适应阶段,策略包含记忆回归、情感联结、社会合作;稳定到发展阶段,策略包含资源复盘、发展对比、未来规划。研究为乡村旅游地的返乡政策制定和治理提供理论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