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62)
2023(2286)
2022(1707)
2021(1520)
2020(1009)
2019(2303)
2018(2109)
2017(3236)
2016(1920)
2015(2128)
2014(2057)
2013(2190)
2012(2062)
2011(2017)
2010(1908)
2009(1801)
2008(1622)
2007(1433)
2006(1363)
2005(1249)
作者
(7210)
(6217)
(5977)
(5677)
(3699)
(3013)
(2722)
(2452)
(2318)
(2308)
(2153)
(2146)
(2057)
(1980)
(1894)
(1860)
(1817)
(1784)
(1726)
(1662)
(1562)
(1548)
(1535)
(1449)
(1409)
(1378)
(1363)
(1327)
(1295)
(1276)
学科
(9857)
经济(9847)
(9327)
农业(6495)
业经(4866)
(4288)
农业经济(4241)
管理(3595)
中国(3581)
(3333)
地方(3113)
发展(3109)
(3108)
方法(2800)
建设(2653)
(2619)
经济建设(2404)
数学(2266)
数学方法(2221)
收入(2149)
(1893)
工作(1784)
(1733)
企业(1733)
国民(1530)
(1495)
统计(1477)
农民(1362)
及其(1316)
国民收入(1292)
机构
学院(31181)
大学(29388)
研究(13087)
(13072)
(11874)
经济(11584)
农业(10175)
管理(10153)
中国(9725)
科学(9077)
理学(8688)
理学院(8573)
管理学(8306)
管理学院(8251)
业大(7613)
(7425)
研究所(6838)
(6560)
(6371)
中心(6155)
农业大学(6100)
(5660)
(5529)
(5095)
科学院(4869)
(4261)
师范(4205)
(4195)
(4185)
(4130)
基金
项目(22233)
科学(16730)
基金(15505)
研究(15249)
(14890)
国家(14744)
科学基金(11374)
社会(9991)
社会科(9382)
社会科学(9378)
(9286)
基金项目(8039)
(7744)
自然(6965)
自然科(6756)
自然科学(6750)
自然科学基金(6613)
(6485)
教育(6023)
编号(5983)
资助(5894)
(5448)
重点(5364)
计划(4786)
科技(4550)
成果(4529)
国家社会(4514)
(4512)
(4419)
科研(4397)
期刊
(15487)
经济(15487)
(15286)
农业(11093)
研究(8599)
学报(8180)
中国(8179)
科学(6514)
大学(5805)
学学(5694)
统计(5361)
(4962)
业经(4452)
(3820)
决策(3777)
农业经济(3319)
业大(3257)
(3181)
农业大学(3064)
(2917)
管理(2553)
农村(2465)
(2465)
中国农业(2375)
社会(2283)
(2191)
金融(2191)
问题(2155)
社会科(2119)
社会科学(2119)
共检索到5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乐卫  
乡级粮食产量统计亟需实行"以测定产"尹乐卫"粮食产量"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各级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如何准确地进行乡级粮食产量统计,也是统计部门和有关领导研究的重要问题。从近几年县级实行"以测定产"的成功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希  蒋昕臻  钟钰  
粮食产量统计是明确国内粮食供给能力、衡量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本文通过阐述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粮食产量统计过程和具体方法,总结对比中国与其粮食统计的主要差异,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当前粮食产量统计能力和所处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统计在准确性方面与发达国家不存在明显差距,在统计过程和统计方法上可确保统计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在统计调查难度、政策支持强度、统计频次、职能侧重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事前统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科学认识、加强统计研究分析,全面促进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能力和统计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咏梅,周晓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家凤  孔令成  龚五堂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彼此之间对对方的变化都存在着滞后效应,而且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张琳  张迪  吴初国  孔祥斌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范庆泉  高铁梅  
农业政策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策的实施环境,更主要取决于农民对政策刺激反应的强烈程度。为分析我国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利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调整能力及农业政策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际农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分别估计了农业政策对小麦、稻谷、玉米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并对我国粮食生产调整能力及农业政策影响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增加,我国粮食生产的调整能力逐渐增强,各项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支出政策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最重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李广泳  周丁扬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与价格的波动。认为我国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大,并且价格波动比产量波动更大,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产量与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价格是产量变化的原因,所以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稳定持续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毅  易伟义  
提高粮食种业分销效率能有效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文章运用长期协整方程探讨了粮食种业分销效率与粮食产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又进一步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分析模式——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一个变量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以及系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粮食种业分销效率对粮食产量变化具有长期影响和短期动态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利民  何安国  
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不同技术途径开展调查统计,造成国家重复投资,统计数据混乱。这种状况不容为继。来自湖南省的研究分析表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作廪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何谓足食?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可见,人均占有足够数量的粮食,是达到足食,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标志。国际上以人均占有500公斤作为公认的粮食过关线。我国政府早就提出:“要保证城乡人民的口粮、工业用粮和其他用粮,将来每人每年平均用粮最少应该达到八百斤”;“‘七五’计划要求粮食总产量达到九千亿斤,保持人均八百斤左右”。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在制定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规划中,也都以实现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为其基本考核指标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汤标中  
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5亿吨的目标能实现吗到本世纪末,要基本满足人口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全国粮食必须再增了亿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4亿吨提高到4.5亿吨,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在今后6年内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能实现吗?我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国  王昂生  周玉淑  李世奎  
论文以中国各省份、各地区历年粮食单产为基本资料,采用统计方法,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核心,定义粮食产量风险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自组织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全国地区级和省级粮食生产单元进行了减产风险要素分区和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区的结果反映了粮食生产风险水平的区域分异与各地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有密切联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马赞甫  
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和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贵州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9.83%和40.17%;粮食单产总体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各种粮食作物自身单产水平的提高,其对贵州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高达73.79%,而粮食生产内部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13.96%,但结构调整对贵州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且"十五"以来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表现为正;在众多影响贵州粮食单产的因素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旱灾率和结构变动协调性系数,且均表现为负,表明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替代必须慎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会康  阮翠冰  陈小英  林兆华  
加强粮食气象灾害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1949~2013年闽东9县市区粮食产量资料,应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出粮食气象产量增长率时间序列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线性倾向估计、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及检验、聚类分析等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闽东粮食气象产量增长率空间与时间变化特点,减产率等级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闽东山区粮食增长率总体要高过沿海县市,增产趋势更明显些。粮食增长率的空间特征值与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为显著负相关,山区与沿海的气候差异与粮食增长率密切相关。9县市粮食增长率具有斜"L"型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下降、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